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汗國並非在準噶爾的統治之下,清朝在滅掉準噶爾之後,立即就引起了哈薩克汗國的警覺,而眼瞅著中亞諸國已經有抱團之勢,清廷決定結束戰爭,保住自己剛剛佔領的地區
提及哈薩克汗國的歷史,就不能不提準噶爾,它倆是一輩子的仇敵。
準噶爾原本是厄魯特蒙古的一個部落,厄魯特是清代對漠西蒙古的稱呼,明朝時候管他們叫瓦剌,而他們自稱是衛拉特。
厄魯特蒙古,也就是漠西蒙古,他們與東部蒙古在血緣上並不是那麼緊密,雖然大家都是蒙古人,但東蒙古一直是看不起西蒙古的。
蒙古民族是由成吉思汗開創的,“蒙古”的名字就是來源於東蒙古地區斡難河上游的蒙古部,後來成吉思汗統一了整個蒙古高原,將整個高原上的各個部落整合為蒙古族。而位於西蒙古地區的這些蒙古人,其文化和血緣與東蒙古地區相差較大,以至於東蒙古壓根不把西蒙古當做是蒙古人。在1640年編寫的《喀爾喀—衛拉特法典》中明確表示,衛拉特蒙古(西蒙古)不算是蒙古。
1388年北元后主脫古斯帖木兒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殺害後,大元國號停止使用,蒙古也很快分裂成為東部的韃靼(東部蒙古,也叫中央蒙古,由黃金家族擔任大汗)和西部的瓦剌(西部蒙古),雙方之間互相打仗。
到了明末,東西蒙古都處於分裂狀態,後金(清朝)興起之後,利用東蒙古各部之間的矛盾,遠交近攻,吞併了東蒙古南部地區,滅掉了蒙古大汗直接統轄的察哈爾部,建立了漠南蒙古,開啟了吞併蒙古的征途。
察哈爾部的滅亡震驚了整個蒙古高原,東部蒙古地區只剩下了漠北蒙古。而面對強大的清朝,漠北蒙古選擇向清朝稱臣,而為了牽制漠北蒙古,漠西蒙古(西蒙古)的盟主,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也派人前往盛京,向清朝稱臣。
在明末清初時漠西蒙古分成五大部落:和碩特部、準噶爾部、杜爾伯特部、土爾扈特部、輝特部。後來由於土爾扈特部西遷,於是只剩下了四個。在清初時,和碩特部是漠西蒙古的老大。
1676年,準噶爾部臺吉噶爾丹打敗和碩特部盟主鄂齊爾圖汗,把鬆散的部落聯盟逐漸轉變為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制汗國,建立了準噶爾汗國,噶爾丹自稱大汗。
準噶爾汗國崛起之後就開始四處擴張,噶爾丹先是滅掉了位於新疆的葉爾羌汗國,將天山南北盡收入囊中,然後又向西與哈薩克汗國開戰。
其實早在準噶爾統一漠西蒙古之前,準噶爾部就常年與哈薩克部交戰。哈薩克汗國建立於1456年,是成吉思汗後裔賈尼別克汗(朮赤系)所創立的了。
在準噶爾尚未統一漠西蒙古之前,準噶爾和哈薩克的交戰各有勝負,而在噶爾丹建立準噶爾汗國之後,哈薩克就只有捱揍的分了,噶爾丹將哈薩克人打得吐血。
不過哈薩克並非噶爾丹的第一目標,噶爾丹的願望是統一整個蒙古高原,之後南下北京,重現當年蒙古帝國盛世。1688年,噶爾丹率兵越過杭愛山進攻漠北蒙古(東蒙古),這一舉動成功地保住了哈薩克汗國。
上文解釋道,在清初的那個時代,漠北蒙古根本不把漠西蒙古看做是同胞,對於噶爾丹的來襲,漠北蒙古就視之為異族入侵。由於不敵噶爾丹,後經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倡議,漠西蒙古全部投降清朝,清軍清軍保護,康熙皇帝決定北上抵禦噶爾丹。
正當噶爾丹欲傾兵南下時,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發動政變,端了噶爾丹老巢,導致噶爾丹失去後援。但此時的噶爾丹沒有選擇回國與策妄阿拉布坦爭權,而是選擇孤注一擲,南下進攻中原。
1690年,噶爾丹引兵三萬在烏珠穆沁擊敗清軍先鋒部隊,隨後直接殺到了內蒙地區,清廷大驚,康熙皇帝宣佈北京戒嚴,並立即調集八旗和內蒙蒙古騎兵共10萬前往迎戰,雙方在內蒙古烏蘭布通展開大戰。
此戰康熙原本是御駕親征,但在到達烏蘭布通之前,在大臣的“勸說”下,最後還是抱病留守,由和碩裕親王福全領兵前往。
刨去輜重部隊,清兵投入到前線的兵力大約在8萬人左右,在兵力上對準噶爾有絕對優勢,並且清軍的大炮和火槍數量都遠多與準軍,因此清軍在戰術上多多路進軍,意圖全殲準軍。
但是在之前的烏珠穆沁之戰中已經暴露出清軍戰鬥力不低準軍,雙方打肉搏戰清軍不佔優勢。而面對清軍的來襲,準軍祭出了“駝城”部署,這一戰術應該是脫胎於歐洲的“胡斯車堡”,在15世紀是一種非常有效地陣地戰術。
由於在準軍的駝城正面是沼澤,清軍大炮的射程夠不到,於是福全決定迂迴攻擊,但卻被準軍反殺,以至於一等公佟國綱都戰死了。
無奈之下,福全只得依靠兵力優勢與準軍開炮對射,最後由於彈藥告罄,準軍以議和為由騙過了福全,從容撤退。
準軍北撤之後曾向清廷求和,畢竟老家都沒了,噶爾丹一時很難重建根據地,無法獲得大量兵力補給。但噶爾丹並沒有投降之意,而清廷也加緊對漠北蒙古的控制,雙方都在準備著新一輪戰事。
1696年,清軍在昭莫多(烏蘭巴托南部)與準軍再戰,清軍以絕對優勢兵力重創準軍,噶爾丹敗逃自殺,其骨灰被他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獲得,最後在清朝的威逼下,策妄阿拉布坦將噶爾丹骨灰交給了清朝。
噶爾丹死後,策妄阿拉布坦統領準噶爾汗國,這個人非常厲害,在他的統治下準噶爾進入全盛時期,準軍在外蒙多次擊敗清軍,1731年清軍於博克託嶺、和通泊之戰慘敗給準噶爾,迫使清廷與準噶爾言和。
在於清廷言和之後,準噶爾汗國逐漸騰出手來對付北邊的沙俄和西邊的哈薩克。
由於在頭克汗之後,哈薩克汗國分裂成了大、中、小三個玉茲,實力有所衰弱。而面對著強大的準噶爾,哈薩克汗國又是被欺負地抬不起頭來,特別是與準噶爾接壤的大玉茲,更是直接能臣服於準噶爾。
但好在沙俄不願意看到準噶爾稱霸中亞,總是在背後支援哈薩克,讓哈薩克汗國免於亡國。
1745年,準噶爾第三代大汗噶爾丹策零(策妄阿拉布坦長子)染瘟疫暴斃,準噶爾陷入嚴重的內鬥,哈薩克汗國中的中玉茲大汗阿布賚趁機東進,收復了許多失地。
但令哈薩克人萬萬想不到的是,在捕獲準噶爾內亂的訊息後,當時在位的乾隆皇帝頂著所有所有人的壓力,直接發兵五萬攻打準噶爾。
1755年,清軍在輝特部臺吉阿睦爾撒納的引導下一舉滅掉了準噶爾汗國!此訊息立即震驚了整個哈薩克汗國,哈薩克大汗阿布賚迅速在中哈邊境部署兵力,嚴陣以待,堤防清軍來襲。此外哈薩克還大量收留從準噶爾逃民,並積極與沙俄聯絡,共同抗擊清帝國。
在拿下準噶爾之後,清軍在中哈邊境與哈薩克發生多次小規模衝突,雙方均有勝負。由於南當時南疆地區又發生了大小和卓叛亂,清軍主力盡數南調,無力在向西與哈薩克開戰。在覺察到中亞的幾個汗國已經抱團的情況下,清挺決定熄戰,保住新戰略的土地,於是最後中哈雙方達成議和,劃分邊界,而哈薩克汗國則向清朝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