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的澳洲顧問端納曾說,他以後要為辛亥革命寫一本書。數年之後,孫中山問端納:你的書寫完了嗎?端納回答:我寫的書很簡單,就13個字:革命因未領導革命的人而成功。

端納說的這位未領導革命的神祕人物,就是袁世凱。端納的意思是說,袁世凱雖然沒領導辛亥革命,卻參與了辛亥革命的歷史,是辛亥革命的功臣之一。

1911年,武昌首義迫使朝廷邀請袁世凱重新出山。精明、練達的袁世凱把握住這次機會,同時下了兩步棋:

一是跟南方革命力量和談,通過革命派威逼清帝退位;二是利用清帝退位跟革命派談條件,以便爭取他們的支援。事實證明,袁世凱的兩步棋戰略取得了成功。

袁世凱不僅逼迫溥儀退位,從而結束了清朝268年的封建統治,而且接替孫中山當上中華民國第二任大總統,把臨時政府之地點設在北京。所有這些計劃、策略、步驟,體現了袁世凱的政治野心和權謀,使得袁世凱成為北洋一代風雲人物。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打響,緊接著是南京光復。在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沒有回國之前,辛亥革命的程序始終掌握在南方革命軍和北方袁世凱的手裡。

袁世凱早就知道,清朝統治大勢已去,無法挽回。但作為內閣總理大臣的他,又不願背上亂臣賊子的罪名。於是他既利用革命派撼動清朝政府統治,又利用和談取悅革命派。用古代兵家策略說,這叫一招兩用,借力打力。

袁世凱曾經打過一個著名的比方,用來形容自己的策略。武昌首義後,立憲派人物楊度質問袁世凱,為何袁世凱對革命軍打打停停?袁世凱說:只有用這個辦法才能拔掉清廷這顆大樹。

他舉例說,一個人如果用猛力拔掉大樹是很難的,只有先慢慢左右搖動大樹,待周圍土壤鬆動後,才能把用巧勁把大樹拔出來。他認為,南方革命派年輕氣盛,用猛力拔樹,但不懂得拔樹的方法;北方立憲派知道拔樹的方法,卻沒有猛力。袁世凱的策略是用革命軍的猛力先晃動清朝這顆大樹,待時機成熟,再把大樹拔除。這是袁世凱的深謀遠慮之處。

從這段話也可以看出,袁世凱的心思極為細膩、精明、老練,可謂政場老手。袁世凱的最終目的是迫使清帝退位,自己取而代之。

在馮國璋收復被革命軍佔領的漢陽後,馮國璋要求袁世凱下令繼續乘勝追擊,攻打武昌。袁世凱一看馮國璋不領會他的意圖,可能會打亂他的計劃,馬上把馮國璋調回北京,讓段祺瑞取代之。

事實證明,段祺瑞比馮國璋要聰明的多,更加好用,更能領會袁世凱的用意。他們兩人後來扮演了一出出雙簧,最終讓溥儀皇帝退位,袁世凱當上民國大總統。

袁世凱的計劃是,瞞著朝廷和革命軍談和,利用革命軍威逼朝廷。他自己居中操縱,隨時見機行事。

在南北和談過程中,有兩條線同時進行。一條線是明線,即北方派出的代表唐紹儀和南方代表武廷芳之間的對話。另一條暗線是汪精衛。汪既是革命派人士,又是袁世凱的內線。袁世凱通過汪精衛掌握革命派的動態,又通過汪精衛暗中聯絡革命派領袖黃興。

袁世凱內心的打算是,只要革命派許諾自己做總統,他就會想辦法逼迫清帝退位。袁世凱把這種想法通過汪精衛告知黃興,黃興也同意袁世凱的安排。

在南北和談過程中,汪精衛發揮了重要作用。歷史上的汪精衛和黃興同為同盟會會員,在刺殺載灃失敗後,汪被捕入獄。在被清廷釋放後,袁世凱看中了汪精衛的身份。他把汪精衛接到家中,讓自己的兒子和汪精衛結拜把兄弟。自此以後,汪精衛成了袁世凱的熟人,是袁世凱和革命派互通訊息的一條暗線。汪精衛的許多看法來自袁世凱,同時汪精衛的意見對黃興產生了很大影響。

當袁世凱和革命派和談的事情暴露後,袁世凱乾脆向裕隆太后攤牌。裕隆迫於形勢壓力,只好委派袁世凱作為全權代表和南方和談。

在和談中,革命派提出了幾個基本條件,如實行民主共和,優待皇室,根據約法選舉總統。對於這些條件袁世凱不敢直接告知裕隆太后,一是他不願背上欺主反叛的罵名,二是清廷還有主戰派,像載澤、良弼等,這些主戰派勢力不可小視,他們對袁世凱心懷不滿。

在幾次停戰協議後,南北和談陷入停滯,其中的主要分歧是,南方提出的選舉議案,不符合袁世凱心意。根據南方議案,北方8省代表由北京負責,南方14省代表由南京負責。如果如此投票選舉,袁世凱處於劣勢,不太保險。對於此中得失,精明的袁世凱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他拒絕了南方代表的提議。

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回國,這一事件重新推動了南北和談。孫中山到廣東時,胡漢民曾不贊成孫中山去上海。胡漢民認為,應當採用革命手段把皇帝趕下臺,徹底實現勝利;而孫中山並無兵卒,即使當上總統,也只是個虛名。

但孫中山認為,應當儘量用和平方式推翻清朝,實現統一;只要袁世凱迫使清帝退位,實行共和制,他甘願讓袁世凱接任總統。

在南京臨時政府選舉中,孫中山以全部17票中的16票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另一票是黃興),黎元洪選為副總統。當選臨時大總統的第二天,孫中山給袁世凱發電,明確承諾,只要袁世凱讓清帝退位,他將卸任臨時總統,選舉袁世凱為大總統。

袁世凱起初並不相信孫中山,他認為孫中山的承諾是個誘餌。所以袁世凱始終沒有采取實質性行動,逼迫溥儀退位。南北停戰協議到期,孫中山忍無可忍,決定北伐。北伐進行兩個多月,北伐軍佔據優勢。後經過雙方商議,南北方又一次停戰15天。

事已至此,南京臨時政府公佈了幾個基本條件,並且登報宣告,要求袁世凱限期答覆:一,實行共和制;二,由袁世凱接任大總統;三,善待清廷皇室成員。這一公開宣告等於捅破了窗戶紙,讓袁世凱的計劃大白於天下,袁世凱沒了退路。

發展至此,袁世凱心中的石頭才徹底放下,他終於抓緊實施自己的計劃——迫使裕隆屈服,逼迫皇帝退位。

在清帝溥儀退位的過程中,袁世凱施行了軟硬兼施的辦法。

軟辦法是指,袁世凱裝作同情大清,裝作是大清的忠實臣子;他同時又陳明厲害,說是“時事所逼,無可奈何”,如果皇帝不退位,南方革命軍將攻進紫禁城,到時玉石俱焚,豈不悲哉!所以袁世凱經常陪著裕隆太后掉眼淚,裝出很難過、很傷心的樣子。

硬辦法是指,袁世凱暗中授意駐軍湖北的段祺瑞,讓段祺瑞聯絡各地北洋將領共55人,聯名上書朝廷,說是財力、武器已無法接濟,民心士氣不振,難以抵抗;唯有順應民心,實行民主共和,才是國家唯一出路。

袁世凱這麼做的目的是不想親自上門逼宮,不想讓別人以為他是近代的曹操、王莽,這是袁世凱的老練、虛偽之處。

在袁世凱利用京津同盟會成員炸傷主戰派首領良弼之後(良弼受傷後,因喝止疼藥而亡,這是一系列陰謀的一部分),另一主戰派人物載澤逃亡青島。這時的清廷已慌作一團,群龍無首,裕隆太后只得屈服,同意和談提出的條件,下詔溥儀退位。這是1912年2月12日的事,也是大清王朝的最後一天。

袁世凱在家裡從胡惟德手中接受了大清皇帝的退位詔書。當天晚上,袁世凱在外交部大樓裡剪掉了自己的辮子;看著掉在地上的辮子,袁世凱哈哈大笑。他知道,延續268年的大清江山就這樣完了。

清帝退位後,孫中山根據原先的承諾卸任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以17省17票全票當選新的民國臨時大總統。這是1912年2月15日的事。

為了在北京接任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又授意曹錕製造兵變,迫使蔡元培、汪精衛、宋教仁等迎袁團恐慌。孫中山被迫同意袁世凱在北京舉行總統就職儀式。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4月1日,孫中山宣佈解除自己的臨時大總統職務。辛亥革命的帷幕就這樣落下了。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康熙皇帝一生不可公開的四大暴行!康熙暴政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