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驃騎兵

摘要:在二戰中的歐洲戰場,南斯拉夫反抗德國的侵略,可以說是相當激烈的,為此南斯拉夫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為什麼南斯拉夫自己拍的二戰影視片中,德軍對南斯拉夫人還是很有禮貌的?

在二戰中的歐洲戰場,南斯拉夫反抗德國的侵略,可以說是相當激烈的,為此南斯拉夫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戰爭中總共有約170萬人死亡,佔總人口2200萬的7.7%,相比之下,中國死亡約1800萬,佔總人口4.8億的3.76%。南斯拉夫雖然死亡人數的絕對數不算太高,但比例相當高,幾乎是中國的兩倍。而且最後,南斯拉夫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將德軍趕出了自己國境,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中國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不算東北,就在關內的國土上就有近100萬日軍,相比之下,真的有些汗顏。

所以,二戰對於南斯拉夫來說,實在是太深刻了。戰爭結束後,一點都不奇怪,南斯拉夫拍攝了大量二戰題材的影視劇,比較經典的有《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黑名單上的人》等等,不過很奇怪,在這些南斯拉夫拍攝的二戰影視片裡,德軍對南斯拉夫人還是很彬彬有禮的,完全不像是凶神惡煞一般,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南斯拉夫的一個無奈的事實,南斯拉夫人沒辦法,德國人也沒辦法,我們這些距離這麼遠的吃瓜群眾同樣沒辦法,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對此有什麼辦法。南斯拉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的屍體之上,在1929年才建立起來的一個短命國家,這本身也真是一個奇蹟!奧匈帝國被稱作二元帝國,大至上是說這個帝國的奇異政體,同時,也是在調侃這個帝國幾乎什麼東西都很“二元”,南斯拉夫自成立起,也可以算是很好繼承了這一點,幾乎就是一個縮微版的奧匈帝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土崩瓦解,在原來的疆域上出現了好幾個獨立國家。多民族國家裡,稍微大點的民族歷來都會有分裂獨立傾向,比如捷克斯洛伐克,磨合了幾十年都沒成功,最後還不是掰了?南斯拉夫更猛,也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打的過於心跳,對自己族群過小感到不安,一向在地區內打出了名氣,就算是有著不解世仇的族群也知道抱團取暖了,成立了個叫“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波斯尼亞人王國”,到1929年又各自戰劇了同族群聚聚的地區,如黑山、科索沃地區什麼的入夥,這樣就成立了南斯拉夫。其中的主體民族就是塞爾維亞人,而塞爾維亞人就是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人!也許,南斯拉夫這個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而克羅埃西亞人則是巴爾幹半島上的日耳曼人!波斯尼亞人就是巴爾幹半島上的穆斯林,現在乾脆就叫穆族!懂了?也就十來年前,這幾個民族之間又一次大打出手,大家應該還有印象。之所以要強調他們的巴爾幹化,原因在於自古以來巴爾幹地區是斯拉夫人和穆斯林在歐洲血戰的最前沿!

這些民族都是大篩子理論中各族群在歷史中被篩選到這裡來的最熱血、最勇於犧牲、最堅持信仰、以及最有使命感的人,千年糾纏於此,世俗上的融合,信仰上的堅持,他們可以不用過腦子就毫不猶豫的對血親、對愛人、對幾十年的老友拔刀相向!因為他們為什麼在巴爾幹,他們有什麼立場,屁股該怎麼坐,都已經刻在血液裡、骨子裡!

說了那麼多,這些可並不是廢話,是試圖儘量簡要地講清楚某種背景。說回原話題;1941年德國入侵南斯拉夫。1929年南斯拉夫成立後,政治還是二元的:有國王,有政府,政府首腦是親王,有點類似於君主立憲,其實是二元雙重領導,德國入侵就是為這破事—— 南斯拉夫親王政府很親德,加入了鋼鐵同盟條約,成為軸心國的一個成員國,這是合法政府合法簽訂的合法條約。簽署條約時,南斯拉夫國內不是沒人反對,就是那種政治上反對,但是是少數派沒能阻止簽約,因此既然簽約了,倒也認賬。可是既然是盟友了,德國人就想要借道南斯拉夫,幫義大利收拾他們惹了又吃不下的希臘,還要以南斯拉夫為跳板進攻蘇聯南方,南斯拉夫人強烈反對,於是在國王彼得二世帶領下,推翻親王政府,並準備退出鋼鐵同盟條約,這個時間正是德國馬上要執行“巴巴羅薩”計劃的骨節眼,自然讓德國十分惱怒。同時也擔心在進攻蘇聯之後,南斯拉夫可能在背後反水,這樣威脅就很大了,所以乾脆先解決了這個隱患,於是德軍暫停了“巴巴羅薩”行動的準備,派了幾個師先進攻南斯拉夫,用百十人的輕微傷亡代價,只花了短短几天就就征服南斯拉夫,彼得二世流亡國外,面對德國的侵略,南斯拉夫其實沒有抵抗,近百萬國王軍隊搖身一變成了偽軍。對於德國人來說,氣頭過了,還是認可南斯拉夫是算政治解決的,對於南斯拉夫,也覺得這是鋼鐵同盟關係裡的爭執,也沒上升到民族危亡的高度。

德國人為什麼在南斯拉夫對人很禮貌?因為南斯拉夫人中的克羅埃西亞人就是同宗同種的日耳曼人,後來一直組織軍隊跟著德軍在東線打得昏天黑地。就算是極端種族主義的第三帝國,克羅埃西亞人也是自己人。至於波斯尼亞人呢,當時希特勒的策略也是要積極拉攏中東地區,爭取該地區成為自己的盟友,最起碼也是要他們保持中立,不要完全倒向同盟國一方,所以也不會對波斯尼亞人怎麼樣。

這樣,在南斯拉夫的三大民族中,唯一被納粹德國鄙視的民族,只有在納粹理論裡被標記好要清除的斯拉夫人,也就是塞爾維亞人,但是這裡面也有一個問題,越是極端民族主義的認同者,就越是敬畏歷史上那些與自己相關的英雄和犧牲,斯拉夫人固然需要清除,可是巴爾幹半島上的斯拉夫人問題就很複雜,巴爾幹是大歐洲在信仰的旗幟下,與異教戰鬥的橋頭堡,在近千年的漫長曆史上,歐洲大陸強勢時就會主動進攻,發起一次次東征,弱勢時這裡就是防禦的第一線,來這裡的人,都是歐洲各民族中最具犧牲精神的精英,是自願在信仰的旗幟下,用生命跋涉而來,用生命戰鬥,用自己的生命來守衛身後的歐洲。

無論哪個民族的人,留在巴爾幹地區的,都是祖先已經證明了自己對歐洲所有民族有過功績的人,別的人可以不在乎,假裝看不見或者忘記,但是特別講究這些納粹不能假裝無視,侵犯這一地區的塞爾維亞人,在納粹自己的價值觀裡,也是屬於在英雄背後捅刀子。因此,在南斯拉夫,德國人自己的榮譽觀不允許他們主動去挑釁包括塞爾維亞人在內的任何人,也因此德國人在南斯拉夫並不以佔領軍自居,行為規範符合自己的軍紀要求。所以,表面上看起來,作為佔領者的德軍對南斯拉夫人還是很有禮貌。

但是,注意,這是針對普通南斯拉夫民眾,不包括對後來鐵托領導的反對德軍侵略的游擊隊,也不包括對地下反抗者。在南斯拉夫,德軍在戰場上也一如既往的兇狠無情。不過總體上德國人在南斯拉夫沒有什麼特別惡劣的反人類罪行,巴爾幹地區客觀上的民族複雜性也決定了納粹理論對此也有些無可奈何。

“薩拉熱窩公民們……”!

想必看過巜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這部電影的老字輩們都能記住這句話吧,相信不少人甚至可以完整背誦這段長長的公告。

廣場上,擺滿了游擊隊員的屍體,鏡頭著重突出了死去女青年年輕的面孔。

德國黨衛軍上校比肖夫站在那裡,一雙冷酷的眼睛審視著廣場上的群眾,面無表情命令士兵:

“誰過來就開槍”!

修表匠老游擊隊員第一個走過來了,接著,身後緊跟著瓦爾特,吉斯等人,然後,所有人都緊跟著走上前……

比肖夫死死盯著走上前來的市民,士兵們的槍口抬起來了……

可最後比肖夫一擺頭,轉身離開,士兵收起槍,也跟著離去。

修表匠和家屬開始認領屍體,而廣場邊上德軍士兵還在列隊離開。

之所以說這一段,就是對今天這個話題的的解釋,而且是最真實的表現!也就是說,事情本該就是那個樣子。對普通南斯拉夫人,德軍或許還會彬彬有禮,但對於反抗侵略的,無論男女老幼,照樣是冷酷無情毫不手軟的。

1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成吉思汗—被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