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進行到1941年6月底,蘇軍在中、南、北3個主要戰略方向的反擊都以失敗而告終。而從戰爭開始以來還比較平靜的國境線北南兩端,此時也燃起了戰火。
南面,以羅馬尼亞為出發陣地的戰場,實際上屬於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作戰範圍(南翼)。但在作戰計劃上,此處卻與南方集團軍群主力的行動存有落差。
在德國進攻蘇聯的一堆僕從中,羅馬尼亞是最積極的一個,也是戰前參與德國計劃程度最深的一個。希特勒很早就對羅馬尼亞實際的獨裁者安東奈斯庫和盤托出了“巴巴羅薩”的真面目。據說以廉潔著稱的安東奈斯庫將軍於1933年擔任羅馬尼亞總參謀長,1938年做到國防大臣,1940年9月擔任羅馬尼亞首相後便以所謂“國家指導者”自居,將大權抓到手中。作為一個強烈的反蘇和反俄主義者,早在1941年1月14日,他就在希特勒的山間別墅同意“以(羅馬尼亞)全部力量參加(對蘇)軍事行動”。希特勒也許給安東奈斯庫很多好處:羅馬尼亞不僅可以從蘇聯手中搶回布科維納和比薩拉比亞,還可統治直到第聶伯河的烏克蘭領土。安東奈斯庫對此興奮不已,大包大攬說德國只要想打斯拉夫人,隨時可以依靠羅馬尼亞。
到“巴巴羅薩”前夜,朔貝特陸軍大將指揮的德國第11集團軍的7個步兵師已部署在羅馬尼亞(主要在北部),德國空軍另有5萬人開進羅馬尼亞。在第11集團軍兩側(主要在以南),羅馬尼亞軍隊也為進攻蘇聯集中了14個師10個旅,編成所謂“安東奈斯庫”集團軍群(羅第3、4集團軍)。雖然名義上,全部羅馬尼亞軍隊都歸安東奈斯庫指揮,但德國駐羅馬尼亞國防軍軍事代表團團長埃裡克·漢森騎兵上將某種意義上才是真正的指揮官。
羅馬尼亞人為德軍提供軍事基地,還把自己最有戰鬥力的部隊用來配合德軍對蘇聯的入侵。但比起羅馬尼亞陸軍,德國人更看得起羅馬尼亞的石油。這是希特勒的坦克和飛機所迫切需要的寶貴能源。而最重要的普洛耶什蒂油田距離蘇羅國境線並不太遠。為了保衛油田,德國人專門部署了強力部隊:地面防衛有德國第72步兵師;德國空軍投入了60架戰鬥機、144門88高炮、45門37高炮、348門20高炮。這還不算羅馬尼亞自己的防空部隊。
這種擔心並不多餘。稍晚些時候,具體說是1941年7月13日下午,6架蘇聯轟炸機突然襲擊了普洛耶什蒂油田附近的一個精煉廠。俄國人一舉炸燬了29輛油罐車,燒燬了9000多噸石油儲備。羅馬尼亞人在大火中拼死救出了另外12000噸石油,為此死掉了7個消防隊員。發動這次攻擊的4架蘇聯飛機被德羅戰鬥機擊落,只有2架返航。7月18日晚上的另一次襲擊中,又有2000噸汽車燃料被燒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