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大禹繼位後,華夏族和東夷族的親密程度達到了頂峰。但兩族的美好時光,隨著大禹的逝去,戛然而止。

前文說到,東夷族的伯益,憑藉治水的功勞,成為了大禹的繼承人。不過,就是這樣一件看似“板上釘釘”的事件,在大禹死後,卻橫生枝節。

一個名叫啟的人,聲稱自己才是王位的繼承者。這個啟不是旁人,乃是大禹的兒子。

夏啟

不過,最開始,伯益並沒有把啟放到心上,一來,他是大禹“欽定”的繼承人,具有天然的合法性。二來,堯的兒子丹朱,舜的兒子商均,也曾玩過這個把戲。結果,這兩人成為了證明舜、禹“萬眾歸心”的註腳。

但現實狠狠扇了伯益一巴掌。當他像舜、禹一樣推辭王位隱退山林時,各位諸侯大臣並沒有像他們的先輩一樣,一窩蜂地去求伯益出山,而是紛紛跑到啟的住所效忠。《孟子·萬章上》曾記錄下這個頗為滑稽的場景——

禹薦益於天,七年禹崩,三年之喪畢,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 謳歌者不謳歌益而謳歌啟,曰:“吾君之子也”。

伯益

這下,不僅伯益傻眼了,整個東夷族也傻眼了。且不說,伯益繼位,是大禹已經確定好的事情,啟和華夏族的諸侯們如此作為,已然違背了父命君命。單說,伯益作為東夷族的首領,竟然被華夏族拿來“開涮”、取樂,是可忍孰不可忍。這足以說明,在華夏族心中,東夷族一點地位都沒有。所謂兩族的親密友誼,現在看來,就是一個笑話。

伯益憤怒了,據古本竹書記年記載,他盡起東夷人馬,要與啟決一死戰。雖然東夷族人佔著一個“理”字,但不得不說,經過與黎苗族鏖戰的華夏族,無論是戰士的戰鬥素養,還是士兵手中的武器,都要比東夷族高上一個檔次。這場戰爭,最終以伯益的被殺而告終。

伯益雖然死了,但是東夷人就此也埋下了復仇的種子。他們退回山東、河北一帶,每天都盯著啟和他的子孫的舉動,等待著報仇的時機。

當然,東夷族的舉動,啟並不瞭解。他消滅伯益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王朝。

復仇

啟統治期間,政治尚屬清明,人民生活,也能稱得上安居樂業。雖然有扈氏等部落,不認同啟“家天下”的統治模式,在南方舉兵叛亂。但是這些戰爭,終究沒有動搖夏朝的統治根基。總體來說,啟還算是一個不錯的帝王。

啟之後是太康。這個人,一點都沒有父祖的風範,什麼治國撫民,什麼安邦理政,他都不感興趣。唯一能吸引到這位年輕君主的,就是打獵。太康打獵和其他人不同,別人最多打一天,他最少打一個月。慢慢地,夏朝的政事逐漸被荒廢。

太康的這種嗜好,被東夷族的后羿知曉了。他曾親眼看到伯益被啟奪走了王位,也曾目睹有扈氏為反對夏啟流盡了最後一滴血,不平之氣早已塞滿了他的胸膛。如今太康如此無道,正是上天給予他復仇的機會。於是,他趁著太康外出打獵、國都守衛空虛之際,從山東起兵,直取中原,很快便拿下了夏朝的大本營。

為了報仇,東夷族等了足足兩代人的時間。伯益失去的王位,終於被后羿奪回來了。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五分鐘看懂西方工商業文明的起源——古希臘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