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件
馬兒已累得趴下,而驛卒則長吁一口氣,小心翼翼地將懷中的信遞給眼前這個長滿麻子的巡撫大人。
只見信上面寫著福建巡撫收,另外一旁還有密件二字,這就說明只能由本人親自啟封。
“宣劉銘傳即刻入京,八百里快馬加鞭,不得有誤。”此人正是外號劉麻子的福建巡撫劉銘傳,他輕聲讀出信上所寫內容,隨即目光飄向窗外,不知在思索著什麼。
一年之前,他還在安享農家之樂,不理朝堂之事。可那法蘭西在山西滋事,另外把他們的魔爪伸入安南,意圖以其為跳板,再侵入我泱泱華夏大地。聽聞此訊息,劉銘傳青筋暴起,啪的一聲將茶杯摔碎。
“欺我中華無人?我雖已久疏戰場,但在危難之際,當挺身而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劉銘傳立即休書一封,上奏朝廷表明自己態度:只要你們需要我,我肯定為國效力。
在老上司中堂大人李鴻章保薦之下,劉銘傳從一介草民直升為福建巡撫,同時督辦寶島臺灣的事務,這也為他後來成為首任臺灣巡撫埋下了伏筆。
“也不知朝廷急宣我入京是所為何事?難道......也罷也罷,去了便知。”放下手中的信,劉銘傳騎上駿馬,帶上隨從,疾馳向北而去。
防,還是不防?
“法蘭西已在臺灣周圍部署重兵,看來是覬覦已久。作為福建巡撫,你是什麼看法?”李鴻章將前線的情況詳盡地介紹給劉銘傳,並詢問他的意見。
“臺灣乃是我國固有領土,當年施琅好不容易從鄭成功手中奪回,哪有丟棄之理。而之前鄭成功也擊敗過荷蘭人,卻敗於我們手下。因此據守臺灣有成功之先例。”
“如此甚好,你將所想寫入奏摺之中,呈報太后和皇上批閱。”
劉銘傳連夜撰寫《遵籌整頓海防講求武備折》,將自己的想法闡述清楚,陳述利弊。臺灣非守不可,一旦臺灣失守,海上和邊關則一日不得安寧,國家危亡矣。而且由於特殊的地理形態,臺灣島易守難攻。法蘭西要奪走其絕非容易之事,固守住的希望還是非常之大的。
最高統治者在看完劉銘傳的奏摺後,立即下令他全權督辦備戰之事,務必利用好臺灣海峽給予侵略者以痛擊。
劉銘傳得到旨意後,未有絲毫懈怠,馬不停蹄趕往臺灣前線。與此同時,法國人也在悄無聲息緩緩靠近,似幽靈一般,誰也無法預料下一秒將發生什麼。
大戰一觸即發。
基隆攻防戰
位於臺灣東北角的基隆城,為當時登陸的最佳地理位置,法國人就決心以此為突破口,但他們卻沒有馬上進攻,而是......
“對面的清軍聽著,快快投降,饒你們一條小命。”法國人不玩浪漫,玩起了兵法。採用了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戰法。但清軍在劉銘傳的帶領之下不為所動,沒有一人有絲毫的異樣。
法國人的翻譯喉嚨都喊啞了,也不見清軍有何動靜,他們終於失去了耐心,露出了獠牙。
“轟轟轟”,只聽得幾十聲震耳欲聾的炮聲響徹海峽,清軍剛紮好的營地瞬間就被毀壞,數十人來不及撤離,葬生於炮火中。法軍登陸的障礙已基本掃除,形勢似乎一片大好。
但劉銘傳並未慌張,此情況在他的預料之中,他在謀劃一盤大棋。
法國人也沒想太多,乘勢從基隆登陸,想一鼓作氣攻佔臺灣,他們組織著軍隊在基隆街上掠奪著。
就在此時,殺聲震天,劉銘傳親自帶領伏兵從四處殺出。後退只是為了更好地進攻,而不是退縮。法軍對著突如其來的埋伏沒有思想準備,陷入重重包圍之中,死傷慘重。僥倖衝出包圍圈的人,只能退回艦艇,逃之夭夭。
同樣的錯誤再犯一次
法國遭到失敗後,主動向清廷示好,要求講和。法國人的友好態度迷惑了清軍,他們一度放鬆了警惕。
法軍乘此機會不講武德,一面和和氣氣,一面則迅速偷襲福建水師,其麾下的所有軍艦都被擊毀。而沿岸的各炮臺也因為防備不足而被輕易毀壞,而法軍卻毫髮無損。法國人的計策收到了奇效,形勢非常危急。
在無任何後顧之憂的情況之下,法軍得以大舉入侵臺灣。清軍雖英勇抵抗,但因為現代化武器的差距,仍然失掉了基隆郊區及其周圍的要地。
基隆市區告急,增援還是不增援?
劉銘傳在分析局勢後,認為應從大局著想,基隆可暫時丟棄,但臺北的必經之路滬尾不能丟,否則大本營將失守。並且暗中吩咐手下,如此做,方才有一線勝機。
法國人忘了先前的教訓,一旦登陸便開始猛衝,但他們對臺灣的地形地貌並不熟悉。而山林間最好隱蔽伏兵,劉銘傳又設下了天羅地網,只待法軍落入包圍圈,便能圍而打之。
法軍果然上當,清軍利用地形差居高臨下,勢如破竹,並且造成區域性的以多打少,還用肉搏戰的方式儘量減少法軍火炮槍支的威力。
劉銘傳的指揮,將清軍的優勢無限擴大,而抑制住了法軍的長處,堪稱戰爭史上的經典之戰。
這場大勝遭來法軍更喪心病狂的報復,他們全面封鎖臺灣海峽,令糧食等物資不能正常運輸,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
但即使是這樣,臺灣的軍民也萬眾一心,不讓法國人越雷池一步。清廷那邊也組織人員進行偷渡,暗中援助臺灣,在所有人的齊心努力之下,終於頂住了法國人猛烈的進攻。
結尾
這正是:
高盧欲將臺灣拿,這個難題何人答?
危急時刻顯身手,今朝唯我劉六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