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年間,曾有一樁公案震驚朝野。公案與靖南王耿精忠有關,當事人為當時的兩位名士陳夢雷和李光地。兩人曾共獻《蠟丸疏》,最後以一紙《絕交書》了斷恩仇。歷史上稱為“蠟丸案”。
話題由“三藩之亂”主人公之一耿精忠引起。耿精忠為今蓋州市榜式堡鎮天保村人,世襲爵位封靖南王。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在福州應吳三桂之約舉兵反清,史稱“三藩之亂”。為取得勝利,耿精忠遍羅福建名士,脅迫同反。名士陳夢雷恰巧在家鄉福建侯官省親。為躲避耿精忠的脅迫,陳夢雷遁入寺廟躲藏。後因老父被拘,不得已進入耿精忠官府,但仍託病拒收印札。
此時,與陳夢雷同榜進士、同鄉、並同為編修的李光地也回福建省親。受耿精忠脅迫,他前往福州,之後到陳夢雷處拜訪。陳夢雷將“耿逆之狂悖,逆黨之庸闇,兵勢之強弱”等向李光地作了詳盡介紹,李光地聽後“始為恍然”。於是二人商定:陳夢雷繼續留在耿府為內應探聽訊息,李光地藉口父親生病,派人將耿軍的情況報告給朝廷。
為保住個人和家眷安全,陳夢雷和李光地達成協議。陳夢雷在耿精忠面前關照李光地全家安全,李光地承諾在剿滅耿精忠後證明陳夢雷的清白。後來,李光地以父親生病為由離開福州,然後寫了一封密疏,置於蠟丸中送到京城。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蠟丸疏”。
李光地借密疏表明自己的清白,還詳細分析了雙方形勢,提出排兵佈陣的建議。不過,對於與陳夢雷共謀之事,李光地隻字未提,落款處也只寫了他一個人的名字。
康熙帝看過密疏後十分高興,任命李光地為侍讀厚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耿精忠乞降。李光地又到了福州與陳夢雷相會。他對陳夢雷說:“你報國之事不只一件,我定當一一奏明。”
李光地還寫詩贈給陳夢雷,讚美陳夢雷身陷敵中而忠於朝廷。陳夢雷對李光地完全信任,也寄託了很大期望。可李光地卻辜負了這位昔日好友,閉口不談陳夢雷做為內應的功勞。二人密謀之事,朝廷並不了解,最終陳夢雷落了個“從賊”的罪名。
陳夢雷看清李光地的嘴臉後,揭露他“欺君負友”,還寫了一份《絕交書》。後來,李光地出任內閣學士,陳夢雷卻因“附逆”罪被逮入獄,並被處以死刑。陳夢雷公開揭露了李光地欺君賣友之事,許多人譴責李而同情陳。李光地見事不妙,便與幾位大臣聯名上疏,請求康熙帝寬免陳夢雷。這份奏疏中仍未陳明李光地與陳夢雷共謀獻蠟丸一事,僅說陳夢雷是“其心未喪”,“其心實有可原”等。
不過,這份奏疏還是起了作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陳夢雷被免死流放到奉天(瀋陽)。四月,陳夢雷被押解離京。李光地因心有愧疚,向陳夢雷贈送了一些路費,被陳拒絕。陳夢雷在奉天期間,一面教書一面著述,先後編撰《周易淺述》、《盛京通志》、《承德縣誌》、《海城縣誌》、《蓋平縣誌》等。《蓋平縣誌》是營口地區的第一部志書,是研究當時歷史、地情的重要資料。
耿精忠最終因叛亂被殺。因他而引起的這樁公案,卻使一個人青雲直上,一個人歷盡坎坷。二人皆為當時名士,對歷史的貢獻均可名垂千古,不過因此一事而讓世人看透冷暖人心。多年之後再讀此案,仍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