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有殺功臣的習慣,而做的最過分的一類當中一定有劉邦這個人。劉邦四十多歲了還能造反,少不了自己手底下的大臣幫忙。但劉邦剛當上皇帝,面對著自己的左膀右臂就開始大開殺戒。韓信幾乎幫劉邦取得了所有的勝利,最後卻被劉邦所殺。其餘人比如彭越、英布……都難逃一死。但是這些人當中只有韓信可以說是死的最可惜,畢竟劉邦的最大敵人項羽還是被韓信所殺的,可以說在當時韓信是當之無愧的漢朝軍功第一。而劉邦也親口說過:“我遇到你實在是太晚了。”之類的話,但是最後卻親自把韓信給殺了。那麼兵仙韓信就沒有覺察到這份危險嗎?其實有四處地方決定了韓信是難逃一死。
第一處就是兩者之間的能力問題,很多人都覺得劉邦這個泗水亭亭長實在是不值一提,但情況真的是如此嗎?相對於韓信立下的赫赫戰功,劉邦似乎一直在逃跑。但是其中有兩次,兩個人算是有過兩次小小的戰爭能力切磋。這時候其實已經表明了兩個人能力的差距。小編就拿出其中一次講解一下,說的是劉邦被打敗,然後手底下根本沒人。而這個時候韓信手握重兵,劉邦就去找韓信。這在正常人看來都是取死之道啊,你還真以為自己是真龍天子,上天保佑嗎?但是劉邦成功了,僅憑著自己手底下的這幾個人就奪了韓信的兵權,並且把韓信的部隊進行了一大翻整改。韓信最強的就是帶兵打仗的實力,但是這時候在自己最強的地方被劉邦奪權,韓信在以後面對劉邦怎麼會不失敗?
第二處就屬於韓信自取滅亡了。這時候劉邦和項羽還在打仗,而且劉邦明顯還處於劣勢。於是劉邦就讓韓信來幫忙,這時候韓信因為之前攻破了齊國,現在正負責齊國的管理工作。於是按照之前的打算是讓韓信整理好軍隊那就去幫劉邦作戰。但是這個時候正是劉邦被打得灰頭土臉的時候,韓信不僅沒有帶著兵馬來,而是捎來了個口信,說:“這齊國人心不穩,根本就不好管理,也就沒有辦法招兵買馬,如果大王先假裝封我個齊王,我估計就能做到。”
當時劉邦聽到這個訊息就急眼了,不過好在張良提醒了他一下,於是劉邦趕忙回覆道,既然封了那肯定就封真的。韓信於是受封齊王,然後帶著大軍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但這也給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要知道當時劉邦自己都快輸了,這邊臣子還敢威脅自己,是誰不生氣啊?而另外一方面就是劉邦個人的打算了,他一開始就沒打算實行分封制,最起碼沒打算封異姓王。韓信自己跳出來找事,那不就是自己找死嗎?後來劉邦封的異姓王都被他先後給殺了。
那麼第三處就是韓信的性格問題了。韓信是一個標準的春秋貴族,一個標準的“士”,他總是覺得自己付出了就能得到回報,就像是春秋那樣,各個國家都十分尊重有才能的“士”,那麼國士無雙的韓信怎麼都不會相信自己會被“狡兔死,走狗烹”了的。另外他個人的性格也十分的猶豫,好幾次明明可以造反,甚至自己的權力被一再剝奪,甚至從王被貶為侯,仍舊沒有意識到自己會生死之禍。然後對人缺少最基礎的防備心。他一直都處於相信自己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這種思維模式下,被劉邦所殺也是早晚的事情,一個有心,一個無心,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第四處是最致命的一個地方,那就是韓信的年齡。這個時候劉邦已經六十歲了,而其他能和韓信相提並論的人,比如說張良,比如說蕭何,這些人都已經四五十歲了,而在古代這都是高齡了。但是韓信呢,他才不過三十二歲,正是一個男人智慧和體力的巔峰時刻。而劉邦心裡估計也會思考,自己死後誰能壓制住韓信呢?於是想了下,還是乾脆把韓信給殺了吧。於是韓信的年齡就成了他最大的取死之道,有時候事情就是如此。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當初月下追韓信的蕭何又把韓信騙到了皇宮裡面,然後被呂太后和一群侍女所殺。正是那一句話,成也蕭何敗蕭何。綜上所述,韓信實在是難逃一死。他的確是國士無雙,但是卻少了與時俱進的情商。劉邦殺韓信,伏筆早已經埋下,四處地方表明韓信難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