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原題:周教授講歷史:袁王之死,井岡之痛

這個話題太沉重。

之所以說“沉重”,原因有三。

一是因為袁、王之死是中國革命的重大悲劇。

二是因為悲劇的結果導致井岡山只有一個開國將軍。

三是因為網上存在不少對袁、王之死的胡亂猜測,甚至說是毛澤東過河拆橋。

小編寫下此文,意在還原歷史,同時也讓我們記住袁、王兩位英烈。

一、中共六大的錯誤政策

小編這裡特別強調一點:當時井岡山只是地方政權,毛澤東同志領導的革命根據地要聽從湖南省委指示,再往上還有中共中央。

換句話說,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時期的工作很受牽制,湖南省委的盲動主義瞎指揮直接導致井岡山“三月失敗”和“八月失敗”,損失慘重,更導致毛澤東同志8月中旬在永新九陂村聽說29團全軍覆沒而“潸然淚下”。

直到1935年遵義會議才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中國共產黨才從幼稚走向成熟。

1928年6月18到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舉行。這次會議為 袁王之死埋下了禍根。

中共六大關於“土匪問題”作如下規定:“與土匪或類似團體聯盟僅在武裝起義之前可以適用,武裝起義後宜解除其武裝,並嚴厲的鎮壓他們,這是保持地方秩序和避免反革命的頭領死灰復燃。他們的首領應當當作反革命的首領看待,即令他們幫助武裝起義亦應如此。這類首領均應完全殲除。讓土匪深入革命隊伍或者政府中,是危險異常的。這些分子必須從革命隊伍和政府機關中驅逐出去,即其可靠的一部分,亦只能利用他們在敵人後方工作,絕不能置他們於蘇維埃政府範圍之內。”

可以看出,當時的黨中央並沒有辨證的看待“土匪武裝”,而是不加區別一棍子打死,在這個問題上存在嚴重的左頃錯誤,這成為袁、王之死的根本原因。

5個月後,1928年底“六大”的檔案到達井岡山根據地。

二、毛澤東竭力保護袁、王

1929年1月4日,根據地主要領導在柏露召開會議。

毛澤東在宣讀中央檔案時,突然停頓下來,以“天氣太冷”為由中斷會議。

因為毛澤東之前並沒有看這個檔案,到這個時候才看到中央檔案裡要求解決“土匪武裝”,毛澤東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

常年在一線作戰的毛澤東自然知道中央的決策是錯誤的。

之後,毛澤東召集特意主要領導召開專門會議商討中央檔案關於“土匪武裝”的內容。

龍超清和王懷強烈要求按中央政策處理袁王(箇中情由下面會有解讀)。

毛澤東發表自己看法,說:袁王兩人早已經是共產黨黨員,而且為革命出生入死做出了巨大貢獻。

與會的朱德、陳毅、宛希先、譚震林等先後發表看法,支援毛澤東的意見,認定袁王不屬於檔案中“土匪武裝”範圍。

陳毅說:我前一時期還向中央彙報說袁王部隊為革命做出巨大貢獻,怎麼就這樣了?

為保護袁文才,毛澤東採納宛希先建議,任命袁文才為紅四軍參謀長離開32團隨紅四軍主力下贛南。袁文才並不知其中原因,不情願的離開了自己的32團。

10天后,1929年1月14日,袁文才隨軍離開井岡山向贛南前進。

1929年2月,袁文才在吉安東固無意中看到那份中央檔案,隨即和劉輝霄等人給紅四軍留下一封信,然後化裝成買賣人,私自離開紅四軍回到井岡山。

離開部隊私自回井岡山當然屬於嚴重違紀行為,留在井岡山的邊界特委巡視員宛希先給予袁文才等人“黨內警告”處分。

這屬於“從輕發落”,袁文才欣然接受處分,任寧岡縣赤衛大隊隊長,和王佐的部隊一同繼續戰鬥,其部隊得到了很快發展。

三、不可調和的土客籍矛盾

歷史上因為落後的生產力、小農意識濃厚,寧岡、遂川、酃縣、茶陵等地都存在土客籍矛盾,尤以寧岡問題最為嚴重。

這種矛盾根源在於經濟的落後。為爭奪有限的資源,土客籍群眾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多方面都存在在尖銳矛盾。(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土客籍矛盾早已消散。)

在革命隊伍中土客籍矛盾同樣存在,土客雙方常常相互指責。當時有“客籍的槍,土籍的黨”的說法。客籍的領導和群眾就表達自己的不滿:我們打天下,你們坐天下?

哪怕在打土豪的人數上土客籍都要爭出個高底。

1927年底,寧岡打土豪,其中土籍土豪6人,客籍2人,結果土籍群眾認為土籍人吃了虧,很是不滿。其小農意識可見一斑,

1928年2月,成立寧岡蘇維埃工農兵政府,在新城戰鬥中活捉反動縣長張開陽的文根宗當選政府主席。

但是3個月後,客籍就提出主席位置要“輪流坐莊”,要求每三個月在土、客之間輪轉一次。

這種一爭高下的事情那時候普遍存在。

在井岡山時期,袁文才、王佐只服毛澤東一人,加上土客籍矛盾,於是和龍超清等土籍領導在公開場合有過吵架的事情,甚至在1928年3月有相互拔槍拍桌子的事發生。

毛澤東對土客籍矛盾也甚為頭疼,做過大量的工作,比如安排既不是土籍、也不是客籍的何長工做寧岡縣委書記、把龍超清調往永新,都是在協調土客矛盾。

在毛澤東的協調下,根據地土客矛盾有所緩和。

1929年1月14日下井岡山時,毛澤東把袁文才調任紅四軍參謀長、劉輝霄調任紅四軍前委祕書長,不僅僅是為了保護他們,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避免土客矛盾激化。

同時,毛澤東留下宛希先在井岡山,意在協調土客籍矛盾。沒料到宛希先同志卻因此犧牲。

三、井岡之痛——袁、王之死

毛澤東離開井岡山後,土客籍矛盾進一步激化。

1929年12月,永新大土豪龍慶樓殺害永新縣委書記劉真,然後散佈謠言,誣告邊界特委巡視員宛希先殺害了劉真。

永新赤衛隊不分青紅皁白,向宛希先問罪,結果宛希先被殘忍殺害,年僅23歲。

和宛希先交情非常深的袁文才得知訊息,極為憤慨,次日便和王佐趕到永新,一面安葬宛希先,一面痛斥王懷等人。

永新縣委朱昌偕、王懷對此更是不滿。

雖然信任的戰友遇害,但袁王二人仍然忠心耿耿幹革命。

1930年1月18日至21日,在中央巡視員彭清泉(即潘心源,秋收起義時湖南瀏陽縣委書記)主持下,湘贛邊特委、贛西特委、紅五軍軍委在遂川于田召開聯席會議,會中錯誤的的作出了武力解決袁、王的決定,把內部矛盾上升到了敵我矛盾。

當時茶陵反動靖衛團團總羅克紹有個30多人的兵工廠,袁文才決定把羅克紹抓來,把兵工廠弄為己用。

1930年2月1日,正月初三,袁文才得知羅克紹住在茶陵江口蕉坪姘頭家裡,於是決定活捉羅克紹。

次日,農曆正月初四,袁文才帶領部隊一早從寧岡新城出發,晚上俘虜了羅克紹和他的28名槍工。

押解 羅克紹回寧岡後,袁文才想利用羅克紹說服當地五縣的敵人反水投奔紅軍,同時利用槍工到長沙運鋼鐵來造槍,因此對羅克紹以禮相待,邊和羅克紹打麻將邊談話,這引起寧岡縣委書記謝希安不滿,提出要殺羅克紹,袁文才因為要利用羅克紹,所以不答應。

謝希安看袁文才不答應殺羅克紹,就向邊界特委告袁文才想勾結敵人別有用心。

就此,彭清泉、朱昌偕、王懷等人開始部署準備殺害袁、王。

1930年2月22日,農曆正月二十四,袁王兩人突然接到永新縣委假傳的“毛委員來信”,說要兩人帶領部隊配合紅五軍攻打吉安,速將部隊帶往永新。

二人歷來信任毛澤東,一聽說是毛委員命令,立即率領部隊前往。傍晚時分到達永新縣城。

當時,蓮花、茶陵、永新的部隊都齊聚永新城,一片集合攻打吉安的氛圍。二人自是不會懷疑。

當天晚上,特委通知開會,袁王兩人準時出席。會議中,中央巡視員彭清泉以整頓思想為由,不點名的指責袁王二人“受編不受調”、“反對分田”、“勾結土豪”、“破壞蘇維埃政府”等。

袁王二人對此莫須有的指責大為惱火,但是仍然耐著性子逐條辯駁。王佐說:文才是蘇維埃政府主席,如果他反對分田,天能分下去嗎?怎麼現在倒說我們反對分田了?

彭清泉被駁的啞口無言,拔出手槍拍在桌子上說:“你到底有沒有錯。”

袁文才回道:“錯肯定是有,但不是你們說的那麼嚴重。”

王佐更是大怒,也拔出槍拍在桌子上與彭清泉爭執起來。會議無法繼續。

當晚表面上無事,特委對袁王部隊仍如往常一樣,並無任何異象。

其實當天晚上,彭清泉和袁、王吵完架後, 彭清泉和邊界特委就派了朱昌偕、王懷連夜前往紅五軍駐地安福洲湖,請彭德懷派兵解決袁王。

2月23日,袁王到達永新第二天,一切照常。但是王佐發現其他地方的武裝在店鋪裡買白布,於是找到袁文才說:“老庚,看樣子有情況,我們還是做下防備的好。”(筆者注:南昌起義時,因為和國民黨 其他軍隊服裝相同,起義部隊系紅領巾以示區別。)

袁文才道:“不要多疑,哪有自己人打自己人的。”

兩人為此事還吵了起來。誰曾想到,這卻是兩人最後一次爭吵。

23日,彭德懷看到中央巡視員彭清泉的來信,於是晚上派紅五軍四縱隊連夜前往永新。

部隊到達永新縣城時已經是2月24日拂曉。

紅五軍到達永新後即包圍了袁、王及其部隊住所,手臂扎白布以示區分,同時更換了口令,如遇到沒有白布和對不上口令的一律開槍。

24日拂曉,朱昌偕第一個闖進袁文才的房間,直接朝床上的袁文才開槍,袁文才遇害。

王佐聽到槍聲,立刻與手下刁飛林等人跳窗朝寧岡方向跑去,不料通往寧岡的浮橋已被拆,王佐不識水性,捲入河中,不幸溺亡。

就這樣,兩位為革命作出過傑出貢獻的革命者在未滿32歲的時候就壯烈犧牲。

幾天後,遠在閩西的毛澤東聽到兩人遇害訊息,悲憤萬分,連喊“殺錯了”。

袁王二人舊部骨幹陳慕平、周桂春、李筱甫、謝華光、謝桂標等40多人先後在永新遇害。兩人帶到永新的剩餘部隊,願意革命的編入紅五軍或者寧岡游擊隊,不願意革命的發路費回家。

四、袁、王遇害後的井岡山

1930年3月初,袁王二人舊部謝角銘(袁文才妻叔)、劉克猶等人 按黨的原則寫信給彭德懷,請轉特委和軍委、各路行委、各支部,期待上級給與滿意解釋。無果。

而此時,土籍領導人並沒有去解釋安慰,相反,卻顛倒黑白到處宣傳袁、王二人反水,導致袁、王舊部更為不滿。

國民黨趁機派人聯絡謝角銘、王雲龍(王佐胞兄)。

苦等解釋無果,謝角銘、王雲龍遂聯絡湖南、江西兩省國民黨,“電告反共”。

一夜之間,毛澤東苦心經營的井岡山軍事根據地一夜易主,成為國民黨的地盤。

此後,紅軍雖然經過六次努力想重新奪回井岡山軍事根據地,一直沒有成功,直到1949年解放,令人不勝唏噓。而作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心的寧岡只有一名開國上將,原因也在於此。

1950年,袁文才、王佐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1965年5月,毛澤東重上井岡山,接見了兩位烈士遺孀。毛澤東一見到袁文才遺孀謝梅香,還沒等人介紹就認出來了,一句“袁嫂子”,謝梅香老人家眼淚再也控制不住,“譁”的一聲流了下來。

五、袁王之死的原因

1、根本原因在於“六大”的左傾錯誤。

如果沒有中央的錯誤政策,土客籍矛盾再深,也不至於一方對另一方動殺心。

2、當時無法調和的土客籍矛盾是主要原因。

歷史積怨短時無法消除,而能控制住矛盾的毛澤東因革命形勢需要離開井岡山,留在井岡山代表毛澤東的巡視員宛希先都沒辦法協調好土客矛盾,甚至因此遇害,從中也可以看出矛盾之深。

3、如果沒有羅克紹事件,袁王錯殺一事能否避免?

對於這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六、相關人員結局

王懷,1932年5月被錯殺。年26歲。

朱昌偕,1931年被誤指為“AB團主犯”,隨即自殺。年23歲。

龍超清,1931年底被錯殺。年26歲。

彭清泉(潘心源),1931年被叛徒出賣被捕犧牲。年27歲。

歷史讓我們了解過去、把握現在、看清未來。重溫井岡山歷史,再次感受那段崢嶸歲月,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那是革命先烈們用殷紅的鮮血換來的。

------周愛華 2017年10月29日

【免責宣告】文章來源為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刪除內容!特別說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屬於商業類別宣傳。

最新評論
  • 1 #

    撥亂反正,需要的就是這樣的文章。

  • 2 #

    井崗精神,千秋萬代!先烈遺志,永久傳承!

  • 3 #

    袁,王不死,最少也是大將級別

  • 4 #

    英雄是可敬的,鬥爭是複雜的!

  • 5 #

    為新中國奮鬥犧牲的先烈立金像也是應該的、

  • 6 #

    宛希先,宛希儼,親兄弟兩,是我湖北黃岡黃梅宛家大屋人!

  • 7 #

    創業艱難百戰多……

  • 8 #

    最後的幾個日期要校對好啊 這也能出錯

  • 9 #

    什麼叫團結,毛主席最有發言權!

  • 10 #

    文章論從史出,可讀性強。

  • 11 #

    袁王二人都是中中國人民的大功臣,名垂青史,萬古常清

  • 12 #

    一直為袁、王惋惜,卻一直看不到具體史料,謝謝作者的詳細資料。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他年過半百娶18歲姑娘,生了7個娃,93歲再娶22歲保姆,讓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