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甲午戰爭,發生在十九世紀末,中日雙方為爭奪北韓半島控制權在黃海海域展開的一場現代化海上戰爭。由於戰爭那年是清光緒二十年為甲午年,又稱“甲午海戰”。甲午海戰最後以日本海軍勝出而結束,清朝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日本因而獲取到大量賠款逐漸走上了對外擴充套件的軍國主義道路。

那麼,甲午海戰時候是否是因為雙方海軍實力差距決定的勝負呢?我們可以看看當時中日雙方海軍實力對比

中日海軍實力對比

早在1875年,李鴻章自從開始籌辦海軍的時候,就著手通過赫德在英國的軍艦船廠訂購了四隻蚊船:分別是“龍驤”、“虎威”、“飛霆”、“策電”四艘巡洋艦。而在1881年,又先後從英國訂購了“超勇”和“揚威”巡洋艦和兩艘炮船“鎮中”、“鎮邊”。1881年底,北洋水師的軍艦數量達到了10艘以上。到1887年,從德國訂購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艘巡洋艦竣工並交付使用。同年,從英國訂購了“左一”號魚雷艇,從德國購進108噸的“左二”、“左三”、“右一”、“右二” 、“右三”號五艘魚雷艇。

而在甲午戰爭開戰前,日本也沒有本國生產海軍軍艦的實力,日本大部分軍艦和清朝一樣是從歐洲幾個軍事強國英國、法國購買。

分別有從

法國購買的:旗艦“鬆島”海防艦、“橋立”海防艦、嚴島”海防艦

“千代田”巡洋艦、“八重山”通報艦、“西京丸”巡洋艦。

英國購買的:“扶桑”海防艦、“吉野”巡洋艦、 “浪速”巡洋艦、 “高千穗”巡洋艦、“秋津洲”巡洋艦、“比叡”巡洋艦、“筑紫”巡洋艦、“赤城”炮艦 。

同樣是從西方列強購買回來的海軍軍艦,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並非是簡單地海軍實力的對比。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世界上為何只有中國能實現國家復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