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現有的行政區劃帶有制衡色彩,唐代的行政區劃是按照山川形勢,河流走向,進行劃分,每一區域都進可攻,退可守,相當於地方獨立小王國。而當這些獨立小王國的地方長官集民政、軍事、財政大權於一身時,就形成了唐後期的藩鎮割據,這一教訓影響極其深遠。

蒙古入主中原,建立元朝,為了更有效控制地方,防止漢人造反。第一,採取行省制。“省”在元以前一向是中央政府機構,唐三省,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這一習慣日韓仍儲存,日本的文部科學省、朝韓外務省等。

而元朝沒有地方機構,地方稱為“行中書省”,意思是“行走的中書省”,相當於中央中書省的分部。第二,元朝改變了按照山川走勢來劃分行政區域,將這些區域打散,形成犬牙交錯的形勢,地方區域門戶大開,杜絕了地方閉門自守的可能。

這樣,在面對中央軍隊的時候,地方是難以抵抗的,因為一省的門戶通常不在自己管轄範圍內,而是在另一省的行政區域內,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

根據語言、信仰、生活習慣、社會風氣、地理特點的差異,江蘇文化區的劃分比較流行的分為“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江蘇大體上可以劃分為楚漢文化區、 吳文化區、江淮文化區(金陵文化、淮揚文化、海鹽文化)三大文化區。江蘇由於歷史上水運交通運輸發達,自然稟賦較好,戰爭、水患等多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疊加,人口流動性大,呈現多元文化的特徵。縱觀宏觀歷史的延承和微觀家族的延續,歷史上真正土生土長的江蘇原住民很少,所以江蘇的文化是繼承和包容的多元性。

對於徽京,江蘇省內其他12市是完全相同的。其他主線是蘇南的蘇錫常統統管長江以北的叫剛波寧,蘇中的楊泰通單獨出來跟蘇北劃清界限。蘇北幾兄弟也相互合不來,徐州一直嚷嚷著當老大,連雲港地理位置好以沿海城市自居,其他的鹽城宿遷淮安都不服管教。

蘇南內部依然如此,崑山張家港不服蘇州,江陰宜興不服無錫,溧陽武進不服常州,鎮江搖擺不定,一會要跟蘇錫常混,一會要跟南京混。活得最明白的是南京,老子地理位置輻射不了江蘇,乾脆拉安徽一幫小弟自成一派,大徽京的名號當之無愧。總之,江蘇省內每個城市的個性都十分鮮明。

長江以北,徐州、揚州都是很重要的城市,鹽城在省內是地盤特別大,南通地理位置非常優越,連雲港是歐亞大陸東橋頭堡,泰州淮安宿遷這幾個也很努力,隨著經濟發展,整個蘇北人素質在不斷提高,蘇北這地方蠻好的。但是我覺著蘇北跟蘇南比還是有差距的,蘇南經濟好見多識廣思維更開闊點,心胸更寬廣一點;蘇北人脾氣稍耿直一點。

蘇北發展人才很重要,要留得住人才行,現在蘇北人好幾百萬都跑北京、上海、重慶、成都、蘇州、南京等城市發展,考出去的畢業生國內、國外都不想回本地發展都是有原因的。蘇北感覺終究還是被蘇南忽悠了,蘇南拿錢買蘇北土地指標,工業用地指標沒有了,導致工業不能形成體系。

何謂江蘇?本來指的就是江寧和蘇州,也就是江南一帶。而蘇北則是淮河一帶,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地域文化,這兩個地區有著天然的差異。說到江蘇的蘇南和蘇北,以前在上海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凡是蘇南的,都從來不說自己是江蘇人,比如籍貫是蘇州的,那就會直截了當說自己是蘇州人,絕不會說自己是江蘇人的。

但如果是蘇北的,那也絕不會說自己是蘇北人,而是說自己是江蘇人,其中的原因是蘇南人怕說了江蘇人時,怕被人誤以為是蘇北人,而蘇北人卻不願直說自己是蘇北人,就說自己是江蘇人,久而久之,只要聽到對方說自己是江蘇人,大家都不會進一步問是江蘇哪裡的了。簡單一句話,自明朝起,把長期逐步形成的兩個不同文化區域的人硬拼在一個新的行政區域,慢慢演變成現在的江蘇,所以缺少文化融合度。反觀浙江,雖然自明起,先後劃出了蘇南、徽州,但兩浙路主體還在,因此浙江的文化認同感、歸屬感較高。

1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狼牙山五壯士倖存者:宋學義撿回一條命,回家種地,受人質疑誣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