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一個備受矚目的後期名將,卻因諸葛亮死後狂妄了一下,而身首異處。不禁讓三國的讀者費解,難道魏延真的腦後有反骨,還是真的死有餘辜?其實細觀三國可以看出,諸葛亮確實和魏延不對付,總是張嘴閉嘴說魏延“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
在劉備攻打荊州南方四郡的時候,其實有人早就做出了殺主獻城的舉動,為何諸葛亮只看不慣魏延呢?而另一人為何可以逍遙法外,今天咱們就和大家聊一下:為何諸葛亮總是看不上魏延?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爆發,諸葛亮遊說東吳與劉備聯合抗曹。周瑜用兵有方,火燒赤壁,讓曹操大敗而回,慌忙逃往北方。這下子就給了劉備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諸葛亮趁著東吳北上的機會,幫助劉備奪取南郡,襄陽後,劉備又採納了荊州本土謀士馬良的建議,攻取荊州南方四郡,以擴充實力。這個規劃對劉備來說是極為正確的,因為曹操北撤,南方的地盤就照顧不到了。而且南方四郡,雖然比不上北方富有,但遠離曹魏範圍,作為根據地十分合適。於是劉備親起大軍,命張飛趙雲為先鋒,關羽鎮守荊州。
荊州南方四郡為零陵,桂陽,武陵與長沙。基本上來說,劉備取這四處還是十分順利的。他們手下猛將不多,大多也畏懼劉備諸葛亮的勢力,所以不戰而降。此戰劉備收穫頗豐,又得到了黃忠,魏延兩員大將,可謂一箭雙鵰,人財兩全。
老將黃忠忠義無雙,備受推崇。但魏延卻不得諸葛亮待見,因為魏延雖然有歸降之意,也救了黃忠,但殺了長沙太守韓玄。在魏延拜見劉備的時候,劉備剛想安撫魏延,就被諸葛亮大叫一聲,命刀斧手推魏延斬首示眾。這下可嚇壞了魏延,若不是劉備求情,估計魏延還真會被斬了。
原著中寫道:雲長引魏延來見,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斬之。玄德驚問孔明曰:“魏延乃有功無罪之人,軍師何故欲殺之?”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望軍師恕之。”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魏延喏喏連聲而退。
諸葛亮為何要這樣做呢?魏延與他無冤無仇。其實,魏延不光劉備看中,連諸葛亮都覺得魏延勇猛剛強,是個帶兵打仗的好手。只因為魏延剛而自矜,與關羽類似罷了。諸葛亮剛到劉備帳下時,沒少遭關張二人嫉妒,若不是火燒博望坡,還真鎮不住劉備手下的大將。所以魏延也是同理,若不加以鎮嚇,必定不會言聽計從。而且魏延還有殺害故主的前科,若不修理,等蜀漢老將都去世了,誰能鎮得住他。
魏延雖然受盡壓制,但在荊州四郡中,有一人不但殺了故主,還被劉備大加封賞,將故主取而代之,這是為何呢?
此人便是武陵郡從事鞏志。在張飛奉命攻打武陵時,鞏志就曾建議太守金旋投降劉備。但金旋不肯,還差點殺了鞏志。金旋帶兵出城對戰張飛,由於手下都對張飛感到畏懼,所以金旋只得自己對抗張飛。他哪裡是張飛的對手,張飛大喝一聲,就嚇得金旋大敗而回。但逃到城門下的時候,鞏志命亂箭射出,金旋就慘死在了自己人手中。劉備十分高興,於是命鞏志代替金璇的職位,成了武陵太守。
那鞏志為何沒有遭到諸葛亮壓制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鞏志不是武將,一個從事文官。劉備攻取荊州四郡,目的是擴充實力,收買人心。所以對鞏志這種一心擁護自己的本地官員還是很包容的。就算有反叛故主的因素,但一個文官也翻不起多大作用,有益無害。
對比鞏志與魏延,就會發現,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環境背景下,就會發生變化。魏延勇猛,日後大用,所以必須修理,一個文官,既可以為劉備爭取民望,又可以幫助劉備治理州郡,所以待遇就與魏延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