北洋軍閥在慶城的黑暗統治
(二)
北洋軍閥的統治建立後,甘肅和隴東的地方軍閥採取各種措施增加賦稅,用於擴充軍隊,加強自己的勢力,致使人民群眾的生活日漸窘迫。趙惟熙任甘肅都督時期,在原有稅費基礎上予以增補,稱為“粘尾”,增加農民負擔。在慶陽縣,上等地每頃交稅1. 8兩白銀,中等地每頃交稅1.2兩白銀,下等地每項交稅0.8兩白銀。張廣建統治時期,軍費支出佔到全省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二,導致省財政連年虧空。 為了彌補虧空,甘肅地方當局透過變換花樣徵收舊稅、提高舊稅率、增加新稅的辦法增加財政收入,張廣建的做法為各地小軍閥和官吏紛紛效仿,慶陽縣的捐稅名目達到20多種,而且附加稅大大超過正稅,除增加捐稅外,隴東鎮守使陸洪濤還向各縣攤派銀兩,並派出大批幹員和軍警下戶催收。張兆鉀任隴東鎮守使時,開放煙禁,徵收“煙畝罰款”,增徵田賦,開徵路捐,肆意坑害農民;設立隴東官銀號,私鑄銅元,濫發紙幣,掠奪人民財富。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軍閥之間爭奪不休,地方政府腐敗軟弱,加之自然災害頻繁,致使慶城逐漸陷入政治無序、社會失範的危機局面。在軍閥割據的大環境下,慶城的民團、幫會、土匪等地方軍事武裝也相繼而起,給社會秩序帶來巨大的挑戰。據統計,慶陽縣境內見諸史史志記載的土匪有十多股。這些土匪武裝規模不等,小股武裝僅有數人,大的武裝團伙有數千人之眾。有些土匪武裝甚至乘國內軍閥相互混戰的局面,發展為稱霸一方的軍閥豪強。地方政府政治腐敗是社會動盪的另一重要原因。1920年寧夏海原大地震時,慶城距離震中較近,是重災區之一,整個社會經濟和民眾生活幾乎遭受了致命的打擊和破壞,地震發生後,北洋政府沒有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甘肅省政府只是撥付了小量“散銀”應付了事,地震造成的大量流民導致了更為嚴重的社會危機。
下期精彩預告:
慶城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鬥爭
千萬別錯過哦~
共青團慶城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