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古人云:孝子不生慈父之家,而忠臣不生聖君之下。意思是,慈愛的父親教育不出孝順的兒子,生命的君主沒有為死節的忠貞大臣。前半句和老百姓的俗話“棍棒底下出孝子”異曲同工。

棍棒底下出孝子

曾參就被父親曾點用大木棍責打過。曾參,字子輿,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平邑)人,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儒學家,孔子晚年的得意弟子,位列七十二賢之一,後世尊為“宗聖”,與“復聖”顏淵﹑“亞聖”孟軻和“述聖”子思並稱“四聖”配享孔廟。

四聖

西漢宗室劉向編著的《說苑》一書,記述了春秋戰國至西漢的遺聞軼事,採用了大量歷史資料,具很高的文學價值。

《說苑·卷三·建本》有這樣一則故事:“曾子耘瓜,誤斬其根,曾皙怒,援大杖以擊之,曾子仆地,有頃乃蘇,厥然而起,進於曾皙曰:曩者參得罪於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退而就房,鼓琴而歌,欲令曾皙聞之,知其平也。孔子聞之而怒,告門人曰:參來勿內也。曾參自以為無罪,使人謝孔子。子曰:汝不聞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求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棰則待,大棰則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蒸蒸之孝。今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殺身以陷父於不義,其不孝孰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邪?殺天子之民罪奚如?曾參聞之,曰:參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謝過。”

翻譯成白話文,意思是:

曾參在瓜田鋤草,不小心鋤斷了瓜蔓的根。被他的父親曾皙(曾點,字皙)看到後,登時火冒三丈、暴跳如雷,抄起一隻大木棍就狠揍曾參,把他打倒在地昏了過去,過了一會兒才甦醒。曾參馬上爬起來,謙卑又恭敬地問:“剛才我得罪了父親您,您用力教訓我,該不會受傷了吧?”他退下後便回到自己的房間裡彈琴唱歌,想讓父親聽到他的歌聲,能知道自己身體平安無恙。

曾參被父親杖責

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情後,告訴門下的弟子們說:“等曾參來了,你們不要接納他。”

曾參認為自己沒有什麼罪過,便託人向孔子詢問。孔子說:“請你轉告曾參:你沒有聽說古時候瞽叟有個兒子叫舜的嗎?舜侍奉父親,凡是找他來使喚的時候,沒有不在身邊的;但是當他父親要圖謀殺害舜,並沒有達到目的。小木棍打舜就等著,大木杖打舜就逃走,為的是避免父親的暴怒。如今你卻把身體給父親等待他暴怒,站在原地不動、以自己的死陷父親於不義,哪裡有比這更大的不孝呢?你難道不是天子的百姓嗎?殺死了天子的百姓,那麼罪過該是什麼?”

曾參聽到這些話後,如夢初醒道:“我的罪過太大了!”於是馬上去拜見孔子為自己的過錯道歉。

孔子講學

我國古代社會的傳統觀念認為,父親打兒子永遠是正確的,有“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的民間俗語,但是,父親毆打兒子無緣無故、欲置於死地就不對了。孔子也不點名批評了曾點,訓誡說:普天下的百姓都是天子的子民,如果父親因為一點小事打死兒子,該當何罪?

在今天,家長溺愛孩子成為普遍現象。但是一味的縱容和溺愛,培養出“熊孩子”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機率十分之高。這就出現了過猶不及。適當的棍棒教育還是應該的,不然孩子犯錯難長記性。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多一點肯定,少一點否定;多一點讚許,少一點挖苦;與其責備,不如賞識。讓每一個孩子在賞識中體會成長的快樂。孔夫子的教育觀念時隔兩千多年,仍有可取之處,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2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雜談:儘管曾國藩“識人如神”,也曾被個“大忽悠”騙走黃金千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