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識人不易。劉劭在《人物誌》中說出了識人最容易犯的七種錯誤:一是考察一個人的聲譽時,會有失公平;二是待人接物,會受到個人愛惡之情的牽制;三是審度心志,有大小情況不分的誤區;四是品評素質,會看不到早智與晚成的疑惑;五是辨識型別,會因其與自己屬於同一種類型而影響自身的判斷;六是品論才能,提拔人才時,會存在提拔與壓制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七是觀察人才,時常會忽略對尤妙與尤虛之人的注意。

即便識人如神的曾國藩,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曾經有一個冒充校官的人,拜訪曾國藩,高談闊論,談笑風生,有不可一世之勢。國藩禮賢下士,對投幕的各種人都傾心相接,但心中不喜歡說大話的人。見這個人言詞伶俐,心中好奇,中間論及用人須杜絕欺騙時,此人正色大言說:“受欺不受欺,全在於自己是何種人。我縱橫當世,略有所見,像中堂大人至誠盛德,別人不忍欺騙;像左公(宗棠)嚴氣正性,別人不敢欺。而別人不欺而尚懷疑別人欺騙他,或已經被騙而不知的人,也大有人在。”曾國藩察人一向重條理,見此人講了四種“欺法”,頗有道理,不禁大喜,對他說:“你可到軍營中,觀我所用之人。”此人應諾而出。第二天,此人拜見營中文武各官後,煞有介事地對曾國藩說:“軍中多豪傑俊雄之士,但我從中發現有兩位君子式的人才。”曾國藩急忙問是“何人?”此人舉塗宗瀛及郭遠堂以對。曾國藩又大喜稱善,待為上賓。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位置,便暫時讓他督造船炮。

多日後,兵卒向曾國藩報告此人挾千金逃走,請發兵追捕。曾國藩默然良久,說:“停下,不要追。”兵卒退下後,曾國藩雙手捋須,說:“人不忍欺,人不忍欺。”身邊的人聽到這句話,想笑又不敢笑。過了幾天,曾國藩舊話重提,幕僚問為什麼不發兵追捕。曾國藩的回答高人一籌:“現今發、捻交熾,此人只以騙錢計,若逼之過急,恐入敵營,為害實大。區區之金,與本人受欺之名皆不足道。”

從古至今,任何領導者要取得成功,都必須學會發現人才,網羅人才,禮待人才,並且大膽使用,因才授職,盡其所長。因此,學會知人用人,是君王將帥能成其大事業的核心。因為一個人是否可以稱之為有才能的人,不能依其一時、一地、一事的表現,不能僅憑其外在的表現來進行判斷,而要掌握一套識別的理論與方法,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科學的考察,對這個人的內在品質有清楚的判斷。只有正確地識人,才能真正做到人盡其才的“善任”。

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晚清名臣李鴻章,晚年屍骨被掛拖拉機,功過後人評,奈何太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