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幼儀,1900年生於江蘇寶山一官宦之家,早年受父母傳統思想的影響,是一位追求安穩生活的傳統女子。
徐志摩,1987年生於浙江海寧一富商之家,自幼受西方思潮的影響,是一位追求思想自由的風流才子。
三觀完全不同的兩人,因張幼儀的四哥牽線搭橋,在雙方父母所謂的門當戶對的權衡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婚後徐志摩對張幼儀的無視和冷漠,像一把把利劍插入張幼儀的心上。而張幼儀受傳統思想的束縛,沒有逃離的魄力,一直隱忍,維繫著痛苦的婚姻生活。
其實張幼儀並沒有錯,她只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在徐志摩的心中,張幼儀代表傳統的舊習俗,是鄉下的土包子。他對張幼儀越不好,就越代表他對舊禮制的反對。他是用對張幼儀的傷害,彰顯自己對自由的追求。其實,這是一種無知和自私的做法。他根本就不瞭解張幼儀,就憑自己的個人情緒,親手葬送了一個女人的幸福,把一個如花似玉的女人打入冷宮,這和過去獨斷專橫的皇帝有什麼區別?這不正好說明他就是封建禮教的化身。只有在封建社會,才會把女人看得十分的卑微輕賤。
在我看來,他其實就是渣男一個,對外人萬分周到熱情大方,唯獨對自己的妻子極其冷漠輕視無禮。是個男人,都不應該這麼做,既然要反對封建舊禮制,就要反對得夠徹底,堅決反對這樁婚事,不就可以了嗎?為何要把人娶回家裡折磨?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縛,又談什麼婚姻自由呢?
平日裡,徐志摩對張幼儀使用的是冷暴力,零溝通。但他又厚顏無恥地享受著張幼儀對他的照顧。他兩次婚內出軌,甚至逼著懷孕的張幼儀和他離婚,還建議她打掉孩子......種種惡劣行徑,在我們現在看來就是妥妥的渣男一個。本以為離婚後,張幼儀所有的痛苦應該結束了,可是上天好像並沒有放過她,不久她又痛失一位愛子。這樣的遭遇,無論擱誰身上,都會猶如煉獄一般,把人的心傷得千瘡百孔。
但,這位民國的傳奇女子,沒有向生活低頭。離開徐志摩後,她獲得了重生。她開始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在國外生活多年,開闊了她的眼界。她逆襲成為了一個銀行副總裁、雲裳公司總經理。成為商界的女強人。最後還和蘇紀之重組了一個幸福的新家庭。
張幼儀的一生,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
第一、婚姻需要經營,但不需要隱忍,離開錯的人就是及時止損。
三觀不同的兩個人,是走不到一起的。不要試圖去改變對方。
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婚姻生活,她努力過。但委屈求不了全的時候,就應該選擇放棄。經營一個家庭,是雙方往一個共同的方向努力。如果努力的方向錯了,不管多麼努力,也到達不了你想要的彼岸。只會南轅北轍,身心疲憊。
遇到錯的人,不管你怎麼做都是錯的。如果一定要迎合對方,隱藏自己的話,忍一時可以,誰能忍一世呢?迷失了自我,就失去了生活的意義。這樣貌合神離的結合,又有什麼意義呢?
前幾天合肥母子三人墜樓的新聞,讓我們又一次看到了不美滿的婚姻,會直接要人命。這位母親,雖然很勇敢,也離婚了。但是,沒有挺過黎明前的黑暗。還是讓人非常的惋惜的。
第二、婚姻不是生活的保障,能保障自己的唯有提升自己的價值。
俗話說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指望靠婚姻來改變自己生活的觀念要不得。一個女人,只有經濟獨立,才有獨立的人格。居家全職帶孩子的日子,只能是短暫的。一旦時機成熟,一定要想辦法回到工作崗位上。
張幼儀做得最對的一點就是無論徐志摩怎麼打擊她,她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學習。她在不斷地學習中提升自己。才會有離婚後的蛻變,華麗轉身,成為商界的女強人。每個女人都應該有讓自己幸福的底氣。
第三、遇見對的人,勇敢開啟新生活。
與徐志摩離婚後,張幼儀就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自己的事業上,直到後來遇到張紀之,被對方的誠意打動,攜手走進了新生活。在茫茫人海中,有幸遇到那個對的人,要有擁抱新生活的勇氣。
婚姻不幸福的女人,大都是因為遇到了一個渣男,對於張幼儀來說,徐志摩的種種做法,夠渣的了。很慶幸徐志摩的離開,成就了張幼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