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95年的9月8日,按照中國的傳統,再過一天就是一家團聚的“中秋節”,為了迎接這一天,即便是最繁忙的中國人,也會準備好假期,迎接一年當中難得到來的歡樂。

而在這樣一個歡樂日子的前夕,在美國生活了40年的才女張愛玲選擇了整理好物件,換上平時出門穿的衣服,靜靜地躺下。等待每個人都逃脫不了的結局。

這一趟,一代才女就此離去。

一個星期後,當中秋的歡樂徹底退去後,人們才發現她的死亡。

她穿著旗袍,躺在紅色的地毯上,雙手雙腳自然地放著,似乎早已預知了這一切。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她生前留下的名言,彷彿成了她一生的寫照。

1920年9月30,張愛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她也許不會想到,這個沒落的貴族府邸竟是一個如此顯赫的貴族世家,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晚晴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李鴻章的長女。

每一個人都足夠叱吒風雲。

應該說上天給了她好的身世,但沒有給她最好的生活。

打破這一切的是局勢,清末風雨飄搖的歷史,註定了任何人都難以獨善其身。

晚晴的局面彷彿如潮水一般,將她推入了時代的洪流之中,儘管她並不喜歡這一切,但歷史並沒有輕易地放過了她。

一切的不幸從1928年開始,那一天,她的父母和天下所有不幸的婚姻者一樣,在無數次的爭吵和打鬥中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彼此都不是自己心頭的那一朵紅玫瑰,疲憊的二人選擇了結束這場努力維持了9年的婚姻。

破碎的場面,深深地落在了張愛玲的腦海裡——原來,家就這個樣子,原來,婚姻竟如此易碎,原來人生一轉彼此就是陌生人。

宛如林妹妹一樣,張愛玲心頭永遠地刻上了傷感。

父母離婚後,張愛玲跟了父親,日子過得不算好,但也不算太壞。

父親張志沂算不上一個好丈夫,但作為父親其實並不差,沒有母親的日子裡,父親對她十分的疼愛,空閒的時候,總會走過來抱著她說說話,偶爾會拉著她的小手去街上看戲、買她喜歡的吃的點心,逢年過節的時候,領著她走親訪友。

碰上下雨天,父親會從書架上抽出一本唐詩宋詞給她念念詩,說說古人的故事,有不會讀的書,父親也能耐心做出講解。

這段並不長的光陰可以算是張愛玲少年時代最愜意的日子,這段時日裡她一次都沒想過母親,甚至固執地認為,沒有母親,就這樣跟著父親過下去也挺好。

如果一直就這麼過下去,歷史一定多了一個陽光的張愛玲,必然會少了一個文學才女,我們將會少去很多經典的小說,李導演絕對找不到易先生,湯美女也許不會迎接她人生最大,最難以逾越的挑戰。

越美的東西越容易破碎,往往就在那悄然的一瞬間永遠地消失了。

打破這段美好生活的是父親,一個有身份有地位還有點小才的男人,擱在那個時代依舊是鑽石王老五級別的,搶的人不少。 1934年,張志沂(張愛玲的父親)與孫寶琦之女孫用蕃在國際飯店舉行婚禮,婚禮場面之豪華,足夠讓無數的女子羨慕一輩子。

與父親的喜悅相比,張愛玲是悲傷的,她似乎天生就具備了詩人的氣質,心思細膩而敏感,悲傷之中帶著幾分倔強,她看著那場豪華的世紀婚禮,除了默默地接受這一切之外,再無其他的出路。

這一年,她14歲,完成了人生的第一部小說《摩登紅樓夢》,滿滿地紙張寫滿了一個14歲女子的認知,父親看後非常高興,還給她代擬了回目。

事情也僅此而已,並無多大的改變。

一直到1937年,張愛玲從女校畢業,離去的母親回來了,她的人生才再一次改變。

母親黃逸梵,留過洋,學過油畫,跟徐悲鴻、蔣碧微等都熟識,沐浴歐風美雨,渾身上下洋溢著新時代的氣息,當這眉目之間有些許自己影子的女兒站在自己的面前,發出了一聲重重的惋惜,作為母親,她是不合格的,但作為一個見過世面的新時代女性,她一眼就發現了張愛玲的問題所在。

女兒雖然在藝術方面極有天分,但在生活上簡直是個低能兒,作為母親,她知道一個女人除了需要藝術天賦之外,還要需要生活的煙火氣。

人間萬事,不如一碗煙火。

很顯然,這才是一個女人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若沒有這個作為支撐點,再好的藝術天賦最終面臨的將是一團亂麻。

應該說,母親黃逸梵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導師,卻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

從她下定決心來改變張愛玲,讓她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淑女的那一刻開始,母女兩人的悲劇就此寫上了結局。

作為一個生活在傳統的中國,習慣了自我生活的陰影裡才女,改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母女兩人一個大刀闊斧,一個努力退縮。

局面幾乎可以想象得到,在接下來兩年的時間裡,母女兩人進行了一場拉鋸戰。

生活上母親黃逸梵開始教張愛玲做飯,用肥皂粉洗衣、走路的姿勢、點燈後記著拉上窗簾;照鏡子研究面部神態……不允許張愛玲穿土氣的中國舊式衣服;學畫畫,念英文,閱讀歐洲的文學。

這一切,沒有問過張愛玲。

答案只有一個,我是你媽,我做的都是為你好,你必須接受。

效果可想而知,儘管張愛玲很努力地適應這一切,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習慣並不是你想改就能改得掉的,看著自己努力兩年的成果,卻終究還是一個藝術上的天才,生活上的低能兒。

在後來的回憶裡,張愛玲曾經這樣說自己:“我不會削蘋果,經過艱苦的努力我才學會補襪子。我怕上理髮店,怕見客,怕給裁縫試衣裳。許多人嘗試過教我織絨線,可是沒有一個成功。在一間房裡住了兩年,問我電鈴在哪兒我還茫然。我天天乘黃包車上醫院去打針,接連三個月,仍然不認識那條路,總而言之,在現實的社會里,我等於一個廢物。——《我的天才夢》

母親怒了。

這一天,母親黃逸梵指著張愛玲一臉失望地說:“我懊悔從前小心看護你的傷寒症……我寧願看你死,也不願看你活著使自己處處受痛苦。”

也許,自己努力了,卻沒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母親終究是放棄了。

從得到母愛到失去母愛,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她很想去抓住這個來之不易的親情,一番試探後發現這一切終究是徒勞的。

這種無力之感,一直到她遇到了胡蘭成。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她陪著好友蘇青去救了一個男人,這個男人就是胡蘭成。

人世間的匆匆一瞥,竟吸引了彼此。

順利脫困的胡蘭成在一個除夕的下午,不經意間看到蘇青寄來的雜誌《天地》中看到了張愛玲的小說《封鎖》,小說中獨有的悲涼氣息吸引了胡蘭成,一向眼高於頂的他寫信給蘇青詢問張愛玲情況,張愛玲也從蘇青那裡知道胡蘭成的情況。

兩人開始了書信來往。

一個晴朗的早上,胡蘭成親自拜訪張愛玲,兩人長談5個小時,一見傾心。此時胡蘭成38歲,張愛玲24歲,相差14歲的年齡似乎並不是阻礙兩人在一起的原因。

曾經的失去,此時的得到,讓張愛玲十分的看重這份愛情,她將自己的一生都託付在這個男人的身上,哪怕是萬劫不復也在所不惜。

唯一的要求是這個男人必須全心全意地愛著她。

但現實給了她沉重的一擊,這個讓她決定拋棄一切的男人,並非什麼良人。

曾經有多愛,痛就有多深,一次次的傷害,讓她疲憊不堪。

終於有一天,她決定放手了。

她給他留下了最後一封訣別信,聰慧如張,只能隔斷這段感情,重情如張,在信中除了給胡蘭成留下了30萬稿費,還有下面的一段話。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這次的決心,是我經過一年半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自此,她決定獨自離去,孤獨終老。1955年秋,35歲的張愛玲登上了開往美國的輪船,就此永遠離開了她熟悉的一切。

時間總在我們以為無情的時候,留下了一絲溫柔。

1956年2月,張愛玲得到(Edward Marc Dowell Colony)的寫作獎金,在二月間搬去Colony所在的紐英倫州。這個寫作基金會主要是為作家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在這裡,張愛玲遇到了一個叫edinand Reyher(費迪南賴雅)的男人。

張愛玲做夢也不會想到,在這裡有一個真正意義上愛她的男人。

沒有多餘的話,沒有浪漫的場面,甚至連一場好看的電影都不曾看過,一個年邁的老人,一個受傷的女人就著相愛了。1956年8月,他們在紐約登記結婚了,這一年費迪南賴雅65歲,張愛玲36歲,為了這份愛情,張愛玲開始用並擅長的英文撰寫長篇小說《Pink Tears》。婚後的生活沒有鮮花與美酒,沒有浪漫與纏綿,有的只有生活的平淡如實,他們常常一起做一點青豆、肉和米飯。一同看了一場喜劇電影,笑出了眼淚。散場後,兩人在蕭瑟的秋風中,步行回家。

日子過得茶米油鹽醬醋茶,但彼此的心卻更近了,這才是一個真正家的樣子,這才是真正的愛情。

可以說,在和賴雅生活的這段時間裡,張愛玲是快樂的,是放鬆的,是平靜的,是滿足的。

她很享受這樣的人生。

只可惜,這樣的時刻太短暫了,僅僅兩個月,讓張愛玲寄託全部生活希望的賴雅中風了,並接近死亡,並且面臨著不少的欠款,幸福剛剛來敲門,轉眼又“哐當”一聲關上了大門。

生活總能讓一個天才變得無比的堅強,她努力寫劇本賺錢養活自己,在賴雅餘生裡,她做到了一個妻子的責任,照顧大小便失禁的丈夫整整10年。

10年,沒有怨言,沒有失望,因為她知道,眼前的這個病入膏肓的老頭就是她的一切。

也許,心裡很多苦的人,只要一絲甜就能填滿。

賴雅曾經笑著告訴張愛玲:“他保證自己不死,不會離她而去。”在精神上,賴雅還算是一個"有力的錨",但不是很強,因為他自己更需要強有力的"錨",這個"錨"就是張愛玲。

能做到這一點就足夠了,大千世界,紅塵滾滾,又有多少痴男怨女做到這一點呢?1967年,賴雅終於消耗完了自己的能量。在張愛玲一個人的陪伴下,走向了他嚮往已久的天國,留下了47歲的張愛玲,孤零零的生活在大洋彼岸。

沒有朋友、沒有戀人、沒有親人、沒有子女、甚至沒有積蓄,來的時候一個人,現在還是一個人,在不久的將來,還是一個人。

1995年9月8日,74歲的張愛玲在洛杉磯西木區公寓內去世,死得靜悄悄。

一切的一切,宛如宛如她20歲留下的那句名言;生命的景觀是華美的,美得就像一襲華美的袍,但上面註定會爬滿了蚤子,所以最輝煌的生命往往暗藏著最悲涼的底色,“華美”是給別人看的“蝨子”也許只有自己知道。

參考書目《張愛玲傳》

張愛玲《我的天才夢》

《張愛玲傳奇》

2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漢代田莊與西歐莊園:前者依靠血緣與地緣關係,後者依靠契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