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抗日神劇的人都知道,幾乎每部神劇裡面都有幾個投靠日本人的中國人,這種人被稱為漢奸。可是,你知道漢奸這個稱呼的由來嗎?
這個詞,從字義上理解,是指漢民族的敗類。《辭海》給“漢奸”下的定義是:原指漢族的敗類;現指中華民族的叛徒。因此,“漢奸”這詞還有個古今、專利之分(只屬於中國人的專利)。
漢奸這詞起源何時,恐無法考證,但西漢以前肯定還不曾出現過,因為那時還沒有“漢”;漢朝至北宋期間,恐怕也不存在,因為史料記載的一些民族敗類中,比如秦檜以前統稱“敗類”,秦檜以後才有“漢奸”這個詞出現。
但“漢奸”一次,最早書面記載出現於元代胡震編纂的《周易衍義》,指漢朝的奸臣。《周易衍義》卷六雲:“李固欲去漢奸而反遭群小之毒吝也,然志在去奸,於義何咎?葛亮欲殄漢賊而反遭街亭之毒吝也,然志在殄賊,於義何咎?”漢奸與漢賊為對稱。
既然《周易衍義》中指漢朝的奸臣,再結合民族敗類的含義,我們就談一談漢朝出現的最大漢奸——中行說。
中行說,西漢文帝時人,原為宮廷太監。當時匈奴著名的冒頓單于病死,其子稽粥立,號老上單于。漢文帝鑑於國內不穩,各路諸侯對帝位虎視眈眈,且國力尚未恢復,無力與強大的匈奴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於是,漢文帝決定繼續與匈奴和親,並讓中行說作為陪同侍臣一起前往,中行說不肯去,被漢廷強行派遣。怨恨之下,他對漢文帝說:“我如果到了匈奴就肯定會威脅漢國。”文帝只當他在說氣話,也不以為意。
由此,中行說對漢王朝懷恨在心,到匈奴立刻歸降,並深受老上單于歡喜、寵信,成為單于的重要謀臣。
最初,匈奴喜歡漢朝的繒絮和食物,中行說勸告:“匈奴的人口總數,抵不上漢朝的一個郡,然而所以強大的原因,就在於衣食與漢人不同,不必依賴漢朝。現在單于若改變原有風俗而喜歡漢朝的衣物食品,漢朝給的東西不超過其總數的十分之二,那麼匈奴就會完全歸屬於漢朝了。”
當時匈奴是一個文化相當落後的民族,他們沒有文字。中行說擔擋了匈奴人文化上的的掃盲老師,他把我們漢字教給匈奴人,讓他們學會了一些最基本的知識,知道他們擁有多少個奴隸,而許多匈奴人,也終於知道他們有多少頭牛羊,並且學會了用數字記帳。
在中行說的唆使下,老上單于在給文帝回書中口氣傲慢,對漢朝使臣也威逼利誘,動不動就索要錢物金銀,不給就威脅秋熟後大發兵馬入漢境中踐踏。
中行說到匈奴後極力破壞漢匈和親,不斷為匈奴出謀劃策,策動襲擊漢朝邊郡和發起戰爭等,因此被稱作歷史上第一個漢奸。
公元前166年,漢武帝14年。中行說唆使下,老上單于率匈奴騎兵14萬,大舉侵漢。攻入朝都、蕭關,槍卻了漢朝許多百姓的牛羊、財物。殺死了漢朝一位姓孫的都慰。把漢武帝在北方的一個行宮付之一炬。漢王朝舉國震動,武帝開始有了討伐匈奴之意。
漢武帝14年匈奴入侵以後,匈奴屢犯漢境,但中行說卻大病一場。在死之前,他念念不忘報復漢王朝,發現一些池塘有病死的牲畜之後,水就開始有“毒”,士兵食用,就會中“毒”,輕則拉肚子,重則死亡,於是死前還建議匈奴對漢軍搞細菌戰,這也是世界歷史上的第一次細菌戰。
也就是說,建議匈奴軍隊把一些病死的牲畜在經過匈奴巫師詛咒後,埋到漢軍進軍路線的一些水源上游,漢軍食用後,許多人出象中毒症狀,此後漢軍發現,對此有所防備,但依然損失慘重。
若干年後,大漢一代猛將霍去病,據說就是食用此種水源之水,生病導致英年早逝。
可見,凡是漢奸這種民族敗類,越是有才,危害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