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發生在廣西桂平,大藤峽起義沒有太平天國的金田起義那麼有名,但前者卻造就了一男一女兩個影響了明朝歷史走向的人物,而且巧恰的是,兩人都是瑤族同胞。
01 大藤峽起義中的兩個小俘虜在桂平潯江的碧灘與弩灘之間,有藤粗如鬥,連線兩岸,居人賴以渡江,故稱此峽江為大藤峽。以其為中心,包括廣西東南部的潯州府、梧州府、平樂府西部及柳州府南部的方圓約六百餘里地方,稱為大藤峽地區,這裡聚居著瑤、壯等少數民族和部分漢人,尤以瑤族為多。明朝政府較早地在這一地區實行“改土歸流”政策,用武裝奪取瑤、壯族居民土地,向瑤、壯族人民加倍徵收錢糧,並讓他們向官吏們進貢一些雞、鴨、魚、酒。這還不算,這些少數民族人民還經常受到一些小吏們的敲詐勒索,投訴無門的勞動人民被逼到賣妻賣子來維持生活。
在強烈的壓迫下,景泰七年(1456年),瑤、壯族人民終於發生了大規模的暴動起義,他們一路攻城略地,勢力發展到廣東等地,軍勢力不斷增大。明政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於是在成化元年(1465年),派出了右僉都御史韓雍率軍十六萬前往廣西鎮壓。
韓雍殺掉了所有的起義群眾,唯獨對一些年紀尚小的孩子手下留了情,不過這些孩子的命運同樣也很悲慘,他們雖然沒有被殺死,但同樣被定為罪人,俗稱“小罪人”。這些小罪人被押進京,一部分委身為奴,另一部分則充入宮中,被閹為太監或充為宮女。
在這些俘虜當中,有兩個人,一個成了皇后,一個成為了權傾朝野的大太監,影響了整個大明皇朝。這兩個就是李唐妹和汪直。
李唐妹,生於1451年,原本是廣西平樂府賀縣(現為賀州市)蠻族土官的女兒,自幼父母雙亡,由桂嶺的親戚撫養長大,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聰明伶俐,頗有才華。
成化二年(1466年),在大藤峽之戰中,由於受到起義軍的影響,年僅15歲的李唐妹成了韓雍的俘虜。韓雍看到她頗有才貌,沒有殺她,而是將她獻進了皇宮。進宮後,由於聰慧且知識淵博,被授為女史,成為了宮中的一位掌管倉庫的女官,專管憲宗朱見深的私人金庫。一天,朱見深閒來無事來到自己的金庫閒逛,正巧碰到李唐妹,憲宗不僅痴於她的容貌,更是驚於她的才華,就臨幸了她,並將她納入自己的後宮,封為淑妃,稱為“紀淑妃”。
汪直也是瑤族人,生卒不詳,先祖世居廣西桂平西北的大藤峽。大藤峽起義後,他也被韓雍押進京,閹為宦官。
不過,在眾多的太監當不,汪直的命運應該是最好的,從小被安排在萬貴妃的身邊。
萬貴妃原名萬貞兒,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姐弟戀”的主角。她原本是明憲宗朱見深的奶媽,朱見深在很小是就經歷了多次大的變故,反覆被立為太子,又反覆被廢為藩王,這給他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當時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的只有萬貞兒,因此他從小對她十分依戀,隨著朱見深長大,他們就發展成戀人。朱見深即位後,封她為貴妃。
萬貴妃儘管比明憲宗大整整17歲,卻得到憲宗無限寵愛。汪直因照顧萬貴妃得體,深得萬貴妃的喜愛,從此飛黃騰達。
02 幸運又悲催的瑤族皇后李唐妹和汪真這兩個人,同鄉、同民族,還同為“革命後代”,按常理,應該互相扶持,同仇敵愾。但歷史就是那麼諷刺,同為淪落人的兩個廣西瑤族老鄉,在宮中不但成了陌人,還成了宮鬥對手。
汪直善於察顏觀色,奉承討好萬貴妃。萬貴妃於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為剛剛登基的憲宗生了一個兒子,便在後宮飛揚跋扈,從此不把王皇后放在眼裡,一心想當後宮的主宰。可惜,她生的兒子不到一歲就死了,她非常害怕別的宮女或妃子生兒子,算奪她的寵位,便讓汪直在宮中細心偵察,發現哪個宮女、嬪妃懷孕,立即向她報告。從這時,汪直特務的生涯就開始了。許多懷孕的宮女、嬪妃被萬貴妃、汪直他們逼迫墮胎,李唐妹也不例外。
李唐妹被憲宗春風一度後,幸運懷孕。汪直得知訊息後,馬上密報給萬貴妃。萬貴妃一聽,哪裡受得了,她惱怒不已,於是派身邊的奴婢去弄掉李唐妹肚子中的胎兒。可李唐妹為人一向善良謙卑,得到很多的人的喜歡,萬貴妃派出的奴婢出於憐憫,不忍心下手,便向萬妃謊報說,李唐妹並未懷孕,只是肚子里長了個瘤。但是,萬貴妃出於嫉妒,還是把李唐妹打發到安樂堂起。那時,安樂堂就是冷宮。
成化六年,李唐妹在安樂堂祕密產下一子。萬貴妃得到密報後,又派門監張敏去溺死其子。張敏雖然是萬貴妃的門監,但畢竟也是皇上身邊的人,對皇上還是忠心的,他想到皇上還沒有兒子,怎麼能把這唯一的一根丁拋棄呢?於是瞞著萬貴妃,祕密將嬰兒藏於他室,用粉餌飴蜜哺之。直到成化十一年(1675)的一天,憲宗召張敏梳理頭髮,他對著鏡子喟嘆沒有兒子,張敏這才告訴他,有一個皇子,潛養西內,已經六歲。憲宗大喜,馬上遣使者去西內接皇子,並立為太子。
這個嬰兒這就是後來的明孝宗朱佑樘。他幸運地躲過了一劫,但他的母親就沒那麼幸運了。
萬貴妃得知此事後,日夜怨泣。沒多久,李唐妹被害致死,享年僅24歲。
成化二十三年,朱佑樘繼位,成為明朝第九位皇帝,為明孝宗。朱佑樘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且勤於政事,是不可多得一代明君。在他即位後,善於任用賢臣,努力扭轉了憲宗時期朝政的腐敗情況,出現了明朝難得一見的“弘治中興”。所有歷史學家,包括當時的首輔朱國楨,都對他的評價極其高。
朱佑樘除了在政治上的一番作為,他對待感情也非常專一,身為皇帝,他一生也只娶了了一個皇后一人,是真正的一世一雙人。
孝宗懷念生母,追尊其為孝穆慈慧恭恪莊僖崇天承聖純皇后,遷葬茂陵,別祀奉慈殿。還遣太監蔡用尋訪太后家人。李唐妹因為年幼離開家裡,只知道是賀縣,不知族人。孝宗數度尋求太后族人,都找不到,還鬧出一大堆想冒假取利的“兄弟”。最後無奈,只好依照明太祖馬皇后的例子,遙尊封生母的父親為光祿大夫柱國、慶元伯,諡曰端僖,生母母親為慶元伯夫人,立廟於桂林府,有司歲時祀祭。
03 權傾朝野的西廠掌管
與老鄉李唐妹的悲慘不同,汪直深得萬貴妃的歡心,隨著萬氏在後宮鬥爭中節節勝出,地位也不斷提升。憑藉萬貴妃的關係,他進而獲得了憲宗的寵愛,尚未成年便已遷為御馬監掌印太監,後又掌管“西廠”,進入權力核心,權傾朝野。
在明朝,“廠衛”一詞曾是對特務機構的總稱。自打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設立東廠,“廠衛”便已初具規模;至明朝中葉,又有西廠、內行廠相繼出現,“廠衛”機構日漸構成了一個交錯縱橫、互有牽制的複雜體系。
汪直掌管西廠,似有“天意”。
成化十二年(1476年),妖人李子龍以符術惑結內宮太監韋舍,潛入萬歲山活動,裝神弄鬼,興風作浪,圖謀不軌。事發,憲宗非常不安,欲知外事以為應策,見汪直“為人便黠”,靈活機警,遂令他密出伺察。
汪直外出刺探,不僅將城內情況摸了個底清,就連其同行、那些東廠太監及外派鎮監們揹著皇上做的壞事,也都被他一一打探分明,密報回宮。
通過這件事,成化帝朱建深堅信汪直“能摘奸”,由此更加信任和寵愛汪直。
鑑於東廠、錦衣衛各自形成勢力,時有出規逾矩的事情發生,為便於對其監督,並彌補其劣勢,建立多重耳目,成化帝朱見深特別批准汪直另立山頭。成化十三年(1677年)正月,汪直在東廠外另置西廠。
西廠雖系新設,但由於皇帝看重,後來居上,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偵緝機構。在汪直的經營下,西廠威勢傾天下,其手下干將和嘍囉們個個肆展淫威,瘋狂貪虐,形成一張“自諸王府邊鎮及南北河道,所在校尉羅列”的恐怖羅網;所管轄的範圍也無限擴大,就連“民間鬥詈雞狗”的瑣事也“輒置重法”,攪得市肆不寧、“人情大擾”。
作為憲宗寵用的心腹,汪直更是神氣活現,每出必是“隨從甚眾”,公卿百官“皆避道”,惟恐被他撞上。兵部尚書項忠因逢之不避,被百般“迫辱”。明人呂毖《明朝小史》載,汪直巡查邊地,所在都御史“皆鎧甲戎裝將迎,至二三百里,望塵跪伏”。時人稱“只知有汪太監,不知有天子”。
西廠從初建到終廢先後六年,製造冤案無數。原出自廣西大瑤山的汪太監,成為明成化年間官民聞之同顫慄的恐怖人物。
不過,汪直也並不是一無是處,他的擅權和為害遠不及王振、劉瑾和魏忠賢。從成化十四年到十八年,他四處巡邊自固,雖有借巡邊之名行邀功之意,但總的來說,也為平定邊疆也做了不少事。大的戰事計五起,其中三役告捷,沒有敗過陣,說明汪直一定的軍事才能。如成化十六年(1480年),韃靼兵擾靖虜(今甘肅靖遠縣),汪直和王越挑選兩萬精兵在威海寧子奇襲告捷。成化十七年(1481年),汪直監軍三度抗擊入寇大同、宣府的亦思馬因部,取得黑石崖大捷,穩定了邊秩。
同時,他為健全明朝的科舉制度曾提出過不少重要建議。成化十四年,他奏請按文科例設武科鄉、會試,其意義在於把武科擴大到鄉試和會試,使武舉逐漸發展成為與一般文士考試相對等的體系,這有利於全面選拔武科人才。
所有的權力都暫時的,汪直的也逃不出盛極而衰的宿命。
成化十八年(1482年),他受命總鎮大同、宣府,鎮守大同。這時,他雖然掌握了邊鎮兵權,監督京師十二團營,但由於長時戍邊,導致其在朝中的勢力日趨削弱。恰巧此時東廠提領尚銘因擒賊得賞,受到憲宗重視,尚銘於是借勢撬樁,向憲宗告發了汪直種種不法之事,使汪直更遭憲宗嫌忌,受寵日衰。當汪直奏請班師回朝時,憲宗乘機詔還所有的京師將士,駕空汪直兵權。第二年,憲宗詔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會訊,降汪直為南京奉御,並逐其黨羽。未幾,日暮途窮的汪直遭到彈劾,被罷職奪俸,黜為閒人,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