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第一位皇帝,作為首位皇帝,很多東西對於朱元璋來說都是第一次。明朝成立後的幾年時間裡,雖然有諸如李善長、劉伯溫等人的鼎力相助,但是朱元璋還是體會到了守天下比打天下更加困難。
說到這裡很多人都有疑問,是什麼造就了朱元璋能夠一統天下,建立這麼龐大的大明王朝?當然通過對歷史的研究,我們也不能發現其中的點點滴滴,導致朱元璋能夠建立大明王朝的,無外乎這幾種原因:
其一,朱元璋自身的經歷和品性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出生在一個家徒四壁的時刻,也出生在元末時期,在朱元璋幼小的心靈見證之下,朱元璋從小就感受到了不管是來自當時統治階級的剝削,也感受到了人間的淒涼,這也鑄就了朱元璋嫉惡如仇的品質,更加重要的是,朱元璋在之後的一些社會遊歷,包括當了和尚,當了乞丐,都體會到了人間的悲痛一面。
人在窮的時候,就會把自己的生存希望寄託在宗教中,但是朱元璋做和尚的時候,還是被人欺負,這無疑讓朱元璋感受不到生的希望,於是做了乞丐,當了乞丐之後,自己再一次差點丟了性命,因為當時的義舉差點把他的腦袋帶去邀賞。
這兩件事讓朱元璋徹底放棄的心中的僅存善良,當然這樣的善良是對於那些比自己社會等級高的人。但是,朱元璋培養起來了,卻是自己的戰略目光,為什麼這樣說了?在朱元璋當和尚的時候,他雖然也是和尚,但是因為自己的社會等級低下,而遭到別的和尚欺負,這就導致之後朱元璋不怕上級社會的欺壓,敢於揭露醜狀的正義品質。
而在之後當了乞丐,不僅體會到了身不由己的現狀,也養成了要懲治貪官汙吏的決心和品質,這在朱元璋統治自己軍隊的時候,就可以提現出來,當時自己的手下,在飯店吃飯打死店小二,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朱元璋品質表現,嚴於律己寬於待人,這也是當時百姓所想看到的正義之軍。
其二、集聚天下英才說朱元璋和劉邦有一點相似,的確有那麼一點,朱元璋在和自己的兄弟相處上,的確有那麼一套,這和劉邦如出一轍,當時朱元璋去當兵,自己的兄弟徐達和湯和,不管是官級還是功勞都比朱元璋大,但是朱元璋還是能夠讓這些人聽命於自己,之後這三個人成為朱元璋打天下不可或缺的將帥。
朱元璋還有一點也是很聰明的,他對自己用的人事深信不疑的,例如在洪都一戰,雖然藍玉是自己的義侄,但是朱元璋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寄託在藍玉一個人的身上,這足以看出朱元璋對自己用的人,是非常信任的。
朱元璋這樣做的結果是,天下的英才都開始向朱元璋靠攏,包括之後的明初三傑,劉伯溫,宋濂和呂昶。還有一點就是朱元璋也樂於這樣做,因為朱元璋雖然自己沒有讀過多少書,可從小就深有體會,如果如果當時自己家遇到的是一個好官,就不會導致自己的父母去世,同時朱元璋在哪個時候接受的思想都是儒家的思想,更有漢高祖劉邦用人的思想所影響,他把自己手下的李善長當做蕭何,把劉伯溫當做張良,而徐達則當成了自己的韓信。
可以說在打天下的時候,處處可以看到朱元璋在學習劉邦的影子。朱元璋對待這些賢士也待之以禮,對於那些讀聖賢書以身報國的儒士而言,朱元璋的則無疑是他們最佳的選擇,這也為以後大明王朝的成立,積累了諸多有用之才。
其三、精準的戰略定位
沒有一個好君王,就算是身邊都是賢才也是沒用的,朱元璋雖然在打天下時候,不知道會成為什麼樣子的君王,但是卻可以看出,朱元璋一定是一個精明的人,也是一個善於謀略的人。當時陳友諒已經舉兵攻打金陵,這個時候也到了朱元璋關乎生死存亡的時候,朱元璋召集首先的所有謀士和將士,徵詢他們的意見,該如何應對這次陳友諒的舉國攻打,當時在場的所有謀士,只有兩種答案,一種是主和,一種是主戰。
當然,在最後的時刻,藍玉跑出來主攻,對於很多君王來說,一般召集手下議論大事的時候,作為統帥一般都是採納那些贊同多的人的方案,但是朱元璋最後卻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主攻,雖然當時朱元璋沒有說出來,就連李善長都沒有體會到朱元璋的心意,足見朱元璋的心有多深,隱藏的有多麼可怕。
而最後的事實證明,在千鈞一髮之際,朱元璋做出的戰略定位是完全正確的,也是無可挑剔的。這在關乎自己生死存亡的時刻,還能夠做出這麼淡定的表情,這麼精準的戰略定位,足見朱元璋的成功也是有道理的,而相對於一直和自己相比的漢高祖劉邦而言,朱元璋要勝劉邦。在明朝沒有成立之前,朱元璋也早就開始給自己的王朝進行戰略定位了,那就是要讓自己的百姓安居樂業,家家有糧食吃,這樣的戰略定位也符合了封建社會的重中之重,因為民以食為天,不管在哪個朝代,百姓都是以糧食為自己生存的支柱,所以朱元璋的再一次戰略定位,成功地讓朱元璋獲取了大量百姓的民心。
總結:
朱元璋在歷史上的地位是錚錚鐵骨的形象,他所建立的大明王朝,在之後的所有朝代中,沒有一個朝代是沒骨氣的,明朝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敢於正面面對挑戰的國家,從沒有向外敵委曲求全,也沒有簽訂任何的不平等的條約,彷彿在每一個朝代都可以看到朱元璋這位明朝建立者的身影,或許也正是這樣的精神,讓明朝一直延續好幾百年,成為歷史所罕見的一個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