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修身讀經,經世讀史,一個講道理,一個講案例。比如狹路相逢勇者勝,碰到了究竟衝不衝,還是要看實際情況。所以有,若不審時度勢,則寬嚴皆誤。
關於司馬光,北宋山西人,兩件事:1、司馬光砸缸,2、司馬光是一個優秀的歷史學家。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鑑》的初心,是史書太多了,根本看不過來,所以他想著挑選對政治有用的歷史進入一本書。自己編了到秦二世,給皇帝看了非常重視 ,由官方開始助力編撰。
忽必烈,朱元璋,康熙都深深研讀過資治通鑑。毛教員說自己讀了17遍通鑑,每次都很有收穫。下面講個例子。
**智伯滅亡,為君之道
晉有魏趙韓智,4個大夫。當初智家最大,資治通鑑從智家選接班人開始,從智伯的品質--不仁,講智家衰敗埋下伏筆。
趙家,透過竹簡的故事選拔人才,趙無恤脫穎而出,做了趙氏家主。
智伯繼位後,壓榨魏,趙,韓三家,魏韓用了驕兵之策,促使了智伯的驕橫,帶兵攻打趙家。趙家選擇,晉陽,作為自己最後的防守之地(因為在晉陽,趙家輕徭薄賦,民心依附)。智家引汾水淹沒晉陽城,韓魏兩國的都城也在河水旁邊,擔心智家也用這種方法討伐自己。
最後,魏,趙,韓三家,合謀,大敗智家,智伯一族被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