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中國古代歷史上湧現了很多賢能官吏,但能做到像唐朝宰相婁師德那樣低調的官員實在不多。
與同僚相處寬容低調
據《資治通鑑》記載,693年,婁師德當了宰相,有一次,約好同另一個宰相李昭德去上朝。婁師德體胖,行動自然遲緩,李昭德在約定的地點左等右等,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見到姍姍而來的黑胖宰相,氣得罵了句:“鄉巴佬!”婁宰相笑呵呵地回答:“師德不是鄉巴佬,誰還能稱為鄉巴佬呢!”絲毫不介意。
後來,狄仁傑也擔任了宰相,與婁師德同處宰臣之列,看到婁師德一副老實無用的樣子,打心眼裡瞧不起他。而且,狄仁傑仗著武則天的信任,還想把他排擠到京城之外去。狄仁傑的心思瞞不住聰明的武則天,一天,她問狄仁傑:“你認為婁師德賢良嗎?”狄仁傑回答:“他作為將軍的話,還稱得上嚴謹守紀律,作為宰相,賢良與否,為臣看不出來。”武則天又問:“你覺得婁師德有沒有識人的本領?”狄仁傑再回答:“我曾經與他同事過,沒聽說過他有識人的本領。”這時,武則天笑著說:“我之所以提拔你當宰相,就是因為婁師德的推薦,現在來看,他也算是有識人的能力!”狄仁傑一聽不由面紅耳赤,“仁杰大慚而退”。過後,狄仁傑感慨萬千:“婁公盛德,我為其所容,莫窺其際也。”意思是說,婁恩公的品德高尚盛大,胸懷極其容忍寬廣,自己甘心誠服。
可貴的是,婁師德知道狄仁傑排擠自己,卻一點也不後悔怨恨,“師德知之而不憾”——婁宰相的肚子著實能撐船!因為他知道狄仁傑的才能會造福國家和百姓,自己受點委屈,算什麼呢?
交代弟弟做官要“唾面自乾”
婁師德的弟弟因資歷積累而升遷為代州(今山西忻州代縣)都督,上任之前來同宰相哥哥告辭。關起門來,宰相同弟弟談心:“哥哥我沒有什麼大才,卻當了宰相,今天賢弟你又榮升地方長官,咱弟兄倆受到的恩眷和福祿實在是太多了,必然會招致別人的嫉妒。你看,這以後怎麼做才能不被別人嫉恨而保全自己呢?”
弟弟略加思考後,很認真地回答:“從今天起,即使有人唾口水在我的臉上,我都不會反駁,只管自己擦掉,絕不惹麻煩讓哥哥擔憂!”哥哥看著弟弟,語重心長地說:“這正是我擔心之處啊!——這個唾口水在你臉上的人,是因為心有怒火,你當著他的面擦去口水,正是拂逆了他的怒意,他會怒火更高。讓唾液留在臉上,你不去擦它,它會慢慢地自然晾乾。當著唾你口水的人的面,你擦掉口水,哪裡有笑著承受嫉妒者唾來的口水更好呢?!”弟弟聽了後,愣了愣,然後,恭恭敬敬地跟宰相哥哥說:“謹受教!”——這就是“唾面自乾”成語的出處。
獨能“以功名始終”
696年春天,武則天以宰相婁師德“為肅邊道行軍副總管,擊吐蕃”。這次與吐蕃作戰,“唐兵大敗”,雖然婁師德不是第一責任人,但他也被貶到一個小地方掛了閒職,“師德貶原州員外司馬”。如果是一般的官員,遭此打擊,心中肯定不開心,但是,婁師德看到自己的貶官檔案後,只說了兩句話,一句是“官爵盡無邪,”另一句是“亦善,亦善”,此外,再也不說什麼,也不放在心上,該做什麼還做什麼。一年以後,“又以婁師德為清邊道副大總管……將兵二十萬擊契丹”,可見,精明能幹的武則天對婁師德的為人與能力是非常認可的。
這只是一個對自己和家人要求嚴格,對別人卻極其寬容忍讓,對工作安排毫無怨言的封建時代官員,其能力到底如何?實際情況是,婁師德深得朝廷信任,在邊疆擔任屯守戍邊重任前後有40多年,工作上“恭勤不怠”,有思想有擔當,他治理的河西、隴右地區“民夷安之”——各個民族和平友善相處,可以說,婁師德是當時“德能勤績”都相當突出的賢良將相、國家柱石。
尤其是,他以身作則所養成的謙遜低調的家風保全了自己和他的家族,“當危亂之朝,屠滅者接踵”,很多高官都相繼落馬,只有婁師德長期擔任將相高官,“而師德以功名始終。識者多之”,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婁師德和他的“唾面自乾”一起留名青史。婁師德活到69歲,“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在古代算是高壽了。
一切蓋棺論定,正史評價婁師德的為人:“(婁)師德寬厚清慎,犯而不校。”他不僅低調,還“低到塵埃裡”;不僅謙遜,還謙遜得毫無痕跡。
本文作者 | 李曉巧
責任編輯 | 井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