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王朝,總是一個讓人無限神往的朝代。那時的華夏民族就像一個渾身是勁的青年,總是那麼的雄糾糾、氣昂昂。
說起大漢,映入腦海的是大將軍衛青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是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是西域副校尉陳湯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西域都護班超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因為這些人的絕代風華,讓我們每每想起漢朝總是蕩氣迴腸。
西漢建立後,歷經文、景的韜光養晦,到了漢武帝時期迎來的進取拓疆的新時期。我們都知道漢武帝北擊匈奴,其實漢武帝時期大漢版圖的第一次擴大來自南方。
當時在今天的東南沿海有兩個屬於“百越”的地方割據政權,即割據福建的閩越和盤踞在當今浙江東南部的東甌,按照司馬遷的說法,這兩個國家的君主都是春秋末期勾踐的後裔,在秦末大混亂中,與趙佗一樣趁機自立為國。
公元前138年,閩越攻打東甌。東甌抵擋不住,派使者到長安求救。經過大臣商議,漢武帝決定發會稽郡兵救東甌,閩越王聞訊罷兵。東甌王害怕閩越王再來進犯,請求漢朝允許他們內遷。漢武帝同意後,東甌王以下四萬餘人全部遷到江淮一帶,東甌國土歸入漢朝的直接管轄。
此戰後,漢武帝提出了一個讓人振奮的思想:“漢為天下宗,操殺生之柄,以制海內之命,危者望安,亂者卬治”。在《泰山刻石文》中,漢武帝更是直接說出了這樣的話:“四海之內,莫不為郡縣; 四夷八蠻,威來貢職。”威武霸氣不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