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人是鐵,飯是鋼,一日不吃餓得慌!”這句俗語在中國流傳甚廣,把人比成鐵,把飯比作鋼,十分詼諧有趣,大大強調了吃飯對人的重要性。

現在我們生活好起來了,真餓肚子的情況並不多,可回想以前,生產力落後,還老鬧饑荒,甚至打仗的軍隊都會餓肚子,那肯定得輸,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有個妙招,從不讓部下餓肚子打仗,橫掃敵手,惹來日軍效仿,究竟是什麼呢?

“蒙古騎兵”,是13世紀由成吉思汗一手打造的一支騎兵部隊,毫不誇張地說,它是13世紀全世界最強大的軍隊之一,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們體格強壯,適應能力強,吃得苦、耐得勞,擁有嚴格的紀律制度,這些都是中世紀其他軍隊遠遠比不上的。

行兵打仗什麼最重要?是指揮戰術,還是軍隊能力和裝備?——是糧食。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再厲害的指揮官,再精良的軍隊,沒飯吃腿都軟了,怎麼衝鋒殺敵?比如官渡之戰,曹操偷襲袁紹的糧倉,袁紹軍餓了幾天,曹操以4萬人軍隊打敗11萬人的袁紹軍隊,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針對“糧草”這一點,成吉思汗有辦法,精髓在於“蓄力行軍”,後來被人稱為“成吉思汗式補給法”。

“馬背上的民族”蒙古,是說蒙古人自小就在馬背上長大,那裡藍天白雲、廣闊無垠,牛羊走來走去,一片歡聲笑語。牛羊和馬,是蒙古人的好夥伴。蒙古鐵騎兵當年能夠橫掃亞歐大陸,蒙古馬絕對有極大的功勞!

所謂“蓄力行軍”,就是在面對長途跋涉行軍作戰時,蒙古人會帶著牛羊一起行軍,每天喝牛奶、羊奶,必要的時候還能殺了它們吃,比起傳統的輜重車,牛羊和馬行動更加迅速。

蒙古馬更是不得了,雖然它們個子矮、跑得慢,但蒙古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強、對環境食物要求最低的馬,它可以長距離、長時間不停奔跑,無論嚴寒酷暑,打仗、載重,樣樣能行,真是太牛了!

時間飛快流逝,到了1944年,那時候處於“二戰”時期,日本在當時可謂囂張至極,誰都敢打一打,然而我們都知道,日本是個資源極度匱乏的小國,他們之所以到處打仗,也是為了掠奪他國資源。

比起富足的美國,日本的補給可太弱了,行軍過程中經常餓死人,比如英帕爾戰役裡,日軍10萬士兵死於彈藥和糧食供應不足,根據統計,二戰日軍死亡人數約230萬,其中一半是餓死的。

日本也知道自己的這個大問題,於是一位軍官想到了700多年前的成吉思汗,他提議日本採取“成吉思汗式補給法”。於是日軍效仿蒙古人,四處搜刮水牛、山羊,甚至猴子和大象都抓過來,活像一個“馬戲團”。他們把糧食和彈藥綁在了動物身上,準備20天內解決掉敵人,期間就靠吃儲備糧和動物活下去。

1944年3月8日,日軍發動“烏號作戰”,向印度的英帕爾發起大規模攻勢。牟田口廉也帶著15萬人的隊伍和浩浩蕩蕩的“馬戲團”出發了,光是想想這個畫面就搞笑。當年日軍被中美、英印聯軍和中國遠征軍打得落花流水,先後損兵折將十幾萬,馬上就彈盡糧絕了。

別說吃“馬戲團”了,一開始打仗那些猴子、水牛四散而逃,連帶著它們身上的糧食,亂竄的時候順便踩傷幾個日本兵。我們都知道,蒙古鐵騎兵的馬是經過嚴格挑選和訓練的,那些牛羊也是平時就養熟了,這些隨便找來的動物,一聽到炮響就雞飛狗跳,肯定玩完。

果然,15萬人的日軍所剩無幾,在雨林裡,餓死的、病死的,滿地都是,誰都不敢呆在這麼危險的地方,死裡逃生的日軍把牟田口廉也稱為“鬼畜牟田口”,因為沒糧食吃的情況下,牟田口廉也叫他們吃草,說日本是“食草民族”,氣死日本士兵們。還妄圖效仿成吉思汗?全給你打滅咯。

從日本這個滑稽的效仿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味模仿是沒有用的,反而招來殺身之禍;另外也能知道糧草補給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參考資料:《南皮縣誌》《三國志》《蒙古馬與古代騎兵作戰技術》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大唐戰神:衛國公李靖的傳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