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中華兒女用大愛無疆的英雄氣概譜寫出一支氣吞山河的壯麗長歌。“馬石山十勇士”“掛雲山六壯士”“冀熱邊三十壯士”他們誓死抵抗日軍的壯舉,載入青史,萬古流芳。
其中廣為人知的“狼牙山五壯士”,在課本里、 影視劇裡,被歌頌,被書寫。具體到他們每個人的名字,你是否還記得?他們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割槽第一團第七連第六班: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3人壯烈犧牲,他們甚至連一張肖像都沒有留存。宋學義和葛振林被半山腰的樹枝掛住,得以生還。
英雄宋學義曾因自己的生還問題,受到一些人的惡意揣測,質疑誣陷。他的二兒子宋福保講道:
他們胡說什麼:人家都跳崖跌死了,你怎麼活著回來了?你既然是大英雄,為什麼沒有官做?你再到狼牙山上往下跳跳,跌不死,承認你是英雄!你就從房頂往下跳也行,房頂還沒狼牙山高,跳下來跌不死也算……
宋學義
宋學義,1918年生於河南省沁陽市王曲鄉北孔村人,出身貧農,爺爺和父親常年給地主扛長工,哥哥整年累月跑太行山擔挑為生。宋學義小時候就當童工,給縣城一家面鋪蹬大籮,全家老小拼死拼活幹,只求得粗茶淡飯餬口。
1937年,宋家共欠地主家三十塊銀元高利貸,全家僅有的二畝保命田被奪走。一家人的口糧沒了著落。叫天天不應,母親早逝,父親被逼到帶領全家逃荒。在背井離鄉逃難的過程中,哥哥被壓死在大同煤礦,姐姐、妹妹為了活命先後賣到本縣楊香村和江蘇徐州。不久,父親因飢餓病痛離開了人世。
1939年夏,孑然一身的宋學義在濟源王屋山討飯途中,巧遇抗日遊擊隊,宋學義聽說八路軍是老百姓的隊伍,為了有口飯吃和一個落腳處,他參加了隊伍,在後來的戰鬥中,歷練為一名合格的戰士,被編入晉察冀一分割槽一團七連。
1941年9月,日軍3500餘人兵分9路,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包圍狼牙山。
此時山上的戰鬥部隊除了七連之外,僅僅還有4支地方上的游擊隊。這一次因為敵人“掃蕩”的規模巨大,易縣、徐水、定興、滿城的一些幹部和群眾前來狼牙山躲避的有4萬多人。這樣龐大的人群活動於百十里的山區,無法做好安全隱蔽,唯一的出路就是突圍出去。
晉察冀軍區一分割槽司令員楊成武指示一團團長邱蔚負責組織山上的突圍行動。三團和二十團的全部兵力,猛攻管頭、婁山、松山和周莊一線的敵人,把九蓮山和碾子臺那一路敵人吸引過來。空開一個十幾里長的口子,一團就可以突圍出去了。”
按照原來的部署,七連佯裝成一團主力來吸引敵人主力。連長帶著七連指戰員沿著盤陀路向外撤離,將機槍組留給六班佔領西山口,吸引敵人火力,繼續掩護作戰。
六班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和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五名戰士扼守著棋盤陀的要道,堅守陣地,打退了日軍的四次猛烈衝鋒,邊打邊撤把敵人引向頂峰的絕路。
棋盤陀峰頂三面懸崖,一面受敵,無障可憑,無路可退。五壯士在班長馬寶玉的帶領下,同敵人激戰五小時。他們打光最後一顆子彈,扔出最後一顆手榴彈時,已經做出了犧牲的決定。
當敵人衝上來離他們只有幾十米時,發現只有5個人,便喊:“抓活的!抓活的!”
班長馬寶玉整了整衣襟,走到懸崖邊上,大喊一聲:“同志們!跟我來!我們寧願粉身碎骨 也不當敵人的俘虜”
最後他像每次發起衝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數十丈的深谷,這五位戰士中,他最小,僅有21歲...........
幾位年輕的鮮活的生命,義無反顧地凌躍數深不見底的懸崖密林……
狼牙山上響起了他們悲壯豪邁的口號聲:“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人民必勝!”他們悲壯的身影淹沒在狼牙山谷底深處.......
馬寶玉(1920―1941.9.25) 終年21歲。
胡德林(1917-1941.9.25)終年24歲。
胡福才(1913-1941.9.25)終年28歲。
葛振林(1917~2005)當年24歲,享年88歲。
宋學義(1918—1971)當年23歲,享年53歲。
葛振林、宋學義二人跳崖後掛在半腰的樹枝上,被樹杆的力量緩衝,後來跌落到小山坎上。昏迷了很久,葛振林頭部受傷,宋學義摔折了腰。甦醒過後,兩人憑藉求生的本能和毅力,相互鼓勵相互攙扶蹣跚而行走到小石林一帶。
狼牙山戰鬥結束,晉察冀軍區授予宋學義等5人“狼牙山五壯士”“英勇頑強”稱號。
宋學義、葛振林
宋學義(左)和葛振林(右)授予“英勇頑強”勳章
宋學義與葛振林傷愈出院後,被送往抗日軍政大學二分校學習,重點培養,樹立典型。
1944年,宋學義因身體傷殘,時有發作,不能再上戰場,轉業到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北管頭村擔任農會主席。
第二年與貧農女兒李桂榮結婚。這也許是命中上天的眷顧,宋學義從狼牙山跳下,英勇頑強大難不死,還娶了狼牙山的姑娘。
1947年,宋學義得知家鄉解放,和妻子一起返回離別了10年的沁陽北孔村務農為業。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建了兩間土坯房。隊裡還給他分了地。人們只知道他是當兵打鬼子回來了。
宋學義的黨組織關係並沒有斷,但他從來沒有提過自己負傷的事情。加上長途遷徙和戰爭年代檔案資料不夠健全,從1947年到1951年的幾年間,復員回鄉的宋學義沉寂在人群之中。
此後的時間裡,他只知道悶頭搞生產,艱苦創業。從不向政府要待遇,不跟人提自己是狼牙上五壯士。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不知道他就是全國宣傳的英雄壯士。
要不是1951年的全國尋訪英雄活動,人們或許就永遠不知道他的事蹟。
1951年10月下旬,中央要召開全國老軍人、烈屬代表大會,在全國開展一次尋訪英雄活動。
根據線索,“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宋學義就在沁陽,要儘快找到他。黨組織透過查詢傷殘軍人花名冊,在北孔村找到了宋學義。
深秋天氣裡,站在面前的這個比實際年齡三十三歲蒼老許多的農民,不苟言笑,甚至有點沉默木訥,夾衣單褲,穿著露腳趾頭的鞋子,攔腰扎一條草繩,腰駝得厲害。用一條帆布子彈袋縫入鋼板製成腰卡綁在腰後。這就是抗日英雄的真實生存狀態。
宋學義被“發現”後,一次次出席各種表彰大會,拋頭露面。後來在家鄉北孔村擔任村支書。
他見過不少大場面,也遇到過老戰友、大人物,還被毛澤東主席請進中南海的家中吃過一頓飯。他的戰友葛振林官至副師,宋學義不是沒機會進一步,但是他選擇帶著狼牙上五壯士的榮譽,紮根在農村,在他的帶領下,北孔村實行了鹽鹼改造,從原來最窮的要飯村,變成了富裕村。
公社化時期幹部不計工分,可宋學義從來不讓自己閒著,忙完了公事一有時間就幹活,腰不行,幹不動重活兒,就提著筐,佝僂著背整天拾糞。
在鄉親們印象裡,他幾乎總是揹著糞筐到處走,天熱時到哪兒都戴個草帽。那時人們為了防止草帽失落,都在草帽簷上用紅字寫上自己的名字,宋學義不寫,因為宋學義名字太響,不能讓人家一看見這名字就想起課本上寫的、電影裡演的狼牙山那些事來。咱就是個農民,得講本分。
只有一次,宋學義主動在大庭廣眾之下喊出了我是“狼牙山五壯士”的名號,1959年他到河南滑縣開會,適逢河堤決口,在場的群眾手足無措,宋學義立即跳進水裡搶險,完全不顧及自己腰上的傷,高聲喊道:“我是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宋學義,大家聽我指揮,沒帶工具的下水,挨個排在決口處築成人牆。”人們頓時跟著“撲通撲通”跳了下去。
《宋學義傳記》作者的李成傑說:
關於宋學義的閒話和議論一直都有,說他沒本事,要不那麼大功勞,咋還是個農民?宋學義雖然身體不好,但心境好, 人心善樸實,無論別人說得再傷人,對閒言碎語,乃至侮辱非議,他也都是聽而不聞。
宋學義家
在兒子宋福保的記憶裡,一直當村幹部的父親雖有傷殘補助,卻很少拿回家裡。“他都拿給村裡的貧困戶了”。由於家裡孩子多,缺少壯勞力,在村裡,宋學義家的生活水平一直算中下等。他自己曾經拖著傷殘之軀帶著兒子們爬樹,揪樹葉補充自家口糧。
“他提出唯一的一個要求,是開一封介紹信。”
1970年10月,沁陽工作人員張賀兆下村辦事,在北孔村見到宋學義時不由吃了一驚——他瘦了很多,臉色發黑,目光倦怠,“說肚子疼,老用手捂著”。“疼得厲害,他就掏出兩片止痛藥吃。就是這時候他要求我給他開一個介紹信,想去洛陽拖拉機廠給村裡要臺拖拉機。”張賀兆回憶。
宋學義在洛陽受到了熱情接待,4場報告為村裡“換”回了一臺在當時還頗為珍貴的拖拉機。這臺拖拉機為鄉親出過好多力。
1971年6月26日,宋學義因長期傷病勞累去世,終年53歲。8年後,1979年6月25日,宋學義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安葬在河南沁陽烈士陵園的158位烈士中,唯一不是犧牲在戰鬥中的烈士。
宋學義的戰友和抗大同學,很多後來成為黨的高階將領,可他卻拾了大半輩子糞,總說自己“就是一個土農民”。卻在土地上俯首,為鄉親們做著許多看著不值得歌頌的實事。
他聽過閒話,受過不少委屈,卻從來沒有向誰抱怨。總是默默無聞,埋頭苦幹。英雄無華,英雄的心卻是用金子做的,從內心閃耀著光華。
一個民族,只要有英雄情懷,英雄信仰,必將振奮民族精神,這個民族將無懼艱險,一往無前。
感謝你看完全文。
文字由作者主觀思想+歷史客觀事實梳理撰寫。關注離我們最近的歷史;聆聽真實的歷史故事;走近譜寫歷史的人。
更多文章請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