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戶籍調查:張、王、李、趙、劉等大姓佔比在30%左右,其中“張”作為姓氏大戶,人數更是多達8400多萬,數量近億。而這個數字超過歐洲發達國家德國的8300萬人。
相傳,張氏得姓於張氏部落的始祖張揮,這個部落因為發明了弓,而有了“張”這個姓氏,也算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了。不過,有人說,這個姓氏很難出皇帝,張氏的歷史名人好像也並不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乍一聽,好像是這麼回事,好像除了玉帝“張百忍”,歷史上真的沒有張姓的君王了?
其實,歷史上張姓名人還是很多的,而不少人不知道的是,張姓的君王皇帝還是有不少的,只是有人孤陋寡聞而已。那麼,歷史上張姓的皇帝都有誰呢?
張軌:前涼皇帝在二十四史中,有這樣一個朝代,名叫前涼。這個朝代的皇帝因為都姓張,所以都被史學家們尊稱為張君。根據史書記載,前涼王朝從318年到376年,共經歷九位皇帝。在九位皇帝中,開國君主張軌以及盛世之主張重華,是最受百姓愛戴的君王。
張軌為了促使治下的百姓進一步的和諧友好,特地在涼州設定了崇文祭酒,徵召了當地九個郡的500個貴族子弟,建立了學校,舉辦了鄉射之禮。
自此之後,涼州的本地部族居民開始積極向中原民眾學習儒家文化,中國大家庭進一步實現了融合。張軌的後代張重華,更是了不得的君主。他登基之後,降低賦稅,免除關稅,控制皇家園林的修建數量,以維護百姓的利益。雖然他們的知名度並不高,卻是名真正的賢君。
不過,張重華之後的前涼開始陷入內亂,最後被前秦攻滅。
張耳:從起義軍將領到一代趙王趙王張耳,是秦末農民起義戰爭中不能不提的一位領袖。張耳在年輕的時候曾是信陵君的門客,後來卻成了通緝的物件。當他逃亡到一個叫外黃的地方時,這成了他的人生轉折點。
外黃有一個頗有名望的富豪,他有一個女兒,長得特別美,只可惜婚姻不幸。初婚的時候嫁給了家奴,沒多久卻守了寡,他又想改嫁給她爸爸的門客,可是,門客卻不樂意,覺得自己都歲數大了,不好意思娶年輕的大家閨秀。
後來就有人跟富豪的女兒說,我知道有個年輕人叫張耳,挺好的。這富豪閨女也是爽快,直接自己拍板和張耳結婚了。
此後的張耳也因為姻親關係,恢復了自由身,竟然還做上了外黃令。可惜好景不長,秦滅六國之後,外黃被秦政府打擊地特別慘,張耳的全家也不例外。
自此,張耳的舊事被發現,秦國又開始通緝他。國破家亡之下,張耳集結好朋友陳餘,加入了轟轟烈烈的反秦鬥爭之中。後來,張耳投靠了劉邦,和韓信一起滅了陳餘,更是一躍成為趙王。
張耳一生跌宕起伏,很有劉邦的影子,只是他的機遇和識人用人能力跟劉邦沒法比,所以才做了一個趙王。不過,張耳晚年還算順利,劉邦建立大漢後的第五年他因病去世,兒子世襲了王位。後來,張耳的兒子張敖遭到劉邦清除,王位被廢。
張士誠:元末農民起義英豪張士誠出身鹽販,年輕時就是一個充滿俠氣的鹽販“帶頭人”,經常幫助窮苦的鄉里鄉親,做些仗義疏財的事。後因當地富戶、小吏為富不仁,利用朝廷勢力經常他們剋扣工錢,對待這些在溫飽都不能解決的人還經常非打即罵,張士誠便夥同弟弟張士德、張士信及李伯升等一同販鹽的小夥伴起義反元,那一年,張士誠才32歲。
1353年,張士誠竟然在眾人的擁戴下稱“誠王”,立國號大周,年號天祐。可能是這一切又來的太過順利,起義後的張士誠在得到地位和金錢後,變得貪婪、驕縱,極少關心政事。在做了14年的王位後,被朱元璋的隊伍蠶食吞併。
張士誠兵敗後,知道大勢已去,心中感慨萬千。雖然他也曾懷有雄心壯志,但已然無力迴天,最終自盡而去。
看了這些稱王稱霸的張氏君主的事蹟,還認為“張”姓沒有帝王嗎?他們中有的勤政愛民,有的受盡磨難,還有的不甘命運擺佈,都有著人性中的閃光點。
當然,除了上面這三位以外,歷史上還有高昌國國王張孟明、金山國皇帝張承奉、大楚國皇帝張邦昌、大西國皇帝張獻忠等等張姓皇帝。所以說,作為有遠古歷史的張姓,同樣有著光輝的人物和出名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