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和四年(884年),魚幼薇出生在長安城的平康坊中。
平康坊是長安城中最熱鬧的地方之一,裡面有最大的青樓,也有最出名的名妓。
魚幼薇就是從小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
和眾人猜想不同的是,魚幼薇的母親是卑微的女工,靠漿洗紡織換幾兩銀錢。父親是落魄的書生,滿腹才華,卻被淹沒在平凡的角落。
魚幼薇的童年裡,見慣了世人涼薄與冷眼,很小就成熟懂事。再加上父親將一生飽讀的詩書,都用來悉心教導這個早熟聰慧的女兒,在很小的時候,幼薇就展現出了不一般的才華與才情,作出來的詩很有味道。
隨著她的詩被傳播出去,魚幼薇也變得小有名氣。有一次,唐代詩人溫庭筠來到平康坊,偶然間讀到魚幼薇做的詩,很是喜歡,認為這姑娘小小年紀能作出這樣的詩,非常有靈性,是個可造之材。如果加以培養和指點,將來成長為上官婉兒那樣的女官也未嘗不可。
於是溫庭筠親自登門拜訪,要收魚幼薇為小徒弟,親自指導教授她作詩詞。
在溫庭筠的悉心指導下,魚幼薇筆下的詩詞越發文采斐然、意境優美,如果不是因為後面坎坷的經歷,或許她會成為受眾人喜愛的一介才女。
01 對溫庭筠的愛而不得
然而歷史沒有假設。
隨著和老師溫庭筠的接觸越來越多,一種奇妙複雜的情愫在魚幼薇心中莫名滋生。
老師帶著她看遍世間繁華,遊覽大好河山,指導她詩詞,幫襯她生活。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心靈上,都給到她無微不至的照顧。
或許是由於幼薇童年的不幸經歷,缺乏安全感;或許是由於父親早早去世,溫庭筠給的溫暖彌補了那份父愛;或許就是在無數個不經意的瞬間,幼薇對老師的那份敬重一點點變成依戀,變成愛慕。
然而魚幼薇才不過14歲,溫庭筠卻已經四五十歲了,即便是魚幼薇對老師滿懷愛慕之情,但溫庭筠卻是真心把她當成“女兒”一樣愛護,並未有過任何逾越之舉。
在二人分別的時候,魚幼薇也常常給溫庭筠寫詩,寄託自己的思念之情,雖然沒有一個字直言情愛,但那種情意卻是溢於言表的。
例如那首《冬夜寄溫飛卿》——
“苦思搜詩燈下吟,不眠長夜怕寒衾。
滿庭木葉愁風起,透幌紗窗惜月沈。
疏散未聞終隨願,盛衰空見本來心。
幽棲莫定梧桐樹,暮雀啾啾空繞林。”
縱然溫庭筠常年流連於煙花場所,難得的是,但對於正值青春年華的美少女魚幼薇,他拒絕了她的思念與熱情。大概是感覺自己已經半截入黃土了,配不上她,於是以無聲地沉默拒絕了幼薇的表白。
沒有迴應,便是明顯地拒絕。
你若無情我便休,此後,魚幼薇也藏起自己的心思,與溫庭筠拉開了距離。
另一方面,溫庭筠又站在幼薇的角度上考慮,心想一定要為她尋覓一個好的歸宿。經過一番挑選,溫庭筠選擇了自己的好友,當時的新科進士李億。
本以為是一番好意,卻不料將幼薇推向了一個直接影響她一生命運的深淵。
02 嫁為人妾,不能稱之為歸宿的歸宿李億
李億,最初大家都以為,這會是出身卑微的魚幼薇,能找到的最好歸宿。
卻沒想到,也是因為她,讓魚幼薇卸掉一身的高畫質孤傲,在愛情裡變得無比卑微。也是他,讓少女幼薇,被迫成為在道觀修行的女道士魚玄機。步入人生的後半段路,成為眾人口中的娼妓,都與李億脫不開關係。
因為出身卑微,魚幼薇要想找到好的歸宿,多半是沒辦法成為正妻的。所以嫁給李億,她是以妾的身份。
最初兩個人在一起,濃情蜜意,彼此恩愛,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
可是後來,李億的正妻發現了魚幼薇的存在,便十分憤怒,不但不承認魚幼薇的身份,還要將她掃地出門。李億的發家之路都是靠著正妻的一路扶持,面對正妻的發話,他不敢不聽。於是就將魚幼薇送到了咸宜觀。在這裡,她變成了女道士,道號玄機。
李億臨走前,還告訴魚幼薇:只是暫時在這裡忍耐一下,不久之後就會重逢的。
陷入愛情的魚幼薇,委曲求全地接受自己被這樣對待,認為只要能和李億見面,就是值得的。
於是她伴隨著青燈長夜,日日等待和盼望。可是一連幾年,李億都再沒有出現過。
聰慧機敏如她,又怎麼會不知道,臨走前的許諾,只不過是李億的謊話。愛情易變,煙花易冷,她終究是錯付了。
03 遇到渣男樂師:陳韙
或許在漫長的等待中,她看透了人生和世俗,明白這些所謂的堅守,其實不過是束縛己身的枷鎖。
她張貼出了“魚玄機詩文候教”的告示,在咸宜觀。多少文人雅士、風流才子都慕名而來,不為探討什麼詩文造詣,只為一睹魚玄機真容,併成為她的入幕之賓。
從這時候開始,她打破了以往的全部堅守,完全地放縱自己,容許自己縱情聲色。那個滿身才華與風情的少女魚幼薇死了,只剩下眾人皆知的女道士魚玄機。
在眾多來訪的風流才子中,有一位叫陳韙的樂師,很是得魚玄機青睞。他的出現,讓魚玄機心中對愛情的希望重燃,甚至想要與他相守一生。
但慕名來到這裡的人,有什麼真情可言?沒過多久,陳韙就出軌了她的侍女綠翹。
得知真相的魚玄機,盛怒下想要教訓綠翹,卻失手將其錯殺。後來,魚玄機也是因為這件事,命喪於邢臺之上。
重讀魚玄機的故事,總讓人可悲可嘆,又覺得可憐。從小就滿懷才情的美女加才女,在情感上歷經坎坷、一波三折,到最後完全放棄了自己的底線,實現了所謂的“自由”。或許有人覺得她自甘墮落,也有人覺得她是看透了生活。雖然說她所經受的“苦難”在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她的才華,但回顧她這一生,仍不免覺得如同煙花一般,脆弱易逝,卻又觸目驚心亦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