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作為中國人,只要提起這兩句話,我們第一映像,必然是功成名就,捕殺功臣的場景。
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程序中,大多開國皇帝都會處死有功之臣,比如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
雖然宋太祖趙匡胤沒有,但是用酒釋了將軍們的兵權。
與他們相比,漢光武帝劉秀既沒殺功臣,也沒收兵權。
可能有客觀提出疑問,唐太宗李世民也不是沒有誅殺有功之臣麼?
其實啊,光武帝劉秀和唐太宗李世民不殺功臣,都是有相同原因的。
我們先看看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為什麼要誅殺功臣。
誅殺功臣,無外乎就是怕臣子謀反,怕自己的兒子沒辦法駕馭得了身經百戰如狼似虎的臣子。並不是不能共同富貴。
劉邦實際的年紀其實比秦始皇還要年長兩歲。
他登基時已經55歲了。而且他常年領軍作戰,病痛纏身,就在他死的那一年,他的皇太子劉盈也就不過16歲。而此時他手下的大將各個意氣風發,比如韓信,也就才三十多歲,作為皇帝,為後繼者考慮,肯定是要剪除一些障礙的。朱元璋也是,他的皇太子朱標本就仁厚溫和,不幸的是朱標早早的就去世了。皇太孫朱允炆也是才十幾歲,駕馭群臣自然是不夠的。所以,處死有功之臣也是必然。
再就是,劉秀和李世民文武兼備,他們都是上馬能殺敵,下馬可治天下的雄主。
反觀劉邦和朱元璋,在武力方面靠的是如韓信,張良,徐達,常遇春,而在內政方面,蕭何,陳平,李善長,劉伯溫。
而劉秀,李世民在年齡上也有很大的優勢,他們都是十八九歲起兵,二十多歲登基,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教繼任者如何駕馭群臣,有足夠的時間去和群臣做拉力賽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