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晉國的崛起,要從晉文侯說起,他是晉國自西周開國以來的第十一任國君,也是進入春秋之後晉國的第一任國君。

當時的晉國,還只是一個侯國,晉文侯本來是晉國法定的繼承人,但可惜的是,在他老爸死後,他的叔叔趁機篡位,晉文侯只好狼狽逃到其他諸侯國去避難,直到四年後,晉文侯在他的弟弟成師的支援下,重新殺了回來,併成功成為晉國的國君。

因為這層原因,在整個晉文侯時代,晉文侯的弟弟成師一直都是晉國舉足輕重的大哥級人物,而且也是晉文侯最信任的人,兩人不僅處的不錯,而且共同拉開了晉國崛起的序幕。

在晉文侯時代,晉國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兼併了韓國,這裡所說的韓國,並不是那個和趙、魏齊名的韓國,它相當於是韓國的前身,因為400年後,那個和趙、魏齊名的韓國,就是在此基礎上再度建立的。

當時的韓國,它和晉國一樣,都是正兒八經的侯國,而且韓國的開國老大,和晉國的開國老大是親兄弟,他們都是周武王的兒子;換而言之,晉國和韓國的綜合實力,可謂是一個級別的;然而呢,在春秋剛剛拉開序幕,它就讓晉文侯和他的弟弟成師聯手給兼併了。

但是,由於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有限,交通媒介的發展也非常有限,晉國的中央政府根本無力直接控制韓國這片土地;而且當時也沒有所謂的郡縣制,各國都只有分封制,所以韓國這片土地,主要是以曲沃(山西臨汾)為中心的地區,自然只能分封給某個臣子來鎮守。

那麼,這片土地該分封給誰呢?論資歷、能力、實力和忠心,自然只能是晉文侯的弟弟成師,於是成師就成為以曲沃為中心的這片地區的老大。

由於晉國、韓國都是侯國,兩個地區綜合實力相差無幾,甚至曲沃的GDP還要高於晉國的都城(山西運城);更關鍵是,晉文侯的弟弟成師,還在晉國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現在由他來鎮守韓國這片土地,晉國自然很容易分裂為兩個中心。

並且,此後沒多久晉文侯就去世了,雖然成師並沒有和晉文侯的兒子爭奪繼承權,問題是,晉文侯的兒子作為一個小輩,他面對成師,顯然更缺乏駕馭的能力。

在這種背景下,晉國很快就分裂成兩大陣營,一是以曲沃為中心的地區,主要是晉文侯弟弟成師一系坐鎮;一是以晉國都城為中心的地區,主要是晉文侯兒子一系坐鎮。

隨後,晉國內部便開始內訌不斷,晉文侯兄弟、兒子兩系互相仇殺、對砍,相關地方不斷融合滲透。直到六十多年後,晉文侯弟弟一系,在砍死晉文侯一系五個老大(晉昭侯、晉鄂侯、晉哀侯、晉小子侯、晉侯緡)之後,終於爬上晉國老大的位置,讓晉國實現了統一。

至於這個晉國老大,就是大名鼎鼎的晉獻公。

晉獻公上位後,晉國又先後兼併了17個國家,並且讓38個國家臣服了。此時的晉國,其領土已經翻了整整好幾倍,那麼問題又來了,這些新奪取的領土,究竟該交給誰來鎮守呢?是自己的親人還是臣子?

由於晉獻公本身就是從兄弟手上篡位上來的,而且之前六十年裡,晉國的皇族內訌和手足相殘實在是太過慘烈;甚至晉獻公最初重用自己的兒子,結果兒子們勢力大之後也逐漸失控,以至於他不得不親手殺掉太子申生,並且派軍把兩個年長的兒子重耳、夷吾打得亡命天涯。

在這種背景下,晉獻公自然不敢再繼續擴張自己家族的力量了,因為在這樣搞下去他們家族內部恐怕要手足相殘得一塌糊塗,最後只能白白便宜其他人;因為類似的原因,晉獻公就聽從了一個小弟的建議,在晉國建立一個幾大異姓家族相互制約的格局。

於是,晉獻公便將晉國擴張的地區,大都給了異姓,其中荀國故地,交給荀氏打理;韓國故地,交給韓氏打理;魏國故地,交給魏氏打理;耿國故地,交給趙氏打理;冀國故地,交給郤氏打理。至於晉國最核心的地區,也就是山西南部地區,則由晉國皇族坐鎮。

自此,晉國的基本權力格局,就已基本確立,那就是以皇族為中心,以眾多異姓大族相互制約的格局。這樣的一個權力格局,好處就是可以避免手足相殘,家族內訌;但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晉國的地方政權,已經新擴張的領土,基本上都被異姓大族們給把控了。

當然,由於眾多異姓大族相互制約,同時晉國的皇族又佔據當時晉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所以此時晉國的皇族仍然佔據絕對優勢。

可是,等到晉獻公死後,他僅存的幾個有實力的兒子仍然免不了大規模火併,這一持續又是近二十年,最後直到大名鼎鼎的晉文公上位,才算真正結束。

這一場持續近二十年的火併,讓晉國皇族的勢力再次被嚴重削弱;與此同時,異姓大族們經過這近二十年的發展,大都已經根深蒂固,所以即便雄才大略的晉文公上位後,也無力動搖他們的根基;更何況,這種異姓大族相互制約的權力格局,雖然弊端重重,但是與重用兄弟子侄的權力格局相比,也很難說孰優孰劣。

因為類似的原因,晉文公上位後,就繼續延續了這種權力格局,甚至在晉文公的推動下,晉國設定了一套由十大家族聯合執政的權力格局。

從某種意義上說,晉國的這種權力格局,是非常成功的,因為此後晉國皇族幾乎很少再發生內訌,而這十大家族由於相互制約,導致誰也威脅不到晉國皇族的王位,因此晉國的整體競爭力,一直是當時最強大的。

問題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十大家族互相兼併,漸漸變成了六大家族,後來這六大家族繼續兼併,於是變成了三大家族;既趙氏、韓氏、魏氏,而隨著臣子們的權力越來越集中,晉國皇族的控制力,自然是越來越小了。

與此同時,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河北、河南、山西中北部(太原和大同)的經濟實力已經足以和晉國皇族控制的都城(運城)相匹敵,這也就導致晉國一共有六大政治經濟重心:運城、臨汾、太原、邯鄲、開封、新鄭。

對於這六大地區,我們很難說,哪個地區更牛;問題是,晉國皇族僅僅只控制了一個運城;關鍵是這個運城,早都被幾大家族給掏空了;至於其他五個地區,都完全由趙氏、韓氏、魏氏控制,所以當趙氏、韓氏、魏氏聯手後,晉國自然就只能走向滅亡。

另一方面,因為運城、臨汾、太原、邯鄲、開封、新鄭這六大政治經濟重心整體實力差不多,而且它們之間的距離又實在太遠,這已經是三個省的跨度了,而以當時的生產力和交通媒介發展水平,誰也無法一個人控制這六大政治經濟重心。

並且,晉國又處於楚國、齊國和秦國的中間,基於這三個國家的利益,肯定都希望晉國走向分裂,在這種背景下,晉國自然就只能分裂成為三個國家。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他25歲保送清華,11年少將升中將,岳父開國少將,父親是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