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有司考試,只在至公;而唯秉至公,以為取捨。

隋朝雖然短暫,但其卻開創了科舉制的先河,改變了貴族世襲,一定程度上為寒門子弟開闢出一條通往仕途的道路。為了改變個人的命運,以及家族的未來,囊螢映雪和騎牛掛角的例子比比皆是。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只要在科舉考試中高中,人生的命運也會隨之而改變。也正因為如此,在每年舉行的科舉中,參與人數都不在少數。

《唐摭言》卷九中有言,“科第之設,草澤望之起家,簪紱之繼世。孤寒失之,其族餒矣;世祿失之,其族絕之。”

到了宋朝的時候,重文輕武,常科的科目較之唐代已大大的減少,但是進士科仍然是最重要的。而且,宋代的進士科有宰相科之稱,只要高中進士,那麼前途可謂是步步高昇,高者可官至宰相。

宋代的呂祖謙曾說,“進士之科,往往皆為將相,皆極通顯。”

此外,在宋朝的科舉考試中,還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科舉中榜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是東南海一帶的考生,其中又以福建為最。

《宋史·地理志》有載,“多向學,喜講誦,好為文闢,登科第者尤多。”

在南宋和北宋的兩萬八千餘名進士者中,福建籍進士就多達7000餘名。而在南宋紹興八年,更是出現了前三人都是福建籍的盛況。

在紹興八年,每三年舉行一次的科舉考試開始了,當時負責主考的是翰林院學士朱震。在彌封和謄錄後,共有293名進士入榜。而前三名分別是莆田的黃公度、陳俊卿,以及福州的陳修。

當時宋高宗趙構正遷都臨安,雖然暫時在東南站穩了跟腳,但是面對金朝的勢大,趙構卻是不敢有絲毫的放鬆。也正因為如此,這一年的殿試便沒有舉行。但是,對於諸郡的考卷,趙構還是親覽了不少。

其中,陳修在解試“四海想中興之美賦”,第五韻隔所寫的“蔥嶺金堤,不日復廣輪之土;泰山玉蝶,何時清封禪之塵”一句,趙構在看到後大為讚賞。因為自南遷之後,趙構這一位心有抱負,便立志要收復失土,做箇中興之君。

所以,看到陳修所寫的這一句,趙構心中隱有遇到知己的感覺。看完後,他曾親自將此聯書寫下來,而後讓人貼在大殿的牆壁上。隨後,在唱名報名次時,趙構見到進士科前三甲後,便問了一句,“卿土何奇。”

面對趙構的問話,黃公度答得是“披錦黃雀美,通印子魚肥”;而陳俊卿答得則是“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黃公度答的是物質層面,而陳俊卿更是上升了一個高度,答的是精神層面的。對此,趙構更是當面說了一句“公度不如卿。”

但是,兩人雖答的好,但仍然不是趙構心中所想要的答案。直到陳修把他之前所寫的文章中的第五韻隔那一句作答時,趙構才忍不住拍手叫好。儘管陳修那花白的頭髮和鬍子,和他之前所認為的朝氣蓬勃的樣子相差甚遠,但趙構仍不失欣賞。

隨後,趙構問陳修年紀多大,陳修回說七十又三;趙構再問他有幾個兒子時,卻不想陳修很難為情,說自己至今還沒有娶妻生子。聞言,趙構很是詫異,而後又難免有些同情。之後,他更是做出了一個讓人感到震驚的舉動。

趙構從宮中選出30歲的施氏許配給陳修,同時還送了豐厚的嫁妝。

《鶴林玉露》有載,“乃詔出內人施氏嫁之,年三十,貲奩甚厚。”

陳修娶了皇帝的妃子後,儘管有人向他開了玩笑,說“新人若問郎幾何,五十年前二十三”,但無可否認的是,他真的實現了“書中自有顏如玉”,光宗耀祖。同時,趙構此舉,不僅有了千金買馬骨的壯舉,深得天下文人的心,還讓更多人對科舉更加的熱衷了。

但可惜的是,陳修雖中探花,且娶了個嬌妻,但畢竟已是古稀之年,之後更是沒有什麼作為。而和他同期的黃公度與陳俊卿,後來都稱為南宋的名臣,陳俊卿更是官至宰相,被封為魏國公。

1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可口可樂聲東擊西,借力“二戰”拓展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