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
周天子的伙食從《周禮》《禮記》可見一斑:
周王室廚師團隊超過2200人,分工相當細緻,比方說至少有57個人負責煮肉時添水以及盯著柴火,有專門出去打獵的,有做點心的,有捕魚的,有醃鹹菜的,還有專門抓烏龜、蛤蜊這類帶殼的動物的……
“麻麻!我調進中央部委工作了!”“歐是嗎太好了我的兒子,什麼部門?”“鹹菜部……”
看看鹹菜部供應哪些鹹菜:
韭菹:醃韭菜;
醓[tǎn]醢:有汁的肉醬;
昌本:菖蒲根切段醃製;
麋臡[ní]:帶骨頭的麋肉醬;
菁菹:酸或醃蕪菁(大頭菜);
茆[máo]菹:酸蓴菜;
麇臡:獐肉醬;
葵菹:酸葵菜;
蠃[luǒ]醢:田螺肉醬;
脾析:碎切牛百葉(牛胃);
蠯[pí]醢:蚌肉醬;
豚拍:小豬仔肩胛肉醬;
蚳醢:螞蟻卵醬;
芹菹:水芹酸菜;
深蒲:蒲的嫩葉未出水時採來作菹;
箈菹:酸醃青苔,或說是一種醃竹筍;
有一種臥槽這都什麼鬼的感覺。
嗯,其實仔細看看也還行。
飯以粟(小米)、麥、黍(黃米)、稻米蒸飯、羹類為主。北方並非不種水稻,兩週的黃河中下游水稻種植已經頗具規模,《詩經·魯頌》就說:「有稷有黍,有稻有秬」,齊活。囿於磨粉技術,麵食尚屬稀罕東西,雖說青海喇家遺址出土了距今4000年的麵條,但不能說明周天子有條件頓頓吃麵。
古人造字,「精」「粹」二字皆指向天子獻米的標準。《說文》:「精,擇也」,挑揀出來的好米質地晶瑩剔透,猶如青玉,此謂之「精」;「粹」字,從米,從卒,卒就是「完畢」,挑到無可挑剔的好米,謂之「粹」。可見天子一粒一食,千挑萬選。而現在,「精粹」一詞優中選優的意思,也被繼承了下來。所以孔聖說「食不厭精」,不要排斥把時間花在做飯上,時間很奢侈,除非用來享受美食。
不過就算當時最著名的「八珍」,也不過蓋澆飯、烤豬烤羊、肉脯一類的東西,現在看起來不算稀奇。
肉類魚類沒什麼可說的,古今差不多,不同只在烹飪,先秦以蒸、煮、烤、風乾、醬、生吃多見。
唐還是甩選單,之前寫過的東西搬一點過來,唐中宗李顯的「燒尾宴」(小部分):
貴妃紅:多種口味的紅色酥性點心。唐朝果然是最浪漫的朝代,連給食物取個名字也能這樣詩情畫意,不像宋代以後,清一色的XX餅子、XX丸子。
單籠金乳酥:純乳蒸就,每塊佔一只籠屜,色作金黃。元代飲膳太醫忽思慧的《飲膳正要》也介紹了乳餅,牛乳煮沸,點醋,像做豆腐一樣,使牛乳漸漸凝固,瀝乾水分,以帛裹,壓實。今雲南的乳餅,仍然保持著當時的金黃色。
御皇王母飯(偏縷印脂蓋飯面,裝雜味):「偏縷」是肉絲,「印脂」是雞蛋,類似於今煲仔飯。
生進二十四氣餛飩(花形餡料各異共二十四種生進):取二十四節氣,花形、餡料各異的二十四種餛飩。二十四色,二十四味,只這一道菜就要費盡庖廚心思。
賜緋含香(粽子蜜淋):裹著特殊香料餡兒的紅色粽子,吃時以蜂蜜澆淋。
通花軟牛腸:羊羔大骨的鮮嫩骨髓,拌入其他佐料、輔料,塞進牛腸烹熟,筋道而滿口濃香。
光明蝦炙:烤大蝦,要求品相明亮剔透。
白龍臛:鱖魚肉羹。
雪嬰兒:青蛙去皮剔骨,粘裹精研細磨的豆粉煎到雪白粉嫩,如同嬰兒。
仙人臠:鮮奶燉雞。
火焰盞口䭔:這種食物在今天仍然相當常見,我們習慣上稱為「煎堆」,或者「麻球」。
去吧,麻球!
素蒸音聲部:音聲部就是樂師,素蒸,果蔬雕成樂師傭,上鍋蒸熟——能吃的手辦。樂師:mmp
分裝蒸臘熊(存白):所謂熊白,就是熊在冬眠時囤積在背部的一層厚脂,為長期貯存,將熊白醃製燻烤,取食時蒸熟。
遍地錦裝(鱉,羊脂鴨卵副脂):羊油、鴨蛋黃燒甲魚。宋
清河郡王府御宴,南宋名將張俊招待宋高宗,共196道菜(包括用作聞味的「聞果」和用來觀賞的「看菜」),略舉幾例:
雕花梅球兒:雕花的梅子蜜餞。
蜜冬瓜魚兒:蜜制的冬瓜,刻成魚形。可以想象一隻大冬瓜掏空了瓤籽,劈作兩爿,在冬瓜內壁瓜肉雕出一叢叢遊弋的水族,如碧玉般晶瑩,兼且具有瓜果清香。今天雲南玉溪還保留有用紅糖白糖做的冬瓜蜜餞,而廣西玉林的「茶泡」,更見精雕細琢,將冬瓜化作精美雅緻的手工把件,堪稱匠人巧思與美食的完美結合。
玉林冬瓜茶泡
葴楊梅:竹籤楊梅。楊梅原產中國,但與荔枝一樣,鮮果儲存期短,舊時很難實現長途運輸,因此北方人所食多為經鹽津或脫水加工後的楊梅乾、楊梅脯。當然,得益於南宋都城地理位置,皇室大概不必發愁沒有新鮮楊梅吃。
新羅葛:豆薯,又叫沙葛或涼薯,碩大的塊根可供食用,生食脆甜多汁,做沙拉、炒肉、或包餃子,則各有千秋。這種植物在南方一些地區被稱為「地瓜」,讓不明真相的北方小夥伴懵逼:地……瓜不是烤的最好吃嗎?你們怎麼生吃上了?所以去菜市場買地瓜,為避免糾紛,最好宣告是要紅薯,還是要豆薯。
荔枝好郎君:《東京夢華錄》有一道“郎君鱟”,是鹽醃的黃魚。荔枝好郎君則是鹽漬荔枝。由於荔枝變色變味極快,儲存荔枝、延長保質期就成為當時吃貨們重點研究課題之一,北宋書法大師蔡襄的《荔枝譜》簡要提及了紅鹽法和蜜煎法兩門貯藏荔枝技術。現在仍然有荔枝泡在醬油裡的吃法,但未知荔枝蘸鹽是什麼滋味。
酥胡桃:今天依然非常常見的零食,也叫糖酥核桃或琥珀核桃。
花炊鵪子:《射鵰英雄傳》靖蓉初會,黃蓉刁難酒家,報出一連串菜名,打頭的一樣下酒菜正是花炊鵪子,當年金庸先生燈下撰文時,大概也參考了張俊請客的食單。鵪子當然就是鵪鶉,但花炊是怎麼個炊法,已經無從知曉。
奶房籤:籤,是食材剁碎,卷餡油煎的菜式,宋代非常流行。今天一部分籤菜仍然活躍在餐桌,如蛋皮卷肉、肝籤。「奶房」並不是什麼羞恥之物,提取奶油後剩下的鮮奶,放置發酵,乳酸菌的作用下,牛奶變酸、凝結,過濾掉多餘水分,鍋內文火慢煮,邊煮邊攪,奶塊又被熬成糊狀,再經一遍水分擠壓,充分加熱和去水後,乾燥的奶渣被放進模具成型,在通風處風乾或晒乾,用時切塊,與乳酪相似。
洗手蟹:宋室南渡,汴梁的一些手藝人,包括大批膳師隨同南遷,將北方廚藝帶往江左,天下名廚名菜堂集臨安。同上一盞的南炒鱔相對應。
這些帝王佳餚你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