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歷史上在位最長的君主,他一生後宮妃嬪也很多,共有65位后妃,生育有55名子女,這其中有不少子女都是同母所生。不過康熙諸子中有一對同母親兄弟,雖是同母卻不同命,在雍正繼位後,雍正對待這對兄弟的態度可謂截然不同,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哥哥被雍正愛答不理,弟弟卻被雍正非常喜愛,並獲得了鐵帽子王爵位。
這對被雍正區別對待的同母兄弟就是康熙的第十五子愛新覺羅·胤禑和第十六子愛新覺羅·胤祿(雍正繼位後他的兄弟都改為允字輩,故此也叫允禑和允祿)。他們的母親是康熙密妃王氏。
說起胤禑和胤祿的母親密妃王氏還頗為傳奇,王氏家族本是蘇州東城靠紡織為生的普通百姓,她的父親叫做王國正,雖然家境很平凡,但王國正的東家很厲害,他的東家就是《紅樓夢》中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中的史家原型——蘇州織造李煦。
李煦和曹雪芹祖父曹寅都是康熙的心腹,李煦出任蘇州織造這個肥缺30餘年,非常富有。而王氏的父親王國正就是李煦手下的紡織工人工頭,但王國正為人非常會來事,與東家李煦的關係處得非常好,後來在李煦的幫助下,王國正更是從一名紡織工人搖身一變成為了七品縣令,而且王國正的女兒也就是王氏生的極為美麗動人,李煦嫡母黃氏認王氏未乾孫女,王氏也就此成為李煦義女,後來王氏也是以李煦義女的身份被送入皇宮受到了康熙寵幸。
王氏雖然出身低微,但姿色過人,入宮之後深得康熙喜愛,連續為康熙生下十五子胤禑、十六子胤祿和十八子胤祄,連生三個兒子直接從庶妃晉封為密嬪,可見康熙有多麼寵幸她。王氏在雍正時期被晉封為皇考密妃,因此後世也稱為密妃。
密妃王氏與康熙所生的第十八子胤祄在八歲時因腮腺炎夭折,也因為胤祄的夭折,太子胤礽毫無關切之情,使得康熙對胤礽的不滿徹底爆發,也間接導致了康熙一廢太子。
拋去夭折的胤祄,密妃所生的另外兩個兒子胤禑和胤祿都長大成人,但這對同母兄弟在雍正朝的待遇可謂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胤祿是雍正最喜愛和信任的三個弟弟之一,雍正除了最為喜愛和信任十三弟胤祥和十七弟胤禮之外,就屬對胤祿最為喜愛和信任,胤祿在雍正元年(1723年)就承襲了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莊親王爵位,而他的同母哥哥胤禑卻被雍正愛答不理,直到雍正四年(1726年)才被封為貝勒,他是雍正年長弟弟中最晚被封爵的弟弟,那麼雍正為什麼會對這兄弟二人如此區別對待呢?
先從胤禑說起,密妃王氏由於出身低微,在康熙後宮中地位本來就不高,生下胤禑的時候沒有資格撫養,所以胤禑自幼是被交由雍正的生母德妃也就是後來的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撫育。這麼看來就更讓人納悶,既然胤禑是雍正生母德妃撫養長大,按照道理來說雍正應該與他的關係更親近一些,為何反而對他不如他的親弟弟胤祿呢?
這就是因為雍正自幼是由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恭仁皇后佟佳氏撫育長大,雍正在12歲孝恭仁皇后去世時才回到生母德妃身邊,但其時雍正已經年長,與生母德妃並不是很親近,而且當時老十三胤祥也是由德妃撫育,而當時德妃剛剛生下康熙第十四子胤禵不久,沒有太多精力撫育胤祥,由於雍正年長,所以德妃將撫育胤祥的任務就交給了雍正。
後來胤禑生下之後又交由德妃撫育,而胤祥相對比胤禵和胤禑年紀更大,所以就有最大的雍正照顧第二大的胤祥,最小的胤禵和胤禑就由德妃親自撫養,因此胤禵和胤禑從小一起長大,兄弟二人感情更加親密,而雍正自幼撫育胤祥,所以他們兄弟倆的感情也更加親密。
後來胤禑在讀書之時又被交由太子胤礽和太子妃瓜爾佳氏照顧撫育,胤禑長大之後又娶了嫂子瓜爾佳氏親妹妹小瓜爾佳氏,因此胤禑與胤礽關係也是十分密切。
這樣一來就清楚了,胤禵在長大之後加入了雍正的政敵弟弟老八胤禩的陣營,在康熙晚年胤禩失去康熙喜愛之後,一直扶持胤禵參與爭奪皇位,胤禵一度曾經是雍正繼承皇位最大的競爭對手,所以雍正與胤禵雖是同母兄弟,雍正卻十分猜忌胤禵。
而胤禑雖然沒有參與“九子奪嫡”,也沒有明確表示支援胤禵繼位,但由於他與胤禵從小就關係非常親密,再加上他與廢太子胤礽關係也比較密切,所以雍正繼位後對胤禑也是比較防範猜忌。這也就是雍正為什麼對胤禑愛答不理。
雍正繼位後他將多位已成年且年長的弟弟晉封親王或郡王爵位,連比胤禑年齡小的同母弟胤祿都已經承襲莊親王爵位,十七弟胤禮則晉封果郡王爵位,甚至連侄子輩的廢太子胤礽長子弘晳都被晉封為理郡王,就唯獨沒有晉封已經30歲的胤禑任何爵位。
直到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34歲胤禑才被晉封為多羅貝勒,此時胤礽已經去世,胤禩一黨也徹底被雍正整垮,胤禩和老九胤禟被雍正圈禁折磨致死,老十胤誐和老十四胤禵被圈禁起來,可以說這時候的政治局勢已經完全穩定,雍正才終於晉封了胤禑爵位,而且胤禑晉封貝勒之後,立刻就被雍正派去看守康熙的景陵。
一直到雍正八年(1730年)胤禑身體不好才被召回京城,後來雍正一看胤禑果然身體狀況日漸不好,於是為了表現自己關愛弟弟,他晉封了胤禑為愉郡王,第二年也就是雍正九年(1731年)胤禑就英年早逝了,年僅39歲。
接下來再說說胤祿,他和胤禑雖然是同母兄弟卻真是同母不同命,兄弟倆不管是在父親康熙時期還是哥哥雍正時期,都是胤祿最後父兄喜愛。
其實康熙在初期還是十分喜愛胤禑,在他7歲的時候就帶他巡幸塞外,可見對他的喜愛。但隨著胤禑弟弟胤祿逐漸成長,胤祿展現出的才華橫溢,精於數學和音樂,尤其是數學方面更是得到父親康熙的真傳,使得康熙越發喜愛胤祿而冷落了胤禑。
胤祿之所以能獲得哥哥雍正喜愛,還在於他的性格,胤祿為人小心謹慎,善於審時度勢,雖然雍正繼位時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也有很多人不服雍正即位,但胤祿卻第一時間堅決臣服雍正,對用雍正繼位十分擁護,所以獲得了雍正的信任和喜愛。
當然雖然沒有確鑿證據,但是現今學者也大多推斷胤祿很可能在雍正繼位之前就已經投靠雍正,屬於是雍正的“四爺黨”成員。
胤祿承襲了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莊親王爵位,其實他之所以能承襲莊親王爵位這其中與父親康熙和哥哥雍正對他的喜愛分不開。
莊親王爵位是順治的哥哥碩塞以軍功換來的爵位,是軍功王爵,碩塞死後爵位由他的兒子博果鐸繼承,這個博果鐸從血緣上來說是康熙的堂兄,博果鐸一生無子。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的時候,博果鐸得了一場重病,幾乎就要去世了,康熙聽聞堂兄快要病死了,就趕緊親自到府上去探望堂兄,由於博果鐸病重將逝且無子,於是他就拉著博果鐸的手說要把自己的第十六子胤祿過繼給博果鐸,將來給博果鐸繼承香火。
康熙話說得非常漂亮,其實這是他的私心,博果鐸雖然無子,但是他的弟弟博翁果諾當時還有四個兒子在世,按照清朝繼承製度來說理應由他的親侄子繼承香火,怎麼也輪不到胤祿這個堂侄子來繼承香火。
這其中康熙肯定是比較偏愛胤祿無疑,想給他找一個鐵帽子王爵位將來子子孫孫富貴無憂,再者就是康熙想借此削弱軍功王的勢力,由自己的兒子繼承世襲罔替的軍功王爵位更放心一些。
因此康熙就定下了由胤祿繼承博果鐸莊親王爵位的說法,但結果博果鐸這場重病並沒有死,他又熬了過來,又多活了幾年,把自己的堂弟康熙都給熬死了,到了雍正元年(1723年)博果鐸才徹底病重去世。
博果鐸去世時,康熙也已去世,雖然康熙曾經承諾讓胤祿承襲莊親王爵位,但畢竟此時的皇帝是雍正,一朝天子一朝臣,讓不讓胤祿承襲爵位則是雍正說了算。不過雍正也比較喜愛弟弟胤祿,所以博果鐸前腳嚥氣,雍正就迫不及待地命宗人府準備胤祿繼承王位事宜,還同時向母親太后烏雅氏報請此事,就這樣沒有太大作為的胤祿憑藉著父兄的喜愛就成了滿清鐵帽子王之一。
同樣胤祿也堅定地擁護雍正統治,對雍正新政鼎力支援,除了這些之外,他還積極幫助雍正收拾那些不肯臣服雍正的兄弟,可以說在承襲了莊親王爵位之後,胤祿就成了雍正手裡的一把槍,指哪打哪,當雍正想收拾哪個兄弟了,胤祿就立刻帶頭彈劾。
下面就來看一看胤祿作為雍正手裡的一把槍指哪打哪的輝煌戰績,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想敲打一下中立派的兄弟老十二胤裪,這時候掌管宗人府的胤祿站出來藉口胤祹在管理禮部事務時誤將乾隆生母鈕鈷祿氏姓氏誤寫成錢氏為由帶頭彈劾,最終胤祹從履郡王被降爵成鎮國公。
雍正四年,雍正準備徹底清理掉政敵弟弟老八胤禩一黨,還是掌管宗人府的胤祿帶頭彈劾胤禩,最終胤禩被褫奪爵位,削除宗籍,改惡名“阿其那”,被雍正囚禁折磨致死。
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想收拾老三胤祉,依舊是掌管宗人府的胤祿帶頭彈劾胤祉,最終胤祉被以在胤祥葬禮上遲到,且沒有悲切之情為由被彈劾,雍正將胤祉褫奪誠親王爵位,囚禁於景山永安亭抑鬱而亡。看看胤祿在雍正朝的戰績,幫著雍正連續收拾了三個兄弟,可謂戰績輝煌。
因此胤祿在雍正一朝深得雍正器重,地位僅次於胤祥和胤禮。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駕崩,臨終前雍正給乾隆留下了四大總理事務王大臣,分別是胤祿、胤禮、張廷玉、鄂爾泰四人。但雍正在留給乾隆的遺詔中曾評價胤祿為“遇事少擔當,然必不至於錯誤 ”,這也說明了胤祿不如勇於擔當且盡職盡責的胤祥和胤禮,所以雍正更喜愛胤祥和胤禮,胤祿則次之。
胤禮在乾隆繼位不久之後因操勞過度而英年早逝,總理事務王大臣中以胤祿地位獨尊,乾隆擔心胤祿勢力越來越大威脅到自己的皇權,於是在乾隆四年(1739年)炮製了“弘晳逆案”,乾隆故意將胤祿牽扯其中,以胤祿與廢太子胤礽長子弘晳來往詭秘為理由罷免了胤祿總理事務王大臣的職務,並將他罰俸五年。
其實乾隆在“弘晳逆案”中主要就是為了打擊迫害堂兄弘晳,後來弘晳被乾隆削除宗籍,並改名為四十六(因案發之年弘晳四十六歲故名四十六)圈禁起來,弘晳後來圈禁而亡。乾隆捎帶手藉著弘晳的事把胤祿的權力也收了回來,胤祿也因此徹底淡出政壇,成為富貴閒散王爺。
乾隆七年(1742年),因為胤祿精通音樂,所以乾隆讓他掌管樂部事務,算是給了他一個閒差,之後直到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又啟用胤祿為議政大臣,但此時胤祿年老且已不具備政治影響力。此後胤祿就一直在乾隆朝庸庸碌碌混日子了,這也是乾隆最希望看到的事情。直到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胤祿去世,享年73歲。
寫在最後所以說胤禑和胤祿是同父同母不同命,胤禑因為與胤禵和廢太子胤礽關係親密而吃了瓜落受到了雍正猜忌,所以雍正十分不待見胤禑,但好歹胤禑沒有受到雍正打擊迫害,最終結局也算是康熙諸子中比較不錯得了。
至於胤禑的弟弟胤祿,那更是十分通透的人物,就如同雍正對他的評價“遇事少擔當,然必不至於錯誤 ”,可見胤祿一生小心謹慎,一直是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再加上胤祿不遺餘力地幫助雍正打擊不肯臣服的兄弟,所以胤祿在政治上站好隊就吃香的喝辣的了。
因此胤禑和胤祿兄弟二人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一個不受雍正待見,一個被雍正十分器重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