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一個即使再過2000年依然能被後人津津樂道的“聖主明君”,他也是唐朝盛世的奠基人,能讓八方進貢,萬國來朝的“天可汗”,但是李世民的晚年,所以集中在昏君和平庸君主身上的性格,也在他的身上一一體現。

晚年李世民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在眾多批判當中,“牽於多愛”被認為是他一生最大的汙點和缺陷,這個缺陷差點葬送了大唐盛世,導致大唐三世而亡,也埋下了歷史一個巨大的轉折和伏筆,那麼“牽於多愛”指的是什麼,李世民怎麼又會差點導致唐朝的滅亡?

唐太宗李世民

一.李世民晚年的四大毛病,逐漸向隋煬帝靠攏的昏庸

貞觀二十五年的5月,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離開了人間,李世民即位初期,君臣一心勵精圖治,把一個滿目瘡痍的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條,唐朝開始像富強和繁榮邁進。但在後世人看來,這位雄主身上汙點也不少,甚至差點葬送大唐王朝,後世歐陽修為李世民總結了四大毛病!

《新唐書.太宗》:至其牽於多愛,復立浮圖,好大喜功,勤兵於遠,此中材庸主之所常為。

這四大毛病分別是:牽於多愛、復立浮圖、好大喜功和勤兵以遠。復立浮圖簡單的來說,就是崇拜佛教大範圍修建寺院,這個無論從今天唐朝遺留的古老寺廟還是在《西遊記》中李世民對唐僧取經歸來的重視,都可見一般。這個舉措和愛好不僅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掀起了一股禮佛的思潮和習俗,使得本不富裕的百姓更加貧苦。

李世民另外一個被詬病的毛病,就是遠征高句麗,犯了和隋煬帝楊廣一樣的錯誤。在今天看來遠征高句麗意義重大,但在當時卻給百姓帶去沉重的負擔,你要是打贏了還好說,關鍵第一次打高句麗非要親征,你說李世民年輕時候確實是一把打仗的好手,但你二十多年不在前線,去了不是添亂嗎?結果第一次遠征高句麗草草收兵,啥好處沒撈著。

第一次遠征後李世民私下裡和房玄齡說:如果魏徵在我不至於這樣啊!說明李世民那是真後悔啊,不過可能李世民和他表叔(隋煬帝楊廣)都倔脾氣,晚年的李世民又在準備打高句麗,那叫一個執著,高句麗都哭了,還好沒來得及打呢李世民駕崩了!(後來李世民兒子李治順便收拾了高句麗。)

再說好大喜功,喜歡秦漢、隋唐歷史的人會發現這段時期的皇帝一個驚人的共同點,就是有點功績就想去封禪,秦始皇泰山封禪,李世民也特別想去,群臣那就勸啊勸啊,說勞民傷財啊這是,加上一些客觀因素,最後李世民沒去成,這成為李世民至死的遺憾,這件事也說明李世民開始驕傲自滿了起來。

對外用兵頻繁的唐朝

那李世民晚年這麼“作”,那些身邊著名的能臣忠臣都不勸他嗎?事實是勸了,但勸不動,連我們經常提到的魏徵都勸了,還洋洋灑灑寫了篇“十漸”,說李世民放飛自我離聖君的道路越來越遠了,結果李世民不聽,等到魏徵死了就更肆無忌憚了!

《新唐書.魏徵傳》:陛下在貞觀初,清淨寡慾,化被荒外。今萬里遣使,市索駿馬,並訪怪珍。昔漢文帝卻千里馬,晉武帝焚雉頭裘。陛下居常論議,遠希堯、舜,今所為,更欲處漢文、晉武下乎?此不克終一漸也...

當然,李世民也是人,也會貪圖享樂,唐朝的強盛也支撐的起他的揮霍,但他對於自己子女的“牽於多愛”,卻讓大唐差點葬送在兒子手裡!

二.“牽於多愛”的李世民,“揮霍無度”的李承乾

“牽於多愛”呢指的是李世民晚年對於自己十四個兒子各有疼愛,以至於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不斷遊離和變卦。你要說誰不疼自己孩子對吧,但像李世民這樣想要為每個兒子都想好後路的老爹,那歷史上真是沒幾個!

俗話說被溺愛的孩子性格都不怎麼樣,這點在李世民的嫡子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一共生了三個孩子,太子李承乾、老四魏王李泰、老九晉王李治。這個太子李承乾自幼聰明,又是嫡長子,處理政務也是一把好手,按照道理來說這皇位肯定是他的根本沒有疑問。

不過太子李承乾自幼在深宮長大,隨著年齡漸長又對民間疾苦沒有了解,加上身邊一群狐朋狗友攀言附勢,李承乾漸漸和一群搞藝術搞娛樂業的玩在一起,李世民這時候因為長孫皇后剛剛去世,對兒子有說不清的愧疚心理,那一般有權有勢的人對子女感到虧欠會怎麼彌補呢?是的,就是花錢!所以吩咐底下管國庫的大臣“凡太子用物,不受限制”!

李承乾得知李世民這麼交待,那就更肆無忌憚了,所以怎麼說富二代犯罪父母要擔一半責任呢...總之李承乾花錢花的很瘋狂,最後太子身邊一個臣子張玄素看不下去了,先上書警告了太子,意思說你再不收斂我就和你爹打小報告去了,太子李承乾一方面害怕張玄素打小報告,又記恨張玄素敢這樣威脅自己,於是安排下人在張玄素上朝的路上打他悶棍,差點張玄素就被打死,所以人一旦花天酒地起來,智商真的是直線下降,就這樣李世民大為震怒幽禁了太子。

《資治通鑑.唐紀》:恩旨未逾六旬,用物已過七萬,驕奢至極,孰雲過此,況宮臣正室,未嘗在側,群邪淫巧,暱近深宮...

事後,李世民這個當爹的一沒覺得自己溺愛太子有錯,二沒覺得太子有錯,而是先殺光那些在太子身邊玩藝術搞音樂的人,其後又貶了張玄素的官,因為覺得他沒教育好太子(張玄素估計也是有苦說不出),結果太子出來後變本加厲,加上李承乾天生行動不便這個生理缺陷,最終使得李世民下決定廢掉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可以說,李承乾的錯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李世民溺愛造成的!

三.舉棋不定李世民,鬼話連篇魏王泰

李世民的“牽於多愛”,如果只是溺愛最多寵出一個無能的君主,但李世民早年的殺伐果斷不知道哪去了,在立太子的事情上舉棋不定,立哪一個都不放心。李承乾被廢之後,李世民就頭疼了:朕有十四個兒子,廢了一個還有十三個,除去年紀小的還有七八個,這太子可怎麼選?

最後李世民聽從大舅子長孫無忌的意見,還是在長孫皇后剩下的兩個兒子選,就是四子魏王李泰和九子李治。這個魏王李治啊,也是個治國的人才,不僅和李承乾一樣聰明,而且還文武雙全相貌堂堂,還能幹實事,在當時主持編著了一部歷史地理鉅作《括地誌》,到了今天也影響深遠,那按照道理來說魏王很適合做太子啊,但是他有個毛病就是心黑,對人狠辣。

李世民也有這個擔心,就把他叫到跟前問:如果有一天你做了皇帝,你大哥和九弟晉王李治你準備怎麼安置啊?李泰這會也著急啊,這到手的皇位不能飛了,就發了一個毒誓,把李世民感動的老淚縱橫:如果我繼承了皇位,我就在我死之前殺掉我的兒子,讓九弟李治繼承皇位!這麼瞎掰的話,一世英名的李世民居然相信了,不過,李世民犯傻了他手下這幫能臣干將可不傻。

李世民後來把魏王李泰這番話說給大臣們聽,說李泰孝順啊,這時候一個著名的諫議大夫褚遂良就說了一番話,徹底讓魏王李泰繼承皇位的夢想變成了夢幻泡影,還失去了自己的自由!

《資治通鑑.唐紀》:安有陛下萬歲後,魏王據天下,肯殺其愛子,傳位於晉王乎?陛下今立魏王,願先措置晉王,始得安全耳

褚遂良當眾揭穿了魏王李泰的把戲,還火上加油說了句,你要立魏王李泰,還是先殺掉晉王李治,省的以後兄弟相殘。這時候連鬼話都能信的李世民,哇的一聲就哭了,彷彿看見李治被李泰砍死的畫面,就這樣李泰也被幽禁了,和李承乾一起做了難兄難弟。

四.晉王無心撿太子,老實孩子得天下

要說到唐高宗李治,這個皇位得來的真是莫名其妙,好像全世界都在給他助攻,所以說人啊一靠命二靠運,其他的只要老實等著就行了。估計李治直到坐上皇位都是懵的,我沒想過和兩個哥哥爭啊,怎麼就稀裡糊塗當皇帝了?

如果不是李承乾拼命的犯錯誤又天生身體有缺陷,如果不是魏王李泰操之過急說出那樣一番低智商的話,那麼這皇位怎麼也輪不到李治。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後也很擔心,說這孩子性格太懦弱了,萬一守不住朕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怎麼辦?這時候舅舅長孫無忌再次送上助攻。

《資治通鑑.唐紀》:陛下神武,乃撥亂之才,太子仁恕,實守文之德也

李世民想改立吳王李恪為太子,長孫無忌和其他大臣擔心太子經常變動帶來政局動盪,又給李世民灌了一碗迷魂湯,說陛下你英明神武開疆拓土,太子李治性格仁厚剛好和您互補,這不就是取長補短嘛!李世民於是又打消了更換太子的念頭。

綜合晉王李治的一生,撿漏王實至名歸。他能得到皇位,一是兩位哥哥先後犯錯,其次是長孫皇后一共就生了他和兩個哥哥,這讓重視宗法傳承的唐朝君臣幾乎沒得選擇。再其次舅舅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等人有自己打算,李治的懦弱性格更利於他們輔助新君,所以李治才能撿到這天下最大的漏!

李世民“牽於多愛”有感

這場貞觀之治後的權力的新老交替,因為李世民對於兒子們複雜的感情而變得一波三折。費盡心機選的太子李治,最後卻恰恰成為李唐王朝的葬送者,被歷史上另一位“千古一帝”——武則天奪取江山,而且這位千古女帝還是李世點名迎進後宮,歷史有時真的充滿戲劇性!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唐紀》

《新唐書.太宗》

《新唐書.魏徵傳》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為何嘉慶一定要匆忙查抄和珅,聰明一世的和珅怎麼不早做打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