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公元1398年,洪武三十年八月一日,南京城驕陽似火,炙烤大地,讓人喘不過氣來!馬路上空寂無人,貢院門前卻人聲鼎沸、擁擠不堪,今天是科舉放榜的日子,難怪如此!

“這不對啊!”人群中一位身材彪悍的北方漢子大聲叫道:“各位兄臺,你們好生看看,這榜上標明新科狀元陳䢿福建人、是南方的,榜眼尹昌隆江西人、是南方的,探花劉仕諤浙江人、也是南方的;本次科舉一共錄取五十二名進士,基本上全是南方人,這不是明擺著欺負我們北方的讀書人嗎?”,“咦,這位兄臺說得沒錯,我也看到了,今年的主考官是翰林院學士劉三吾,他是湖南的,也是南方人。這樣看來,劉三吾是有意偏袒南方人啊!”旁邊的一位粗壯漢子附和著,“對,對,是這個理兒,不能就這樣算了,我們要告他們,到天子那兒告御狀!”人群中的北方學子群情激奮,不多時,在那名北方漢子的帶領下,數十名學子衝入貢院。

第二日,當地衙門接到數十名北方學子集體上書,狀告當朝翰林院學士劉三吾科舉舞弊,偏袒南方學子。由於牽涉朝廷高官和波及人員眾多,衙門官員不敢擅作主張,只能層層上報。數日之後,這張狀紙竟到了當朝天子朱元璋的手中。

朝堂之上,朱元璋面色陰霾,扔出那種狀紙冷冷地地說道:“劉三吾,這是怎麼回事?”,年逾八旬的劉三吾戰戰兢兢,爬在地上看完狀紙,喃喃地回道:“回稟聖上,我朝科舉會試採用糊名制,作為主考官,老臣根本無法獲悉考生籍貫,只能嚴格依據考生答題能力,為大明甄選人才。至於為何北方學子榜上無名,確實因為北方學子文理不佳,老臣無過,請聖上明查!”

聽到這裡,朱元璋思緒回到了五年前,當年太子朱標病逝,他悲慟萬分,傷痛之餘為立儲之事煩憂,也是在這朝堂之上,他詢問眾臣:“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燕王朱棣最像我,立他為太子怎樣)?”,滿朝文武大臣,竟無人敢言。只有老臣劉三吾站出當庭質詢:“皇孫年富,世嫡之子,子歿孫承,適統禮也。即立燕王,置秦晉二王何地(太子逝世,他還有兒子,應該把皇位傳給長子一脈,這樣才符合綱常倫理,也是法統基石。如果立四子燕王為太子,那讓二皇子秦王朱樉,三皇子晉王朱棡怎麼辦啊)?”

劉三吾的質詢富含深意,讓朱元璋甚為感動,最終立皇太孫朱允炆為儲君。劉三吾的忠心正直和敢作敢言,也讓朱元璋銘記於心,想到這裡朱元璋面色緩和了許多:“你的忠心,朕是知道的,但你太過迂腐”朱元璋接著說道:“張信可在?”就在這時一名年輕官員站了出來:“臣張信,在!”朱元璋說道:“朕命你組織人員,對會試、殿試試卷重新進行評閱,到時給朕一個滿意的答覆!”,洪武二十七年的狀元、翰林院學士、侍讀張信答道:“臣,領旨!”

接下來幾天,張信帶著工作人員對所有試卷進行重新評閱。最終得出結論,劉三吾判卷無錯,新科進士名單,並無不妥之處。訊息傳出,在京的北方考生一片譁然,這個結論讓他們徹底憤怒,他們在貢院和衙門聚眾,還聯絡更多的北方學子進京,不僅認為劉三吾有問題,還認為侍讀張信也有偏袒南方學子之嫌,隨著事態的擴大,終於傳到了朱元璋那裡!

“張信,你可知罪!”朱元璋雷霆震怒,在朝堂之上厲聲斥責,張信匍匐在地、瑟瑟發抖:“臣,不知何罪?”“劉三吾年邁迂腐!”朱元璋繼續罵道:“你年紀輕輕,竟也迂腐不堪,朕以為你能領會朕之心意,把壞事變成好事,想不到如此愚魯,事已至此,朕能容你,那殿外的北方學子能容你嗎?朕的天下能容你嗎?來人啊,將侍讀張信和新科狀元陳䢿推出午門斬首!”,主考官劉三吾因年事已高,朱元璋饒他一死,改為充軍發配。

最終兩屆狀元的頭顱,二十餘名官員凌遲,數十名官員被充軍發配,明太祖朱元璋親自主持殿試,選出六十一名進士,全為北方學子,事件才得以平息,這就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南北榜案”。

可憐侍讀張信和新科狀元陳䢿,還有翰林院學士劉三吾,熟讀聖賢書,正真善良、忠勇有加,卻不能理解帝王之術,而身首異處或被流放他鄉。對朱元璋而言,科舉的公平公正是次要的,他要的是江山穩固長治久安,由於當時明朝初建,蒙古人統治中原近百年,特別是對北方士人影響深遠,許多學子“身在江南,心思塞北”,這種情況嚴重威脅明王朝的政權,朱元璋利用科舉考試籠絡北方讀書人,也是不得不採用的手段。正如他自己所說:“北方人士服屬於元較久,慮遺民猶有故元之思,頗欲以假科舉名以籠絡之”,最終他以兩顆狀元的人頭,來撫慰北方五省的讀書人,在他眼中天下讀書人都是工具,都是他行使統治權威的工具,這就是他的帝王之術,也是中國傳統文化極力推崇的帝王之術!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劉邦殺韓信,伏筆早已經埋下,四處地方表明韓信難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