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前兩天剛寫完一篇《朱祁鎮與朱祁鈺的身份互換: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國不可一日無君》,文章內容提到明英宗朱祁鎮年少親政,寵信宦官,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親自坐鎮攻打瓦剌,結果被俘。瓦剌太師也先以皇帝在手要挾大明用錢財換區,大明不屈,在孫太后和兵部侍郎于謙聯合下,推舉郕王朱祁鈺為帝,斷絕瓦剌的痴心妄想。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個兵部侍郎于謙對大明朝的貢獻。

大明王朝作為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權的王朝,也被後人稱為最有氣節的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來表達明朝帝王不屈的民族氣節。

于謙,百度百科是這樣描述“明朝名臣,民族英雄”,這幾個字似乎可以囊括他一生的貢獻。可也就是這位民族英雄在一次次地幫助國家解除危難,清正廉明,為大明朝立下汗馬功勞,卻落得個被人誣陷,含冤而死的下場。

第一功臣

于謙,洪武三十一年出生於浙江錢塘縣一個仕族之家,耳濡目染,從小學習刻苦志向高遠,以文天祥為偶像勉勵自己。於永樂十九年,考取進士,從此開啟仕途之路。

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熙騎兵叛亂,于謙伴隨宣宗朱瞻基平息叛亂,事後朱瞻基讓于謙數落朱高熙的罪行,于謙直言正色、義正言辭的數落,說的朱高熙抬不起頭。深得朱瞻基之心。

于謙對於大明朝最大的功勞可算“北京保衛戰“了,就是前面我們提到大明朝最恥辱的一站“土木堡之變”,英宗朱祁鎮聽信宦官王振,出兵攻打瓦剌,結果被俘。也先想利用朱祁鎮威脅大明,用錢財換取,結果孫太后和以于謙為首的大臣推舉了其弟朱祁鈺繼位。瓦剌眼看到手的金銀珠寶化為烏有,兵臨北京城下。

此時的明朝精進部隊幾乎在土木堡淪陷,京城無法調集精銳力量。有大臣建議固守,于謙卻覺得這樣會讓瓦剌覺得朝廷軟弱,所以于謙帶領大軍,憑藉卓越的指揮才能,運籌帷幄,打敗了瓦剌的進攻,保衛了北京城。此戰的勝利,保衛了京師戰鬥力,使瓦剌不敢再挑釁,也促進邊防建設,加強了明王朝統治。

于謙一生為官清廉,兩袖清風,不會阿諛奉承,也不會向權貴低頭,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這種不圓滑、不世故的性格自然有很多人看不上,也得罪不少人。可是他的所作所為卻無愧於天,無愧於社稷,無愧於人民,深受百姓愛戴,因為他的存在,大明王朝得以發展得更強大。

第一功臣被陷害

前面提到英宗被瓦剌俘獲,太師也先本打算利用他跟明朝做交易,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在把英宗囚禁一年之後,瓦剌從朱祁鎮身上也看不到什麼希望,所以派人跟明朝講和,把朱祁鎮送回去。只是此刻已經坐在帝位的明代宗朱祁鈺怎會甘心讓位。於是朱祁鎮被迎回的的第一時間就被囚禁,這一囚禁就是八年。

可是到景泰八年,代宗朱祁鈺的身體越來越差,曾經被立為太子的朱見濟也早夭。於是那些曾經被代宗打壓,擁護英宗的人開始蠢蠢欲動,終於發動了震驚歷史的“奪門之變”,英宗朱祁鎮重新成為皇帝。

一朝天子一朝臣,曾經擁護代宗登上帝位的于謙,此刻要大禍臨頭了。無論他對大明朝有多大貢獻,曾經阻擋英宗歸位的他,朱祁鎮自然不會放過他。

朱祁鎮的行為多少有點恩將仇報,當初他一念之差揮師北下攻打瓦剌被俘,如若不是于謙的帶領,恐怕北京城早已淪陷。如今再次登位,應該對這位功臣嘉獎,不但沒有獎勵,反而聽信奸臣謠言,將其殺害。

于謙有這個下場,跟他的性格有著莫大的關係。剛正不阿、兩袖清風,不為惡勢力低頭,得罪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等著看他的笑話。其結局以反叛為罪名被處死,或許結局也並未那麼出人意料吧。

舉國哀痛

于謙雖然因性格得罪權勢,但是他對大明朝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對百姓的作為也是令人敬佩的,所以在聽說他被處死的訊息時,幾乎全城百姓出動,前來為他送行。在抄家的之時,發現他家徒四壁,裡裡外外都沒什麼值錢的家當。所有人都在為他惋惜。

于謙被處死的訊息起初孫太后並不知情,事後才知曉,竟然傷心的幾天都沒進膳。終於到最後,英宗發現自己可能真的錯了,只是一切為時已晚。

為國為民,終其一生

于謙的貢獻對於大明江山、對於朱家皇族都是功不可沒的。往大了說如果沒有他的存在,或許大明在“保衛北京城”之際就已被瓦剌攻破。只是有些人的性格不適合某些環境,就像他的性格不適合官場一般。雖然前期仕途一片明朗,可是隨著時間推移,得罪的人越多,他的危險性越大。

如果他未被賜死,或許大明朝的國力會更加強大,國家社稷百姓都會更安樂一些。只是歷史沒有如果。

1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他被人從小老婆的床底下揪出來,大呼饒命,最後卻成了大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