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子承父業,這幾乎是人們的一種共識,父親死後,他的事業將由兒子繼承,三國的那些梟雄,袁紹、劉表、曹操等人,也都遵循這個規則,將自己的事業交給了兒子,但有一人卻是例外,他就是江東之主孫策,他沒有將江東的權力交給自己的兒子孫紹,而是選擇了自己的弟弟孫權。

孫策是三國時期有名的雄主,其父孫堅戰死後,他的地盤幾乎全部落在了他人之手,但是孫策長大後,和好友周瑜又聯手奪回了孫堅的地盤,同時還讓江東變得更加強大,有了雄霸天下的實力,但能力再強,還是逃不過天妒英才這四個字的魔咒,孫策準備大幹一場之際,卻遭遇了被仇家殺害的厄運。

孫權擅長治國理政,但在帶兵打仗、開疆拓土方面,與孫策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在孫權的手中,江東的地盤幾乎沒有擴大多少,孫權本人在開疆拓土時,還遭遇了合肥之戰,以十萬人慘敗三千人的恥辱戰績。孫策和孫權兩人很不相像,那孫策為何要放棄兒子孫紹,選擇弟弟孫權?

一、孫紹年齡尚小,掌控不了江東。

孫策死時,孫紹才9歲,還沒有能力執掌江東。當時曹操和袁紹正陳兵官渡,要展開決戰,孫策想乘此良機襲擊許昌,迎奉漢獻帝,可惜被仇家殺害,這也將江東置於了危險之地。曹操和袁紹不論誰取勝,都會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到時候贏家必會南下奪取江東荊州等地,江東也會陷入危難之中。

江東還面臨著劉表等強敵,不可大意。除此之外,江東內部也不穩定,很多世家家族並沒有真心歸順孫策。還有,孫紹年幼,很難駕馭住江東的一種文武重臣,所以他並不適合做江東之主。

孫權年長於孫紹,而且才能已經得到了部分證明,即使這樣,江東諸將還出現了“賓客為禮尚簡”的情況,並不敬重孫權,還是周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這才使孫權穩住了陣腳,讓江東文武重臣開始敬重他。

二、孫權能力出眾,孫策可以放心將江東託付給他。

孫策臨死前對孫權說,打天下你不如我,用人、守江山我不如你。孫策對孫權的能力是很認可的,當時江東面臨著內憂外困的局面,需要一個有能力的君主,而孫紹才9歲,還看不出有什麼過人才能,所以選擇孫權接班是個理智的選擇。其實孫策活著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著力培養孫權,想讓他將來接班。

孫策奪得江東後,就讓弟弟孫權做了一個縣令,讓他在地方上鍛鍊自己,孫權也沒讓孫策失望,在縣令任上展現出了自己不凡的理政能力,這讓孫策對他青睞有加,在一次在參加與文武重臣的聚會時,孫策還笑著對孫權說:“此諸君,汝之將也。”言中之意是,這些人將來都是你的將士。

孫策有將江東交給孫權的意願,江東也需要孫權這樣的英主來掌舵。孫策死後不久,曹操就率兵南下,強大的陣勢讓江東陷入了恐慌之中,很多大臣主張投降曹操。若江東的主公是9歲的孫紹,他沒有能力決定江東的未來,這會使江東陷入更加混亂之地,主戰派和主和派會出現決裂的情況。

而孫權在抗曹一事上就處理著非常智慧,他先不急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讓文武重臣去爭論,當週瑜、魯肅等主戰派佔據了上風時,孫權才站出來用劍砍斷桌案的方式,表達自己抵曹的決心,統一了東吳內部的意見。

表面上看孫權是選擇站在了勢力更強的主戰派一方,但其實在決定抗曹前,孫權已經做好了抗曹的準備。可見孫權是主張抗曹的,但他讓大臣自己提出抗曹,然後交給他們去做,讓一切顯得順利成章,沒有任何阻礙。孫權這樣做,既激勵了東吳將士的鬥志,也消除了東吳內部的反對聲音,體現了他高超的駕馭之術。

三、江東有在家族晚輩中選擇更年長的人做接班人的傳統。

孫堅是江東的第一任主公,雖然他的能力出眾,但他的實力與袁紹、董卓等人相比,要差太多,所以要想生存下去,他需要為自己找一個好靠山,而他選擇的這個人就是袁術,為此他還為袁術四處征戰,跟隨袁術討伐董卓等。但不幸的是,孫堅在攻打劉表時,被劉表的部將射殺,孫堅臨死前,並沒有選擇讓孫策接自己的班,而是選擇了家族中更年長的孫賁,接手了他的軍隊。

孫策的能力在孫賁之上,但孫堅死時,孫策才是一個十幾歲的毛頭小子,並不適合掌管一直軍隊,所以他選擇了孫賁。孫策死時,他面臨的情況比孫堅還尷尬,因為他的兒子才9歲,需要管理更大的家業,也更加的不合適,所以他繼承了父親的傳統,讓家族中較年長的孫權做了江東之主。

孫紹雖然沒有繼承孫策的江東之主之位,但他的結局很好,孫權當上江東之主後,就將孫紹封為了吳侯,後來改封為虞侯,他病逝後,他的爵位也被子孫所繼承,可惜的是,東吳也是一個短命王朝,沒多久就被曹魏所滅。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諸葛亮死前為何點亮49盞燈?看似在續命,其實暗藏了兩大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