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先秦即秦國統一全國之前的歷史時期,主要指夏、商、、春秋及戰國。那麼那個時期的人們主要吃什麼呢?我們藉助古代的一些文獻及當代考古挖掘,便可略知一二。

一、主食

自遠古時期農耕社會的建立並延續至今,穀物就一直是我們國人,尤其是中原及南方地區人們的主食。當然,因為環境氣候、種植技術、作物品種以及食物加工方式等不一樣,先秦時代人們吃的主要穀物品類、比重會與現代不一樣。

根據相關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先秦人民(主要是指中原及南方的華夏族人民)的主食為"五穀"。"五穀"一詞最早出現於《論語.微子》(《論語》成書時間大致為戰國初期),即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句"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周禮》、《管子》、《墨子》、《孟子》等諸家文獻也大量出現"五穀"的字眼,這樣說明春秋戰國時期,五穀是老百姓們的主要食物。

不過,先秦的文獻資料並沒有說五穀具體指哪五穀,東漢著名經學家鄭玄對《周禮.天官.疾醫》內容"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中的"五穀"做"麻、黍、稷、麥、豆也"的註釋。而東漢經學家趙歧則對《孟子·滕文公上》內容"樹藝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中的"五穀"做"稻、黍、稷、麥、菽"的註釋,另外,東漢文學家王逸也對 《楚辭·大招》"五穀六仞"中的"五穀"做"稻、稷、麥、豆、麻"的註釋。三種註釋,主要分歧點在"稻"和"麻"上面,這主要是因為不同的經學家所處的地區不一樣,能接觸到的穀物也不一樣,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先秦時代的主要穀物作物為黍、稷(粟)、麥、菽、稻、麻...

商代、西周及春秋時期,黍、稷又是普通老百姓最主要的兩種主食。從考古出土的商代甲骨文卜辭中,黍、稷出現的次數最多,出土的穀物遺存中也以稷最多。成書於春秋中期的《詩經》收集了大量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詩歌,詩歌中黍、稷提及次數也最多。

比如《詩經.碩鼠》篇內容: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詩經.黍離》篇內容: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彼黍離離,彼稷之穗。""彼黍離離,彼稷之實"....

古代的黍也就是我們現在的黃粘米,其是最早被馴化的農作物之一。黍比較耐乾旱,適合西北地區的乾旱氣候,同時又是釀酒的好材料,商代時期就廣泛種植黍來釀酒。

稷被馴化時間則要晚於黍,稷就是我們現在的小米。稷在當時作為五穀之長,因為非常適合黃河領域的氣候條件,產量也高,故而在商周時期的種植面積也最大。

到了戰國時期,粟、菽、稻、麥在主食方面的比重越來越大,並日益佔據主導地位。這裡的粟和前面提到的稷,都是小米,粟米在中原地區的主食地位是其他穀物無法撼動的,並且一直延續到漢代。

菽就是大豆,菽在春秋末期及戰國時期取代了黍的地位,成為黃河流域僅次於粟米的主要食物。菽能取代黍的地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菽的產量大,適應性強,耐貧瘠;二是春秋末年石磨的發明(相傳石磨為魯班所發明的)及普及改變了菽等食物的食用方式,即大豆可以研磨成粉做成豆餅等。

戰國時期,隨著南方人口的增加,長江流域水稻的種植面積也逐步得到提高,稻米的口感雖然好,但此時的稻米單位產量極低,所以依然沒辦法滿足龐大的人口需求,且只有上層貴族才能食用稻米。

二、蔬菜

先秦時期,蔬菜稱為"蔬"或"蔌",其可見於《爾雅·釋器》:"菜謂之蔌。"《爾雅》成書於戰國或兩漢之間,書中所用的資料大多來自於《楚辭》、《列子》、《莊子》、《呂氏春秋》等書。《爾雅·釋天》有言:

"谷不熟為飢,蔬不熟為饉,果不熟為荒,仍飢為薦。"

從文中可見,當時的蔬菜在人們飲食結構中重要性僅次於穀物主食。那麼蔬菜又有哪些呢?來源於民間詩歌總集的《詩經》,提及的植物就有一百三十二種,其中有二十多種是作為蔬菜食用的。

如《詩經》的《國風·豳風·七月》篇就提到了秋葵、葫蘆及韭菜等多種蔬菜:

"七月亨葵(秋葵)及菽""八月斷壺(葫蘆)""獻羔祭韭(韭菜)"...

而《詩經.小雅·采菽》篇則提到了芹菜:

"觱沸檻泉,言採其芹(芹菜)"。

《詩經·魯頌·泮水》篇也提及芹菜、蓴菜等多種蔬菜。

"思樂泮水,薄採其芹(芹菜)""思樂泮水,薄採其茆(蓴菜)"....

除此之外,通過《詩經》、《周禮》、《爾雅》、《禮記》等多部文獻資料,我們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先秦時期的老百姓還能吃到昌本(石菖蒲)、深蒲(一種水草,剛生出的蒲筍可食)、蔓菁(大頭芥菜)、蓮藕、水葵、竹筍、生薑、蔥、山蒜、白菜等,當然還包括大量的野菜,如荇菜、卷耳、苯苜、薺菜、山蔥、蕨菜等。這也說明當時常吃的蔬菜品類已經非常豐富了。

三、水果

先秦時期的水果,主要包括桃、李、柑橘、棗、慄、柿、梅、杏、梨、柚、瓜等。在一些主要文獻中,如《禮記·內則》談到了棗、慄、榛、柿、桃、李、梅、杏、山楂、梨、菱、棋等;而《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有梨、橘、柚、祖等;《戰國策》則提到了桔、柚、桃等水果。《詩經》中也大量提及桃、李、棗等。

如《詩經.周南.桃夭》篇中的桃子: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詩經.小雅.南山有臺》篇中的杞和李子:

"南山有杞(枸杞),北山有李"

《詩經》的《國風·豳風·七月》篇則提及了李、棗、瓜等多種水果:

"六月食鬱(李子)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棗子)""七月食瓜(甜瓜)"。

從上面的分析看,先秦時期人們可選擇食用的作物品類還是極其多的,只是由於食物加工方式、炊具、作物種植技術等的落後,先秦人們吃的東西則遠不如現在那麼美味。不過,時代在進步,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也在改變,而我們在研究典籍的同時,也能多了解當時的人們生活及風土民情。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諸葛亮祠堂,與劉伯溫跨世紀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