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如果想要成功,那麼必須戒掉所有的外界誘惑。這些誘惑會讓人迷失自己,會讓人陷入沉淪,更是會讓人忘記自己奮鬥的初衷。現代社會有不少暴發富拿到天降橫財之後,報復性的瘋狂消費,以此填補此前受到的損失。但是在瘋狂過後,他們內心深處卻只剩下無盡的空虛和落寞。然而,世事無絕對,上世紀我國就有一位文學大家,他抽菸、喝酒、逛窯子、搞婚外情,可依然憑本事拿了36個博士學位,甚至還當上了北大校長,他的名字叫胡適。
胡適2次被諾貝爾獎提名,還不到26歲就成了北大的教授。另外,胡適還在美國擔任過駐美大使,任職期間,胡適成功把美國“帶進”太平洋戰場,惹得日本人偷襲珍珠港。因此,直到今天還有不少美國曆史學家認定,胡適就是讓日本人偷襲美國的罪魁禍首。從這裡可以看出,胡適的一生真是精彩至極,幾乎每一件履歷都稱得上傳奇二字。
不僅如此,胡適在文學和哲學領域的成就也非比尋常。我們都知道民國事件大文學家數不勝數,可當時人們引以為豪的不是什麼發表文章或者提出獨特見解,而是以“我認識胡適”為豪。當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胡適可不算什麼“好人”。他在十六七歲的年紀完全是一副紈絝弟子的樣貌,抽菸喝酒樣樣在行,出國留學的時候還因為喝醉了毆打巡警。
有一回,胡適和朋友在青樓裡與女子閒聊打趣,到了深夜才準備離開。可在回家途中,有人看見胡適醉的不成樣子,於是將其財物洗劫一空。第二天酒醒了以後,胡適才想起來昨晚竟然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不過這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胡適下定決心不再繼續紙醉金迷,開始發奮讀書。一年時間,胡適就考上了美國的一所大學,還是公費出國。
此後數十年,胡適一直致力於文學發展還有白話文的推行。另外,在北大執教期間,胡適對學生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敢於質疑和提問,不要因為別人的想法限制自己,當面對人生中無數個岔路口的時候,總有要自己的判斷。胡適這句話並沒有說錯,直到今天也適用於很多人。在現代社會,有多少人因為別人的意見和看法改變了自己的初衷,又有多少人始終活在別人的世界裡。
胡適年少時做的事的確有些放浪形骸,以至於不少人因此給自己找藉口,說胡適這種文學大家都這樣,自己玩一段日子也無所謂。可大家只看到胡適抽菸打牌,卻沒看到胡適說戒就戒,說學習就學習。另外,胡適的娛樂活動對他來說只是一種消遣,不是說全部時間都用來娛樂。在胡適日記中,他在9月6日這天寫下了“不復打牌”之後,此後就再也沒出現過記載打牌的日記。
另外,胡適那會的逛窯子跟現在可不一樣,當時這種行為差不多等同於聚會。小編這篇文章也不是讓倡導胡適紙醉金迷的生活理念,而是要告訴各位,有壞習慣就要及時改正。就要文章開頭提到過的,要想成功,就必須戒掉一切外界誘惑,哪怕是胡適這種人物,他拿36個博士學位,當上北大校長的前提,也是他不再繼續抽菸打牌,不再繼續喝酒逛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