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陵之戰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算的上教科書策略,因為當時魏國勢力雄厚,魏公就想稱霸,於是他在宋國擺出天子儀杖,但是心想我實力比你們強,你們就要聽我的,可是偏偏就有人不聽,齊國和南韓就沒有到場祝賀,於是魏王就派兵討伐南韓。齊國就果斷派兵支援。
隨後齊軍和魏軍就拉開馬陵之戰的序幕,也是孫臏和龐涓之間的博弈,最後齊國將魏軍打敗,隨後魏國也開始衰退。雖然這場大戰中,表面看上去齊國大獲全勝,但是齊國也由此開始衰落、為何打了勝仗還衰退呢?
從戰國開始,趙國、魏國、南韓任何舉動,都會牽涉到中原的戰國格局。如果了解過歷史的人都是知道,連橫合縱,所以南韓。魏國,趙國都是兩邊陣營想要拉攏的物件,
在戰國初期,雖然魏文侯能稱霸諸侯嗎,其實和魏文侯的用人不無關係,還有就是和趙韓拉攏關係。魏文侯認為,只有趙、韓、魏團結,才能牽扯左右兩國。也正是因為掌握到這點命門,才導致魏國順利發展。
但是在魏文侯駕崩後,由魏武侯接任,實行一改三晉政策,後來到了魏惠王,魏韓之間戰爭頻繁,在當時,南韓和趙國不敵魏國,所以在魏國在欺負他們的時候。接下來他們就去求救齊國。
也正是因為有齊國參與,魏國在攻打趙、韓兩國的時候,並沒有得到便宜,最終也讓自己走向衰退之路,其中這場戰爭中,最有名的就應該是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
要從戰事的情況來說,打了馬陵之戰之後,但同時又是齊國走向衰退之路,那麼馬陵之戰中誰得益最大?其實也並不是打了勝仗的齊國,是冷眼旁觀的秦國。那麼馬陵之戰後魏國勢力也被失去了老大的地位。
在桂陵之戰中,龐涓在桂陵之戰中被俘,但是魏武卒的主力還在,所以魏國在經過幾年的修整,終於又把士兵的的鬥氣提上來了,於是有開始討伐南韓。
南韓的實力,自然是打不過,於是也去像齊國國求救,隨後就爆發了馬陵之戰,這場戰爭,讓魏國失去了龐涓,大將太子申也被俘虜,不過魏國也損失不小,失去魏武卒。
對於魏國來說,失去了魏武卒,就相當於是一隻老虎,老虎的牙齒掉了,覺得就是有氣無力,
可能有的人就會疑惑,失去一個不能再培養一個嗎,當然要訓練是可以,但是在短時間是不行,就算去在負責培訓一個,也至少需要三五年,那麼其他國家會給魏國機會嗎,當然不會。齊國雖然在馬陵之戰把魏國打敗,這也並不是齊國就可以稱霸,事實上隨後齊國就開始衰落了。
馬陵之戰讓齊國損失2名大將,一位是孫臏,另一個是田忌,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就是這2位的功勞,雖然齊國打敗魏國後稱王,卻被楚國盯上,隨後楚國討伐齊國,齊國連連敗站,最後被逼求和。自此齊國開始衰退。
當微、趙、韓三晉戰亂時期,秦國在忙什麼,此時商鞅正在秦國變法,也正是因為三晉戰亂,給秦國發展製造機會,隨著商鞅變法的崛起,秦國快速發展起來。
馬陵之戰後,魏國開始衰退,也沒有能力阻止秦國發展,反倒是秦國趁魏國失利,由商鞅親自帶隊,攻打魏國多去河西,最後魏國被迫割讓河西。
其實秦國奪取河西,是早有目的的,因為河西這地給後來秦國東出爭霸提供諸多機會,後來秦國東出的幾次征戰,都是在他國打仗,自己後院永遠穩定,所以秦國再試真正的馬陵之戰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