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掀起對日宣戰的狂潮
1941年12月,日軍經過充分準備,偷襲了珍珠港,突襲了部署在菲律賓的美軍基地,開啟了太平洋戰爭的序幕。這一系列進攻行動不僅激起美國的滔天巨怒,也換得了所有與德國開戰的各國的宣戰書。一些歐洲淪陷國,它們的流亡政府、也紛紛將日本列入正式的敵人名單,在這些國家當中,波蘭的對日宣戰宣告卻顯得格外特殊。
東條英機拒絕波蘭的宣戰宣告歐洲眾多的流亡政府對日宣戰,而日本的法西斯頭目東條英機卻單獨對波蘭講話:"我們不接受波蘭的挑戰,波蘭人只為自由而戰,他們只是在英美的壓力下才向我們宣戰"。這樣的區別對待,我的理解是,日本畢竟是德國的盟友,德國攻陷了波蘭,波蘭的流亡政府對日宣戰的確是合情合理之舉,但波蘭和日本地理間隔遙遠,鮮有利益衝突,加上一些更加深厚的原因,這份對日宣戰書可能也僅僅是例行公事。儘管已經宣戰,日本和波蘭的關係仍在繼續,甚至還在暗中幫助波蘭人對抗德國。
波蘭離日本接近9000千米
為什麼日本區別對待波蘭?無論是日本還是波蘭,它們彼此在歷史上的官方接觸都鮮有記載,更不用說因為官方接觸而引起好感或仇恨。
日軍少校福島康松
雖然官方接觸極少、但民間往來還算是頻繁,19世紀末,日軍少校福島康松穿越波蘭,他以私人身份參觀波蘭獨立博物館時被波蘭人反抗沙俄統治的鬥爭感動。原來波蘭在歷史上多次被俄國分治,18世紀波蘭再一次被納入沙俄的版圖,此後幾代波蘭人發動一次又一次的武裝起義,他們希望解放和復興波蘭,面對沙俄的輪番鎮壓也毫不屈服。
18世紀波蘭反抗沙皇的統治
這讓日軍少校福島康松對波蘭人心生同情和好感,要知道俄國不僅是波蘭人的敵人,也是日本的宿敵,早在19世紀下半葉,日本逐漸崛起,它的侵略野心和俄國的利益發生了衝突,爆發了多場慘烈的戰爭,這些戰爭中俄軍對日本士兵的殘忍程度"令人震撼",也是日本極度反感和厭惡俄國的主要原因之一。
慘烈的日俄戰爭
福島康松回到日本後寫了一首詩《波蘭的記憶》,講述了一個被強敵奪取自由的國家,不久這首詩被改編成音樂,頓時成為席捲全日本的熱門歌曲,勾起了全體日本人對波蘭的同情和好感。這就是波蘭相對於其他歐洲國家更受日本關注的獨特原因。
波蘭淪陷後還與日本保持外交關係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僅用了27天就攻下了首都華沙,波蘭全境陷落後,國會大廈裡的政府也開始流亡,但波蘭駐日大使館仍在東京繼續運作,大使館簽發的護照還能用於前往波蘭,這種反常的狀態一直持續到1941年10月,日本在德國的壓力下被迫關閉了波蘭大使館。
德國和日本雖然是緊密的盟友關係,但日本卻暗中協助波蘭人對德國開展間諜活動。在日本駐德國柏林大使館外,設定有波蘭間諜網路,波蘭特工可以方便地獲得日本護照,使他們可以自由地在整個德國佔領區活動。
日本駐柏林大使館外是個間諜如雲的地方
總結:兩國關係永遠建立在利益之上在七十多年前的動盪歲月裡,波蘭非為獨立而不取,忽為第三帝國統治之,非為自由而不取,蘇俄虎視眈眈之,這是波蘭國家和民族的悲哀;日本侵略之火旺盛,領土野心瞄準敵土,與蘇俄大戰釀人間慘劇,這是日本的自作自受。既然兩國的宿敵都是蘇俄,那麼兩國當然可能互相合作,這就是利益所趨,所謂的《波蘭的記憶》也不過是在這共同利益上披掛上了人性情感的外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