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縱觀中國古代的刀劍歷史,結構簡單的有之,效能卓越的有之,若是要二者兼備,還是得首推環首刀

環首刀稱得上是貫穿中國古兵器的一大標誌,其歷史悠久,從商朝出現的環首短刀,一直到二十世紀的抗日戰爭中的環首抗戰大刀,歷經千年。

這些環首刀形制各朝各代都有所區別,但是標誌性部分——環首始終未變。

錯銀青銅環首刀,刀身鐫刻暗紋,樸素的形制與紅褐鏽蝕難掩其精緻

在春秋戰國時,兵器一般以青銅劍為主,但青銅較脆,韌性略差,大力劈砍下容易斷裂,因此只能以刺擊的方式進攻。

進入漢代之後,鐵器的鍛造水平得到較大提升,鋼鐵的韌性變得更好,可以承受劈砍,故而在實戰過程中,劍開始逐漸被單刃的、更適合劈砍的環首刀所取代。

漢代的環首刀中,出土物中部分柄較長可以雙手握持應為雙手刀,數量較多為刃相對較短的單手刀,刀柄較短,多為直刃或是內反。

環首刀根據其長度可分為長、中、短三類。像著名的漢環首刀,其實指的是長度在漢制三尺、四尺、五尺及以上的,漢代時被稱作“大刀”的環首刀。

環首的主要作用在於防止刀脫手,環上栓上繩子,將刀系在手腕上,這樣即便不小心脫手也不至於丟失。較粗的鐵環也能起到像歐劍配的重球一樣,起到調節重心的作用。

內反彎刀的劈砍,在實際使用中與鐮刀的感覺相似,揮砍切割比較順暢。但是內反在實戰中被盔甲或是人體卡住的話,抽回會變得非常困難,如果沒有一刀斃命,容易被敵人反撲。

如果騎兵使用,會受到比較大的衝擊,因此更適合於步兵使用。內反刀會切入更深,而彎刀的拖斬會造成更大創面,並且可以收回來及時進行攻擊或者防禦,漢後內反刀越來越少。

現如今出土的環首刀無論內反或是直刃,刀莖與刀身的寬度大致相等的數量最多。這種主要是因為便於製作,打出一個長條刀條之後,開刃即可。

法國集美博物館藏環首刀刀首

談到刀柄,目前儲存下來的環首刀多數是刀莖上纏裹麻布、繩子等織物,也有在織物外再塗漆的。

由於這種製作方式便於量產,所以漢代和兩晉時期都有發現。但實際上,這種柄其實使用起來相當震手。所以刀莖比刀身窄的中莖式環首刀,是在之後相對較晚的時期逐漸演變出來的。

出土的環首刀絕大多數沒有刀鐔(tān),也就是俗稱的護手,這也許跟環首刀的使用方法有關。

東吳環首刀

騎兵用刀,護手的作用並不大,步兵使用環首刀時,大多與同用,有盾的存在,沒有刀鐔保護,問題也不大。

環首刀的形制在漢唐以後依舊綿延不絕,其發展的過程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兵器設計的智慧,可以稱得上是技術與藝術的結晶。

環首刀樣式簡樸,作為兵器卻相當稱手實用,非常優秀。鋒利的刀刃上,無時無刻都透露著“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肅殺之氣,不愧為中國冷兵器的代表。

14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你不知道的長津湖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