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十七歲入宮得到咸豐帝的恩寵被封為貴人,十九歲晉封為嬪,二十一歲為咸豐帝生下唯一的皇子載淳,二十二歲成為貴妃,二十六歲以太后的身份登上大清的政治舞臺。她在同治和光緒時期屢次垂簾聽政,成為大清晚期的實際統治者。在其干政期間,奢侈無度、治國無能,多次同西方簽訂辱國條約。她去世後的諡號多達22字,超過了清朝的每一任皇帝和正宮皇后。她就是歷史上集貶義多於褒義的慈禧太后,也是史書中記載的才女皇后。而故宮中發現的一封她的親筆信,推翻了歷史,揭開了慈禧的真實面目。

慈禧太后,即大清的孝欽顯皇后,為咸豐帝的妃子,同治帝的生母。其母家是盛產皇后的葉赫那拉氏,最開始的葉赫那拉家族與愛新覺羅家族是草原上的兩大霸主。明末時期,兩大部族爆發大規模的戰爭,葉赫那拉族慘敗,就連葉赫將領布齋的屍體也被建州人劈成了兩半,一半還給了葉赫,一半留在了建州,因此而努爾哈赤認為”滅建州者必為葉赫”。歷史像是開了個巨大的玩笑,又或者這就是跨越了時間的反擊,最終愛新覺羅家族一手建立起來的大清王朝,果然在慈禧太后的手中走向了最終的滅亡。不光如此,慈禧太后是葉赫那拉氏,光緒帝的皇后也是葉赫那拉氏,大概這就是冥冥之中的巧合。

當時咸豐帝為躲避戰亂逃往熱河承德避暑山莊後,1861年開始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直到當年八月病重告急,於是下諭立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命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位大臣盡心輔弼政務,這就是著名的“顧命八大臣”,並且給了皇后和皇太子各一枚特別的、象徵皇家權利的印章,期望他們之間互相制衡,皇太子的那枚“同道堂”印章由他的母親即慈禧太后保管。咸豐帝病逝後,載淳順利繼承大統,設年號同治,慈禧與彼時的正宮皇后,即慈安太后兩宮並尊。

然而,六歲繼位的天子載淳,尚且年幼,因此顧命八大臣企圖專權,這令慈禧太后極為不滿,因此她與慈安太后、恭親王奕訢密謀聯合發動了辛酉政變,逮捕了八大臣,並下令誅殺了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肅順等人,此後咸豐帝留下的顧命八大臣不復存在,慈禧太后與慈安太后二後垂簾聽政,恭親王奕訢輔政的局面長存同治時期。至此,這個二十六歲的女子以一種別樣的方式從後宮正式步入前朝,開始了她長達四十幾年的攝政生涯,執政了大清王朝半個世紀之久。

然而,在同治在位期間,慈禧太后這一聽政就是十二年之久,她的兒子同治帝載淳六歲即位,但一直到十七歲才真正親政,期間她一直以載淳“典學未成”為由,拖延同治帝的親政時間,而自己則獨掌政治大權。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位幼年天子的一生都是充滿不幸的。六歲喪父後就被命運推上了大清政權金字塔的塔尖,失去了童年的安逸時光;然而早早當了皇帝的他卻沒有實權,只不過是母親的提線木偶;好不容易親政了,作為一個青年皇帝無所作為令群臣失望,後沒兩年就因病去世,十九年的生命就交付在北京城的那座紅牆綠瓦之中。

同治帝在1875年去世後,兩位太后選擇了咸豐帝的侄子載湉繼承大統,也就是後來的光緒帝,慈禧太后再次同慈安太后兩宮聽政,削弱光緒帝的權利。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1884年慈禧太后發動“甲申易樞”,罷免了恭親王的議政王身份,從此一人獨掌大權。

早在咸豐帝時期,慈禧就曾涉入政事之中。當時,因咸豐帝自幼體弱多病,又加上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和太平天國農民運動,內憂外患的局勢更令他心力憔悴、無暇顧及。而當時還身為懿貴妃的慈禧太后書法出色,於是咸豐帝常常透過口授的形式讓其代筆批閱奏章,並且還允許她發表自己對於政事的意見,這就為後來慈禧太后的垂簾聽政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或者說在料理政事的日子裡讓她有了干政的想法。

然而這個野心極強、權欲極大的太后,只樂於追求奢侈頹靡的享樂生活和權力堆砌起來的政治王國,並沒有足夠強的治國理政的能力,也無愛民如子的聖賢之心。晚清王朝在她的干涉之下,逐漸走向了不可避免的亡國之路。雖然在同治前期,她聽從恭親王的建議,重用漢臣、整頓吏治;又藉助列強的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苗民等反抗勢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清王朝的統治危機;後還重用洋務派人員,以求自強和變富,使得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但她在面對列強侵略的時候,毫無狠厲之色,只剩下奴顏媚骨,不求反抗求“主和”,在中法戰爭勝利之際還和法國簽訂了毫無利益可言的《中法新約》。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慈禧同光緒一樣主戰,她表面上說著“不準有示弱語”,可當有人提出停止整修圓明園、移其工程款為軍費時,她便勃然大怒、兇相盡顯,回懟大臣說道“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後來在清軍節節敗退之際,北洋水師潰敗於黃海戰役,而慈禧為了自己的六十大壽順利舉辦,她又倒戈支援李鴻章避戰求和的主張,對光緒帝主戰一派進行各種打擊,甚至她還希望西方列強出面儘快結束這場戰爭。在金州、大連兩地已接連陷落,旅順危在旦夕的情況下,她仍然不顧一切在紫禁城內的寧壽宮慶祝了自己的六十大壽。在這樣自私自利的一個當權者的管理下,甲午中日戰爭最終以簽訂極其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而告一段落。

然而,正因為清朝一再退讓、一再地割地賠款、開設通商口岸,這讓西方列強更起了瓜分之心。此時,清朝面臨著更為嚴峻的險境,這促使統治者不得不維新變法,資產階級改良派在得到光緒帝的同意後進行了一系列變法活動,但慈禧太后在渴望強國和擔心光緒帝脫離自己控制之間選擇了後者,因此她將軍權和人事任免權都牢牢抓在自己手中。這讓光緒帝的變法受到巨大的阻礙,隨著局勢的不斷惡化,就連光緒帝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證,他曾在給楊銳的一封密詔中說:“朕維時局艱難,非變法不足以救中國,非去守舊衰謬之大臣,而用通達英勇之士,不能變法。而皇太后不以為然,朕屢次幾諫,太后更怒。今朕位幾不保,如康有為、楊銳、林旭、譚嗣同、劉光第等,可妥速密籌,設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勝企望之至。”

康有為等人大受感動,並策劃了一出“圍園殺後”的計謀準備取慈禧的性命,但沒讓人想到的是袁世凱轉頭將這計劃告訴了慈禧身邊的榮祿,這場捕殺計劃就此失敗,慈禧也發動戊戌政變,不僅處死了譚嗣同等六人,還將光緒帝囚禁在中南海瀛臺涵元殿,此後光緒帝成為了一個無枷之囚。1908年,光緒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將不滿三歲的溥儀接來養在宮中,以備繼承大統。1908年11月14日光緒駕崩,溥儀繼位,第二天,慈禧病逝,她留下遺言說:“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至此,慈禧太后的干政生涯結束,但她沒想到的這是,清朝再也沒有女人干政,因為清朝已經走向了最後的尾聲,她所挑選的溥儀是最後一個皇帝。

據歷史記載,慈禧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她“年十六時,五經成誦,通滿文,二十四史亦皆瀏覽。”但後來在故宮偶然發現了兩封慈禧真正的手書真跡,其中一封信是密諭,當時咸豐帝寫於1861年病逝後,皇太子載淳理應掌權,但慈禧並不打算將位置給他,而是準備自己執政,但遭到八大臣的反對,於是她發出密諭,讓恭親王為她出謀劃策打壓八大臣,這封信就是密信之一。另一封信寫於1865年,載淳年歲漸長,朝臣越發厭惡慈禧掌政,慈禧卻依然還想掌握朝中政權,於是模仿小皇帝的口吻發出諭旨,假說讓慈禧先暫時管理朝政。

這兩段史實已是讓人大跌眼鏡,而是兩封信的文筆實在讓人難以相信這是出自一個才女之手。第一封信只有短短的237個字,卻出現了12處錯字,而且歪歪斜斜大大小小,並無文人風骨,文末甚至還有備註表示“求其兄弟改寫”。另一封信也是如此,有13個錯別字,文末也備註讓他人潤飾。這兩封書信完全顛覆了史書記載的那樣詩詞清新,文辭氣派之說,難怪專家說我們竟被騙了一百多年。

18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人物故事:蔣碧薇:愛與被愛都曾是幸福(講人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