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漢武帝畫像

說起漢武大帝,人們總是想起他痛擊匈奴,“張中國之掖”的萬丈豪情,亦或回憶起他開闢絲綢之路,結交西域各國的高瞻遠矚。

然而,種種耀眼功績背後,離不開雄厚財政的支援。那麼,漢武帝征伐多年,他錢袋子裡的軍費都是哪裡來的呢?

01 生財有道

網上曾有人調侃說:投胎是門技術活。想來繼承了“文景之治”的漢武帝,妥妥是個投胎小能手。

據史料記載,漢朝在“文景之治”下,國家經濟實力雄厚。糧倉中的糧食多得放不下,國庫中錢多得花不完,以致用來系錢的麻繩都腐朽了,整個國家財政呈現出一片“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的富饒景象。

靠著兩代人的積累,漢武帝有了對付匈奴的原始資本。可惜,匈奴的強悍卻遠遠超出漢武帝的預料,饒是衛青、霍去病等名將多次率軍遠征,匈奴卻依然如打不死的小強般不斷侵擾漢庭邊塞。

更讓漢武帝憂心的是,匈奴未滅,國庫裡的錢卻花了個底朝天。為了儘快籌集軍費穩定國防,漢武帝不禁將收割的物件鎖定在富裕的商人身上。

收割的第一步當然是降維進行直接經濟打擊。漢景帝時期,各諸侯國享有鑄幣權,這固然是西漢王朝籠絡諸侯王的一項手段,卻在客觀上造成了西漢初年幣制混亂,民間盜鑄、私鑄錢幣之事屢有發生。

為此,漢武帝在元鼎二年,專門設立了水衡都尉,下設均輸、鍾官、辨銅三屬官,充當讓大商人一夜返貧的排頭兵。

三屬官職責重大,分工明確。比如均輸官負責將天下銅材運抵京師,以便統一鑄幣;鍾官負責錢幣設計及鑄造時的技術指導,而辨銅官則負責審查錢幣種類及成色。

有了三官組成的強大鑄幣機構後,漢武帝金口一開,下旨要求:“天下非三官錢不得行”,一下子把民間和郡國的鑄幣權力全部收到了中央王朝手中。

那些囤積了萬貫家私的大商人,一下子全傻了眼,但還沒等他們從打擊中回過神來,漢武帝又開始了提高鑄幣技術,用赤銅鑲嵌錢幣作為防偽標誌的神操作。

大商人們就此失去了一條生財之道,可漢武帝的目的不僅是統一幣制,解決民間私自鑄錢的情況,更要拿走商人手中的財富。於是,另一項針對商人與富豪的贖罪令便高調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大商人們突然發現,犯罪變得一點也不可怕。哪怕犯了重罪,只需要交一筆錢給國家就可以免罪,實在是天大的好訊息。

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交錢贖罪的路就有些走不通了。畢竟贖罪的收費實在太高了,就連司馬遷這種官二代,面對高額贖罪費也只能黯然選擇了宮刑。

司馬遷辦不到的事,大商人們能辦到啊。贖罪令頒佈後,全國的大商人紛紛踴躍出資,漢武帝一下子發了筆橫財。

然而,眾多的商人中,總有一兩個奉公守法之人,對贖罪令根本不感冒。漢武帝一見,急忙又推出了算緡令,誓要將天下財富一網打盡。

所謂“算緡”,其實就是財產申報制度。漢武帝要求全國所有商人,主動向朝廷彙報自家的財產,然後再根據財富值大小繳納相應的稅款。

一時間,“富豪皆爭匿財”。幾乎所有商人都在想:反正國家讓我自己報,報多報少我說了算,我要如實上報我是個棒槌。

誰料,商人們的小聰明,在漢武帝手中根本走不過一個回合。“算緡令”推出後不久,漢武帝反手又推出了一個“告緡令”。

這“告緡令”可比“算緡令”厲害多了。它的主要功能是讓百姓們向官府告發商人隱匿財產的事,一經查實便沒收商人全部家財,然後官府與告發者再平分查抄來的商人財產。

“告緡令”一出,底層窮苦百姓馬上踴躍響應,紛紛將告發大商人當成發家致富的捷徑。可憐那些土豪富戶一夜之間淪為貧民,而官府和告發者卻都賺得盆滿缽滿。

眼見“告緡令”的收益驚人,漢武帝大喜之下,下令擴大“告緡令”的範圍,將告發物件從大商人群體擴充套件到全國百姓。

這下輪到告發者們傻眼了,辛辛苦苦靠告密賺來的錢,轉眼間又因別人告密而被收繳一空。而全國中產以上的階層更是人人自危,因告密而破產的家庭數不勝數。

“告緡”進行到這裡,只剩下朝廷這一個大贏家。據《漢書》記載,當時朝廷“得民財務以億計,奴隸以千萬數”,田地則“大縣數百頃,小縣百餘頃”,國家財政缺錢的狀況一下子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02 輪臺罪己

漢武帝看著漂亮的財務報表,美滋滋的盤算著下一場與匈奴的戰鬥,但令漢武帝沒想到的是,看似平靜的漢家天下,內部早已暗流湧動,起義的熔岩即將噴薄而出。

瘋狂的財富收割毀了“文景之治”留下的大好局面,無數赤貧者只能轉為流民。漢武帝元封四年,關東流民突破二百萬,國家掌握的戶口數銳減為從前的一半。

流民潮很快帶來了農民起義。據史料記載,漢武帝晚年,“天下騷動,漸有亡秦之跡”。天漢二年,徐勃領導一支義軍,在泰山、琅琊一帶發動武裝起義。起義軍攻克城池,誅殺貪官,又釋放了獄中無罪被關押的農民,還下令開倉放糧賑濟百姓,引得當地百姓交口稱讚。

不得不說,徐勃起義如一星濺進油鍋裡的火種,點燃了民間百姓對漢武帝高壓統治的怒火。南陽的梅兔、白政,楚地的段中、杜少,以及燕趙之地的堅盧、範主等紛紛扯旗造反,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就此拉開了帷幕。

起義的烽火很快燃遍九州,就連京城長安附近也出現了起義的苗頭。漢武帝大驚之下,派繡衣御史範昆、暴勝之、王翁孺、江充等人分赴各地鎮壓起義,同時大舉圍捕幫助過起義軍百姓,試圖將起義軍困而除之。

可惜,江充等人殘暴的手段雖然讓起義軍損失慘重,但起義軍殘部仍然想方設法聚到一起,重新形成一股強大的反抗勢力,再度對大漢王朝發起更猛烈的進攻。

熊熊燃燒的起義烽煙,幾乎葬送了西漢王朝。漢武帝眼見不妙,急忙改剿為撫,於徵和四年釋出《輪臺罪己詔》,深刻反思自己窮兵黷武的國策及因此產生的連鎖反應,而後以帝王之尊,向國民道歉,並且宣佈今後西漢王朝將從“尚武”轉為“崇文”,同時“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大力發展生產,讓人民修生養息。

這輪政策大調整,總算將西漢王朝從崩潰的懸崖邊拉了回來。只可嘆漢武帝籌謀多時的收割富豪政策,這麼快就遭到了反噬。但這也不能全怪漢武帝,只怨古老的西漢時代,經濟學尚未普及,不然一定有人告訴漢武帝:經濟活動要遵循市場規律循序漸進,想要人為干預一夜暴富,到頭來只會落得“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家國大計”!

參考資料:《史記》、《資治通鑑》、《簡讀中國史》

2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蒙古大軍有多厲害?強大到你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