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說明朝宮內,一天的開銷就夠他用一個月的,然而他此言非虛,根據史料記載,明朝宮內每年的花費金銀可達90多萬兩,而康熙時期戶部撥付銀兩僅有每年3萬兩。也就是說明朝宮內一年的花銷可以頂的上清朝30年的花銷了,按天算的話也確實是1:30的比例。
正是這種極盡奢侈之風加劇了明朝的滅亡,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這也在時時刻刻在提醒著我們必須正視歷史,吸取教訓,居安思危。
一、清朝宮內果真如此節儉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中國之大,物產豐饒,人口眾多,萬國來朝,3萬銀兩購置所有物件那肯定是遠遠不夠的。這跟清朝的特有的“皇莊”制有很大關係。
皇莊就是由內務府管轄的,隸屬皇權的私人莊園,比如有銀莊、糧莊、果園、菜園、牧場、鹽莊、裁縫鋪等等,這樣看來平時所需基本上都自給自足了。自己地裡產的東西自然是不需要花錢的,不像明朝萬物都要採購。
皇莊起源於清太祖努爾哈赤之時,清軍入
關以後,順治帝和康熙帝又採取圈佔民田、調撥官地,逼民帶地投充、墾荒等方式不斷的擴大皇莊的種植和養殖規模,而且明目繁多,僅僅勞工就有數十萬之巨。
也就是說清朝崇尚的節儉也並不是本質上的節儉,它也是建立在封建統治和剝削的基礎之上的一種偽節儉。在這些皇莊中耕耘的壯丁一般為獲罪之人或者關外舊奴。像是乾隆登基以後就把他的大堂哥終生圈進果園了。
二、乾隆改革皇莊皇莊壯丁制度在乾隆時期就被終止了,原因為何呢?因為當時社會盛行土地租佃制度,就是把土地租給個人或者其他集體,收取租金或者一部分產出物,充分發揮人的勞動積極性和土地的最大產能。
皇莊以前採用農奴制的經營方式,落後的生產關係已經不能適應當時社會的發展。這種制度下生產力很低,勞動力產出比更是可憐。然而內務府還要考核每個皇莊的經營情況,無奈之下莊主只得另想辦法。
把土地設施租賃出去或者僱傭平民勞作。然而壯丁相當於皇莊的私有財產,他們雖然閒下來了,必須待在皇莊內,必須也得吃飯,此時的他們儼然成了雞肋,用他們吧生產力極低,不用他們吧還得張著嘴吃飯白白消耗糧食。所以莊主往往對待他們非常粗魯,隨便給點東西吃,就像家裡養的雞鴨犬鵝一樣。
因此經常爆發壯丁的莊園起義,後來乾隆瞭解到這個事情以後,也認為皇莊壯丁制已經不符合當時的社會需要,因此他改革祖宗制度,把所有的皇莊壯丁釋放為平民。
別走開,更多更好聽的名人軼事將會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