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桓王,姓姬,名林。周平王死後,周桓王繼位。
周平王有三個兒子,長子太子洩,名為姬洩父(又別記為姬洩);次子王子狐,名為姬狐;少子姬武,是武姓的始祖。周平王長子姬洩父是周桓王的父親,姬洩父早死,沒有太多關於太子洩的記載。王子狐做為周平王與鄭國的交換質子,長期生活在鄭國,周平王死後,王子狐死在回國繼承王位的途中。在此背景下,大臣將王孫周桓王立為國君。
周桓王
政舉周桓王的政治舉措與主父周平王大同小異,目的都是為了壓制霸主諸侯國,試圖建立天子權威。在周平王遷都之時鄭國與秦國慢慢勢大,尤其是鄭國的國君鄭莊公任職卿大夫,已經實際上把持了朝政,周桓王一心想要削弱鄭國的權力。
除了壓制霸主諸侯國的權力之外,周桓王在諸侯國的戰爭中選擇扶持與拉攏弱勢一方,爭取與諸侯國的結盟。晉國的內戰中,有兩方勢力,一方是曲沃的封君莊伯(曲沃莊伯,名姬鱔,曲沃是封地,莊是諡號,伯是指排行伯子),一方是晉鄂候。早期晉國內戰中,曲沃莊伯賄賂周桓王,得到周桓王的支援,打敗了晉鄂候,晉鄂候逃至隨邑。晉鄂候死後,曲沃莊伯背叛了周桓王,周桓王派虢公領軍幫助晉鄂候之子,打敗了曲沃莊伯,立晉鄂候之子為晉國國君,是為晉哀公。
對諸侯的態度周桓王對鄭莊公作為卿大夫把控政權一直耿耿於懷,周桓王三年鄭國朝覲,這是周桓王繼位以來鄭國的第一次朝覲,周桓王對鄭莊公不加禮遇,鄭莊公惱怒而歸。周公勸阻周桓王說道:“我們周王室東遷的時候,依靠的就是晉國和鄭國,現在你不禮待鄭國,以後鄭國不會來朝覲了。”
魯國當時是周桓王努力拉攏的物件。周桓王在位時多次派出使者去拜訪魯國,其中著名的一次是派遣凡伯去拜訪。凡伯為諸侯國凡國的國君,因為世襲的爵位為伯爵,所以國君稱為凡伯。歷代凡伯都是周天子的左膀右臂,掌控大權。周桓王四年,周桓王派凡伯訪問魯國,導致凡伯被西戎伏擊俘虜。
鄭莊公
周天子權威失信鄭莊公從朝覲周桓王時不受禮遇,從此不朝覲。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奪去鄭莊公的權力,任命虢公忌父為周朝卿士。
同年秋天,周桓王帶領諸侯國軍隊討伐鄭國,鄭國大敗諸侯聯軍,周桓王戰敗。戰爭中,鄭國大將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鄭莊公說:“君子不能欺人太軟,更何況對方還是天子。”於是鄭國就鳴金收兵,當天晚上鄭莊公派出使者去慰問戰敗的周桓王。
象徵周天子權威失信的另一標誌是魯國國君交替。周桓王八年,魯國國君魯桓公謀殺其兄魯隱公,自立為君。周朝實行的是冊封制度,在此之前諸侯國更換國君,繼承人在治喪過後都要前往京都接受周天子的冊封,只有被周天子冊封國的國君才是諸侯國正統合法的國君。魯桓公自立為君,從此破壞了周天子的冊封制度。
魯桓公
葉史評曰:
周桓王與周平王一樣,在位時間裡都在各個諸侯國之間左右逢迎,強大的諸侯國已經呈現出不將周天子當做至高統治者對待。但是周平王時期,周王室與諸侯之間還有一塊遮羞布在,大家都沒有將矛盾擺到明面上來。
周平王時,諸侯講究正統,依舊承認周天子的至高統治地位。秦國善戰,擁有擊潰犬戎佔取原本屬於周王室土地的實力,可依舊讓周平王冊封為諸侯國,才名正言順地去繼承佔領的土地;晉國與鄭國依舊遵從周天子號令,護佑周王室東遷。
到了周桓王時期,鄭國專權、不朝覲都是蔑視天子權威的舉動。以往周天子至高無上,到了周桓王伐鄭時,率領的諸侯聯軍不僅戰敗,還被大將射傷,此事件讓周天子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地位更是威嚴掃地。周天子的強大就是在於能號令諸侯,不可戰勝,鄭國已經表明了周天子是可以戰勝的。
魯桓公自立為君,更是從制度上挑戰了周王室的尊嚴,否認了周朝分封制的立國制度。以往沒有周天子的冊封都不能稱為合法的君王,魯桓公自立為國君的舉動已經表明了周天子對諸侯國的約束能力已經喪失。
周桓王不是一個昏君,相反懂得審時度勢,在諸侯國之間遊刃,拉攏弱者結盟,壓制霸主政權。只是出生在一個時運不濟的朝代,吞小並弱的諸侯爭霸局面已經形成,依靠周天子的威嚴已經難以對抗諸侯國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