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北部和中部,歷史上長期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自秦始皇在越南北部設定象郡開始,這些地區就被納入了版圖,此後歷經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這一千多年間,一直都在中央皇朝行政區劃內。越南史書中,將這段漫長的時期稱為“北屬時代”,意思是被北方統治的時代。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中原陷入混亂,無暇顧及偏遠的西南邊陲。公元939年,吳權在白藤江擊敗了當時統治安南的南漢,獲得了事實上的獨立,建立了越南歷史上的吳朝,從此脫離了中原王朝的控制。
宋朝建立後,始終武力不彰,也缺乏開疆拓土的雄心,又在北方承受著契丹的巨大壓力,所以無心也無力經略安南,就正式承認了其藩屬國的地位。
到明朝時,中央王朝獲得了一個將安南重新納入版圖的機會。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的同時,安南陳朝的外戚黎季犛也發動政變,殺了國王陳日焜,奪得政權。黎季犛把陳氏後裔幾乎殺絕了,然後詭稱自己姓胡,是陳朝國王的外甥。朱棣登基後,他馬上派大臣去南京朝賀,並聲稱陳氏已經絕嗣,要求繼承王位,朱棣不明真相,就同意了他的請求,冊封他為安南國王。由於黎季犛偽姓為胡,所以他建立的王朝稱為胡朝。
黎季犛
胡季犛為了使他的政權在道義上站得住腳,還編造了一個類似三國劉備託孤的故事:陳朝國王陳叔明晚年對胡季犛說:“平章親族,國家事務,一以委之,今國勢衰弱,孤方老耄,即世之後,官家可輔則輔之,庸闇則自取之。”他透過這個故事告訴民眾,自己獲取王位是受先王之託,因而順理成章。
但是一年後,陳朝王室唯一倖存的後代陳天平經寮國逃到南京,對朱棣訴說了胡季犛弒君篡位的真相,感到被欺騙了的朱棣非常憤怒,胡季犛聞聽這個訊息後,也很恐慌,他上表謝罪,表示願意把陳天平迎回去。
朱棣是明朝的一代雄主,素有開疆拓土之志,越南的內訌讓他看到了機會,他想利用這個時機,使越南迴歸中央王朝的直接統治之下。於是他在永樂四年春,以護送陳天平回國為由,派廣西都督僉事黃中率軍進入越南。胡季犛對朱棣的用意非常清楚,他不想束手就擒,決定以武力抵抗。
胡季犛派兒子胡漢蒼領兵在地勢險要的支稜隘伏擊明軍。明朝使者被殺,陳天平被抓,明軍損失慘重。胡季犛抓獲陳天平後,以反叛之罪將他凌遲處死。
胡季犛此舉為他們父子惹來了滅頂之災,也將越南帶入了腥風血雨中。朱棣聞訊大怒,他曉諭群臣:“朕為萬國主。蠢爾蠻夷乃敢為不道,以戕其主,奪其國。朕不正其罪,如天道何?”準備起大兵討伐越南,將其一舉蕩平。
和明朝撕破了臉的胡季犛,也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他不再使用明朝的年號,自立年號“大虞”,讓兒子胡漢蒼上位,自己稱太上皇,還從文化上與中國脫鉤,毀中國儒教,稱孟子為盜儒,程朱為剽竊。
永樂四年七月,在朱棣親自主持下,明朝的征伐大軍在龍江舉行誓師,然後登船從水路出發。明軍由太子太傅、成國公朱能擔任徵夷大將軍,統帥全軍,西平侯沐晟為徵夷左副將軍,新城侯張輔為徵夷右副將軍,豐城侯李彬為左參將,雲陽伯陳旭為右參將。
明朝開國之初,猛將如雲,但到了朱棣時代,大多已經凋零,那一輩的能征慣戰之將,只剩明成祖朱棣自己了。好在新一代年輕將領中,又出現了一位驍將,他就是朱棣手下的“靖難第一功臣”張玉之子張輔,可謂虎父無犬子,他被後世稱為明初最後一員名將,時年三十一歲的張輔將在徵安南戰爭中大發光彩。
在歷史上,中原對越南的征伐經常是兩路出擊,明朝也採用這種戰略,分別從廣西和雲南分兩路攻擊前進。由大將軍率右副將軍、右參將及清遠伯王友,領驃騎將軍朱榮、劉劄出,鷹揚將軍呂毅、方政,神機將軍程寬、羅文,遊擊將軍朱廣、王恕,橫海將軍魯麟、劉清等二十五將軍,統領京畿、荊、湖、閩、浙、廣東、廣西各軍,從廣西思明府憑祥縣進軍;左副將軍率左參將,領都指揮陳浚、盧旺等,統領巴蜀、建昌、雲、貴各軍,從雲南臨安府蒙自縣進軍;以兵部尚書劉俊參贊戎機,刑部尚書黃福、大理寺卿陳洽、給事中馮貴福負責催督糧餉。
從明軍的配置可見,這支徵夷大軍是由京畿蒙古鐵騎、南方擅長水戰的步兵、西南善於山地作戰的土司兵組成,是一支戰鬥力強勁,而且各種作戰能力均衡的混成軍。
當年九月,大軍抵達龍州。但是大將軍朱能病了,到十月去世。右副將軍張輔接過了指揮權。朱棣聞訊後,發來諭旨:“昔太祖皇帝命開平王常遇春為大將軍,岐陽王李文忠為偏將軍,率師北征。開平王卒於柳河川,岐陽王率諸將掃蕩殘胡,終建大勳,著名青史。爾宜取法前人,以建萬世之功。”
來到邊境後,張輔首先下令張榜公佈胡季犛的罪名,並表示要尋找陳氏後人,扶他復國。這一舉措受到越南官紳的擁戴,他們早就對胡季犛的篡位以及高壓統治不滿了,“莫不延頸跂足,以待王師之至。”
東路大軍進入越南後,一路攻克坡壘關、隘留關、雞翎關、芹站,直抵富良江邊的嘉林縣。
同時,西路明軍在左副將軍西平侯沐晟率領下,也從雲南蒙自縣進兵,經野蒲蠻入境,奪取猛烈關、柵華隘,隨處築堡駐兵,伐木造舟,準備從水路進擊。
胡朝的軍隊主力集結在安南的東西兩都,東都升龍就是現在的河內,西都就是現在的清化。宣江、沱江、洮江、富良江是兩都所憑恃的四道天險。在張輔指揮下,都指揮徐源、孔斌等突然出擊,奪下宣江口,左參將豐城侯領兵渡其上游。都督程達率軍,抬著戰船連夜翻山越嶺,從小道突然出現在洮江中,縱火焚燒安南水師,一舉奪取了富良江航道。十一月,明朝東西兩路大軍在紅河平原的三帶州會師。
胡朝軍隊從沲江南岸傘圓山起,由富良江南岸東下直至寧江。又自富良江北岸自海潮江,由希江、麻牢江直至盤灘困枚山,沿江樹立木柵,綿延七百餘里。還將全國舟船都集中到富良江南岸,準備抵禦明軍。為了壯聲威,胡朝把國內的男女老幼全部驅趕到前線,號稱有七百萬之眾。
明軍屯兵在富良江北岸,張輔致信胡季犛,要求他投降,朝廷也派使者帶著朱棣的諭旨前來勸降,表示只要胡季犛嚮明朝獻黃金五萬兩,大象一百頭,就允許他投降,卻遭其拒絕。胡季犛清楚,明軍的目的是要消滅他,如果投降,只會被一網打盡。
見誘降不成,張輔與沐晟決定,先派人在下游八十里的嘉林造船,做出要從那裡渡江的態勢,吸引胡季犛分兵前去防禦。胡季犛果然派兵襲擊那裡的明軍,結果被擊敗。
十二月,張輔與沐晟商議破敵之策,認為江邊都立了木柵,而且地勢狹窄,難以列陣,只有多邦隘城外的沙灘上地形開闊,可以讓大軍展開,所以只能從此處突破。
多邦隘就是如今的諒山,不僅地勢險要,而且城峻濠深,城外還設有陷井,裡面佈滿竹籤,是一座易守難攻的險關。明軍制定了從東西兩端同時發動攻擊的戰術,併為攻下多邦隘準備了大量雲梯、仙人洞等攻城器械,還預先派一支部隊在一里以外襲擾佯攻。
攻擊發起前,張輔親自動員軍隊,鼓舞士氣,他說:“汝等報國,成功在此一舉。宜奮勇爭先,以立奇功。先登者,不次升賞。”將士聞命,無不踴躍。明軍每個攻城士兵都配發了特製的“夜明光火藥”,如果登上城樓,就點燃火藥並吹角為號。當夜四更時,都督黃中率官軍悄悄抬著攻城器具,越過壕溝直抵城下,用雲梯登城,然後點燃火藥,吹響號角,安南軍頓時陷入混亂,明軍乘勢攻入城內,城內的安南軍隊驅趕象群發動反擊。明軍對此早有準備,用獅子畫像蒙在騎兵的戰馬身上,大象以為遇到了獅子,驚懼不敢向前。
亞洲象懼怕獅子的記載,絕非杜撰,用獅子畫像嚇退大象更不是傳說。中原雖不產大象和獅子,但透過朝貢,宮廷裡常年豢養這兩種動物,大象更是宮廷典禮中必不可缺的動物,皇宮的大門前就有大象守衛,以此顯示皇家威儀。宮廷中的大象還被訓練得會行三拜九叩之禮,所以明朝官兵是很瞭解大象習性的,他們很有把握地知道,即使是獅子畫像也能使大象畏懼。
當大象停止衝擊時,明軍就用火銃和強弓勁弩猛射,被射傷和受到驚嚇的大象掉頭逃跑,踐踏本陣,明軍乘機掩殺,安南軍大敗,死傷無數。第二天,明軍在富良江南岸焚燒了木柵,然後長驅直入,直搗東都升龍城。正在西都清化城的胡季犛父子聽說多邦隘已破,便燒燬府庫,逃到了海島上。明軍佔領清化,焚燒了胡朝的宮室,並展開殘酷殺戮,從這年冬至明年春,前後斬首三萬七千餘級。
張輔得到情報,胡朝將領黎澄率領的水師集結在黃江,於是派左副將軍、左參將領軍循著富良江,左右水陸並進,與胡朝的三百艘戰船發生激戰,安南軍大敗,被斬首萬餘級,溺死者無數。
第二年二月,張輔見胡季犛遠遁於大安海口,隨時可以逃到海上,便故意做出撤軍的姿態,貌似僅留下一些水師守備,其實將主力埋伏在鹼子關兩岸。胡季犛見狀,果然率軍來襲。他命令將大型海船橫截在江上,堵住明軍,然後率軍划著戰船沿兩岸齊頭並進,並登上江岸,試圖重新樹立木柵。張輔趁他們忙於施工時,親率精銳從水陸兩路同時發動突襲,安南軍大敗,富良江水為之變赤,積屍數十里,胡季犛父子逃到了靈源。
四月,張輔率明軍由水路窮追,在清化的磊江再次擊敗敵軍,斬首萬餘級。五月,明軍水師追至奇羅海口,活捉胡季犛父子,繳獲三百艘敵船,胡朝的統治至此被終結。張輔僅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滅了安南,元朝鼎盛時期也進攻過越南,卻鎩羽而歸,可見永樂年代的明軍戰鬥力極為強悍。
張輔以摧枯拉朽之勢滅了胡朝,不愧為一代名將,但他的勝利,與越南豪族勢力的支援是分不開的。胡季犛統治期間的一系列政策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比如沒收他們的土地,削去他們的私人武裝等等,而他透過發行紙幣掠奪民間財富的做法又得罪了廣大民眾,所以,安南官紳和百姓歡迎明軍將胡朝推翻,並希望在明朝支援下恢復陳朝的統治。
然而,朱棣派大軍征伐胡朝的目的並不是幫助陳朝復國,而是要將安南納入版圖。在滅了胡朝後,張輔就自導自演了一幕假戲:他遍訪安南的官吏耆老人等,尋找陳氏子孫,宣稱要把他立為國王。結果一千一百二十名士紳來到明軍大營,都說胡季犛“前後殺其近屬五十餘人,及其遠族又千餘人。血屬盡絕,無可繼立者。請依漢、唐故事,立郡縣如內地,以復古。”意思是陳氏已經被殺絕了,請求將安南歸入大明。於是張輔將這一情況上奏朝廷,皇帝同意安南人民的請求 ,在當地設立十七府、四十七州、一百五十七縣,設十一個衛所,三個守禦千戶所,成立交阯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按察司, 接受朝廷的直接管轄,“使秦、漢以來之土宇陷於夷狄者四百四十六年一旦復入中國版圖”。永樂六年春,張輔班師入朝。七月,進封張輔為英國公,西平侯沐晟為黔國公,明成祖還親自御製《平安南歌》褒獎他們。
可是,安南的穩定沒能維持多久,陳朝的遺老宗親本來指望明軍推翻胡朝後能幫助他們復國,沒想到不僅願望沒有實現,反被明朝吞併。而且明朝派到當地的官員橫徵暴斂,剝削壓榨的殘酷更甚於胡朝,於是,安南官民的反抗情緒爆發了。
原陳朝官員簡定,自稱是陳朝第九位國王陳藝宗陳暊的次子陳頠。他舉旗反明,安南舉國響應,簡定自稱南王,建國號大越,紀元興慶。
明成祖派黔國公沐晟和交阯都司都督僉事呂毅、黃中率軍討伐。沐晟是明朝開國名將沐英之子,但軍事才能遠不如其父,滅胡朝能立下大功,完全仰仗張輔,這次離開張輔獨當一面時,立刻暴露了他能力的欠缺。十二月二十四日,沐晟與呂毅率領的六萬明軍在逋姑杆與簡定軍隊遭遇,沐晟輕敵冒進,導致明軍大敗,兵部尚書、軍事參贊劉俊,交阯布政司參政劉昱戰死,呂毅被俘後遇害。
永樂七年正月,朱棣命張輔再次掛帥徵安南。能夠擊敗沐晟的簡定,在面對張輔時卻毫無還手之力,被打得一路逃竄,東躲西藏,終於在十二月被生擒,押送北京。永樂八年二月,張輔還朝。但他剛離開不久,簡定的侄子陳季擴又起兵造反,設立重光年號。陳季擴吸取前幾次戰敗教訓,不與明軍正面對抗,採用游擊戰術,明軍進攻,他們就退入山海躲避,明軍退,他們又出來活動,或聚或散,難以追蹤。朝廷對他無可奈何,便實行招撫,授予陳季擴布政使官職,但不久他又反叛了。
永樂九年正月,朝廷派張輔第三次出征安南。張輔一到,針對明軍作戰消極的狀態,首先分明賞罰,嚴肅軍紀,將征剿不力的都督黃中處以軍法,於是全軍肅然,不敢再辭難避險。
張輔親率水師追剿陳季擴,連戰連勝,叛軍驚呼:“天兵飛來也!”張輔追到愛子江,陳季擴困獸猶鬥,派出數十頭巨象衝擊明軍。張輔大呼:“擒賊在此一舉,機不可失!”說完,當先策馬衝入敵陣,一箭射死最前面一頭大象背上的象奴,又一箭射中象鼻。大象負痛,嚎叫著逃走,衝擊踐踏己方軍陣,張輔趁機揮軍追殺。
被打散的叛軍逃入深山,道路崎嶇,林木遮天蔽日,戰馬無法行走。張輔下馬徒步追擊,士兵們艱苦跋涉,難以跟進,他身邊經常只剩百餘人。
永樂十一年冬,張輔終於找到陳季擴,一番激戰,殺敵數千,生擒陳季擴及其妻妾子女,第二年班師還京。張輔這次出師,從頭至尾用了三年多時間才平定叛亂,是他數次安南征戰中最艱難的一次。
永樂十三年四月,朝廷命張輔鎮守交阯。他又平定了陳月胡叛亂。永樂十五年,明成祖將他詔還京師。
張輔
張輔回京後,交趾的叛亂此起彼伏,一直沒有真正平定,明朝也不堪其擾,到明宣宗登基後,終於撤銷交趾郡,冊封黎利為安南國王,安南再次恢復為大明的藩屬國。
正統十四年,七十五歲的張輔在土木堡陣亡,明初最後一位將星隕落,明朝從此走上下坡路,再也沒能擴充套件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