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10年前,滿清政權滅亡了。在推翻這個腐朽沒落的封建王朝和其後維護共和政體的偉大斗爭中,有一個群體表現得特別突出,哪個群體呢?留日陸軍士官生群體。

至清亡,中國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者共9期,647人。從辛亥革命開始的那幾年,是留日陸軍士官生最為活躍的時期。

看看辛亥年各地武裝起義中士官生的身影: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出任革命軍參謀長的,是士官五期的李書城;出任副官長的,是士官五期的王孝縝;曾代理黃興任革命軍戰時總司令的,是士官一期的萬廷獻。

湖北起義的民軍是組織有北伐軍準備直搗龍庭的,只是由於政局的變化而沒有成行。北伐軍共編三個軍,這三個軍——

第1軍總司令是士官四期的杜錫鈞;

第2軍總司令是士官六期的李烈鈞;

第3軍總司令是士官六期的趙恆惕。

武昌起義後的10月22日,湖南新軍起義,起義軍迅速擴充至6個師,編成北伐軍支援湖北,其中——

北伐軍總統是士官四期的向瑞琮;

第1師師長是士官四期的餘欽翼;

第3師師長是士官四期的曾繼梧;

第4師師長是士官六期的王隆中;

第5師師長是士官六期的梅馨;

第6師師長是士官六期的程潛。

也就是說,湖南北伐軍的高階將領,除了第2師師長,都是士官生。

同樣也是10月22日,陝西新軍起義,士官六期的張鳳翽出任起義軍大統領,旋任獨立的陝西都督。

29日,山西新軍起義並宣佈獨立,士官六期的閻錫山、溫壽泉分任山西正副都督,同是六期的黃國樑任參謀部長,也是六期的姚以價任山西陸軍總司令。

30日,雲南新軍起義並宣佈獨立,士官三期的蔡鍔任雲南都督,士官六期的李根源、殷承瓛和韓建鐸分任雲南軍政府軍政總長、參謀總長和軍務總長,同樣也是六期的唐繼堯任北伐軍總司令。

31日,江西新軍起義並獨立,士官六期的李烈鈞、歐陽武先後出任江西都督。

11月3日,上海起義,士官六期的李顯謨出任起義軍總指揮,旋即組成援豫軍北伐,同樣也是六期的張國威、張鶚翎分任援豫軍的總、副司令。

4日,浙江新軍起義,士官四期的周承菼任獨立後的浙軍總司令,士官五期的陳儀任軍政處長,士官七期的吳恩豫任副官處長。

同日,貴州新軍起義並獨立,士官七期的楊藎城任貴州都督。

8日,安徽獨立,士官六期的胡萬泰任安徽陸軍總司令並一度代理安徽都督。

9日,廣東新軍起義並獨立,士官三期的蔣尊簋、魏邦平任廣東軍政府軍政部正副部長,蔣並代理廣東都督。

同日,福建新軍起義,士官二期的王麒任福建都督府參謀部長,三期的許崇智任福建國民軍司令官。

12月8日,四川新軍起義獨立,士官六期的尹昌衡任四川都督,六期的周駿和八期的王祺昌分任軍務部長和參謀部長。

縱觀這一時期的留日士官生群體,一是乘了辛亥革命的颶風,二是靠了手中握有的兵符,三是憑著少年的血氣與狂熱,大任於斯,勇立潮頭,成為埋藏幾千年封建帝制的主要掘墓人。

於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中,負責軍隊建設和作戰指揮的陸軍部和參謀部中,留日士官生也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中:

陸軍部中,陸軍次長是士官四期的蔣作賓;

副官長是士官五期的何成浚;

軍衡局局長是士官六期的仇亮;

軍務局局長是士官三期的張孝準;

軍械局局長是士官四期的翁之麟;

軍學局局長是士軍四期的張承禮。

參謀部中,總務局局長是士官四期的覃師範;

第一局局長是士官四期的史久光;

第二局局長是士官五期的王孝縝;

第四局局長是士官六期的黃慕松;

陸軍軍官學校校長是士官四期的金永炎。

1912年1月26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中央陸軍首批六個師建成,其中——

第1師師長是士官四期的高佐國;

第2師師長是士官一期的杜淮川;

第3師師長是士官三期的陳懋修;

第4師師長是士官六期的孫杰;

第5師師長是士官三期的劉之潔。

看到沒有,組成中央陸軍最初的六個師中,有五個師的師長是士官生。

1913年夏,袁世凱遣人私密殺害了革命黨領袖宋教仁,革命黨人遂在江西湖口組織討袁軍討袁,由此爆發二次革命。士官六期的歐陽武和李烈鈞分任贛軍都督和討袁軍總司令。

1915年底,袁世凱復闢稱帝,雲南爆發了護國戰爭。最初的護國軍共編3個軍14個梯團,其中各高階將領的出身——

第1軍總司令蔡鍔——士官三期

參謀長羅佩金——士官六期

第1梯團長劉雲峰——保定陸軍速成學堂二期

第2梯團長趙又新——士官六期

第3梯團長顧品珍——士官六期

第2軍總司令李烈鈞——士官六期

參謀長何國鈞——陸軍振武學校

第1梯團長張開儒——士官六期

第2梯團長方聲濤——士官四期

第3梯團長何國鈞(兼)——陸軍振武學校

第3軍總司令唐繼堯——士官六期

參謀長瘐恩揚——士官六期

第1梯團長趙鍾奇——士官八期

第2梯團長韓鳳樓——士官六期

第3梯團長黃毓成——士官六期

第4梯團長劉祖武——士官六期

第5梯團長瘐恩揚(兼)——士官六期

第6梯團長葉荃——士官六期

總司令、參謀長、梯團長,總計16人當中,留日陸軍士官生佔了14人之多。

1917年秋,中華民國護法軍政府在廣州成立,孫中生任軍政府大元帥。孫的身邊,組成軍事領導集體的主要成員如陸海軍元帥(相當於孫的副手)唐繼堯、參謀總長李烈鈞、陸軍總長張開儒、參軍長許崇智、衛戍總司令方聲濤,還全是士官生。

怎麼樣,夠牛吧?

但是——注意,但是來了——曾經在這場翻天覆地的革命中出盡了風頭的留日士官生群體,除閻錫山、程潛、陳儀等極少數跨越時代在以後仍顯風騷外,其中的絕大多數,如曾任四川都督的尹昌衡、曾任貴州都督的楊藎城、曾任上海起義軍總司令的李顯謨、曾任浙江都督的蔣尊簋、曾任江西都督的歐陽武、曾任山西陸軍總司令的姚以價、曾任安徽陸軍總司令的胡萬泰、曾任浙江民軍總司令的周承菼、曾代理黃興任湖北民軍戰時總司令的萬廷獻、參謀長李書城、副官長王孝縝以及曾任民軍師長以上職務的向瑞琮、杜淮川、陳之驥、高佐國、朱熙、吳紹麟、陳懋修、孫杰、王隆中、劉之潔、鐘鼎基、莫擎宇等太多太多在民初叱吒風雲的青年將領,卻很快被歷史的洪流所湮滅,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如今已經很少有人還說得出當年這些敢把皇帝拉下馬來的英雄名字。

別抬槓,我這是相對來說。留日陸軍士官生在國民政府時期仍舊活躍的,從絕對值來說也不少,但和辛亥革命前後比起來,僅佔極少數。

在打倒了萬惡的封建帝制之時,士官生們還多是三十歲左右的青年,按說正是大展鴻圖之時,咋就如流星般疾速地隕落了呢?深層次的原因受能力限制我回答不了,粗淺認為:

一方面是對於革命的長期性、艱鉅性和複雜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和思想準備,以至於當那股子狂熱勁退下去以後,其政治生命便也走到了盡頭。

辛亥革命成功後,清政府被推翻,民國建成,便認為革命已經成功。天真計程車官生們對於袁世凱及其官僚軍閥所玩弄的政治伎倆,多數是看不透的。比如蔣尊簋在南北議和成功後就曾感嘆:“孫公之德,袁公之功,皆足永留歷史之光,莫名欽佩。”不僅缺乏足夠的警惕,甚至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將建設國防、發展和改革軍事的希望全部寄託在袁世凱身上。蔡鍔便曾表示,袁是中國一個人才,能把中國治理好”。“如果袁氏願意的話,就讓他做一個終身總統”。在袁世凱“倡議裁軍”的口號哄騙下,南方各省執掌兵權計程車官生們,本著整飭國防、避免內戰的美好幻想,紛紛帶頭裁軍,不到一年時間,便將由南方革命黨人所控制的四五十萬大軍裁減到十萬餘人。緊接著,一些士官生中頗具影響的實力派人物,如蔡鍔、蔣尊簋、張鳳翽等,又卸下虎符,隻身進京,輔佐袁世凱,做他們的強軍夢去了。待其逐漸認清了袁世凱的本來面目,卻已成高階俘虜。那些留在各省計程車官生實力派人物,則由於兵員被大力裁減,當北洋軍閥南侵發動進攻時,已無反擊之力。有的流亡海外,有的成為袁的階下囚。一些人經此打擊後便一蹶不振,有的解甲歸田,退隱鄉里;有的遁入空門,潛心佛事;有的儘管仍在軍政界掛名,但已變得無聲無色,無足輕重了。

另一方面則是軍中閱歷不足,驟然間升至高位,面對複雜政爭難以應付,因而很快敗下陣來。

來看一看民元前後擔任各省軍政首領計程車官生們的年齡:

陝西都督張鳳翽——士官六期——30歲

山西都督閻錫山——士官六期——28歲

江西都督(前)李烈鈞——士官六期——29歲

江西都督(後)歐陽武——士官六期——30歲

雲南都督蔡鍔——士官三期——29歲

浙江都督蔣尊簋——士官三期——29歲

貴州都督(前)楊藎城——士官七期——31歲

貴州都督(後)唐繼堯——士官六期——28歲

四川都督尹昌衡——士官六期——27歲

上海商團軍總司令李顯謨——士官六期——29歲

福建國民軍司令官許崇智——士官三期——25歲

年齡不是主要問題,閱歷才是主要問題。從我的統計看(可能不一定準),民元前後擔任各省都督計程車官生在奪取政權前,任職統領(相當旅長)的只有兩人,即雲南都督蔡鍔,起義前任19鎮37協統領;浙江都督蔣尊簋,起義前任49混成協統領。任職統帶(相當團長)的只有一人,即山西都督閻錫山,起義前任43混成協86標統帶。其他,如陝西都督張鳳翽、貴州前後任都督楊藎誠、唐繼堯、江西前後任都督李烈鈞、歐陽武、安徽代理都督胡萬泰、四川都督尹昌衡等,都只是管帶(相當營長)或相當於管帶的同等官。

在各種政治矛盾和軍事鬥爭突然之間變得異常激烈的民國初年,以士官生而立之年稚嫩的雙肩和僅有的中、初級帶兵官的資歷,來擔當如此大任,也實在是勉為其難。

海歸計程車官生們軍事素養並不差,但要當好一名高階將領,特別是要當好一支上不著天的獨立軍隊的當家人,光具軍事素養是不行的,你還得有政治手段,你還得掌握將兵和將將的藝術與魄力,而這些,對於多數士官生們來說,顯然還遠遠沒有準備好。

士官生們是在與中國有著完全不同國情的異國他鄉學成歸國的。回國後,按說應該從排長幹起,但由於晚清軍事建設的急需,卻無一例外地越過排長、連長(當時叫隊官)的歷練,最低是從營長(當時稱管帶)幹起的。不數年,革命成功,又驟然升至旅長、師長甚至都督的高位。當他們的日本同學還是少尉、中尉時,許多人便已經是少將、中將了。如八期的王祺昌,1911年5月畢業,當年的11月即出任四川軍政府的參謀部長;再比如九期的劉文明,士官還沒畢業便回國參加革命,立馬就被任為安徽廬州軍政分府的軍政部長;又比如七期的楊藎城,1910年畢業,次年便登上貴州軍政府都督的寶座,獨立執掌一省的軍政。

少年得志當然是好事,但升遷太快又沒人扶一把,一下子被擁上政治、軍事鬥爭的風口浪尖,就未必一定是好事了。這就好比一個初學游泳的人被突然地投入大海,去面對他們從未見過的險風惡浪,其結果便可想而知了。實際也正是如此,很多當了都督、師長、司令等高階軍職計程車官生,在面對手下那幫子驕兵悍將花樣頻出的難題和省內省外紛繁詭異的軍政變局時,顯得束手無策,很快的,要麼被逼下臺,要麼知難而退了。

據說以色列軍隊中,不論你身價有多高,要想成為一名帶兵官,都必須得先當好班長再說,我認為這是對的。筆者剛剛畢業任排長時,我們那位在解放戰爭時期入伍的老團長說過一句話:你和戰士們沒有在同一個塹壕裡打過滾,沒有在同一個行軍鍋裡吃過飯,沒有在同一個大通鋪上睡過覺,沒有聞過戰士們身上的汗臭味,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帶兵官。現在回過頭想起來,這話說得太正確了。

職務與自身閱歷二者之間嚴重的不匹配,導致在複雜險惡的政治環境中難以應付,這不能不說是造成清末留日士官生曇花一現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她父親是太監,她是西漢太子生母卻在壯年被害,死後都城發生了沙塵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