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建文帝的下落是古往今來眾說紛紜的疑案,朱允炆究竟有沒有死,他究竟去了哪裡。自古以來有各種說法。雖然古書上沒有記載,但通過其實可以通過古書的其他記載,和其他人物表現中側面印證出來。

建文帝

針對建文帝朱允炆的死,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被燒死

大家都知道,在靖難之役打了四年之久,最後曹國公李景隆開啟金川門迎接燕軍,燕軍進入南京 這時皇宮裡大火燒起,燕軍在皇宮裡到處搜尋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然而當朱棣等軍攻入時卻只看到了兩具屍體,有人稱其中一個就是建文帝的,另一句是皇后的。

《明太宗實錄》記載:“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吾來為扶翼爾為善,爾竟不諒,而遽至此乎!備禮葬建文君,譴官至祭,輟朝三日”

宮中大火

意思就是建文帝被火燒死了,然後朱棣以皇帝禮儀厚葬了建文帝。那麼備禮葬之,墳墓何在?建文帝是天子,如果是厚葬,規模一定很大,但史書上並沒有記載。而且現在看十三陵,裡面並沒有建文帝朱允炆的墳墓。所以顯然這個被火燒死這個說法並不可靠。

明朝的實錄記載其實並不可靠,因為這些實錄記載是給皇帝看的,他們肯定是會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去寫,以便維護皇家尊嚴。

第二種說法:從地道逃跑

這種說法是從民間流傳出來的。說是燕軍進入南京後建文帝從地道逃跑了。百姓對建文帝期待很高,他們不相信自己愛戴的皇帝建文帝就這樣死了。他們認為建文帝是讓國。之所以這樣做是不願意讓後人說朱棣是奪權、篡位,故意讓給朱棣的。

不過這種說法很顯然不成立。朱棣明顯是攻入南京的要篡位的,建文帝再如何善良也不用到如此地步。

第三種說法:假扮僧人逃跑

這種說法比較複雜。是這樣說的,建文帝身邊有個太監王茂說,在太祖朱元璋死後留下一樣東西。說是在最危險的時候可以拿出來保命。所以就在這種生死一線的時刻他想起了這個東西。開啟後是一個鐵匣子,再次開啟后里面有兩個鎖都灌上了鐵。開啟後最後,裡面有三張度牒,這個度牒就是宗教職業者的身份證,有了這個就說明你是個和尚。裡面有是三個人的名字、袈裟和剃刀,還有黃金十錠。三個名字分別是:應文、應能、應賢。聽上去像僧人的名字,文應該指的就是朱允炆了,而且當時宮裡當時還真有叫應能、應賢的兩位大臣。

可以說準備的十分周到了。更周到的是上面還寫了逃跑路線。於是三個人都剃了頭按照逃跑路線,從北門逃走了。

這些說法非常神奇,有的略有記載,有的純屬傳言無法取證實。但可以確定的是建文帝朱允炆並沒有死。

這個結論除了以上,針對建文帝下落的說法之外,其實可以從皇帝朱棣的態度中印證出來。建文帝失蹤後,最在意他去向的人就是朱棣了,因為對他來說這是個巨大的隱患。所以他後來暗中找人一直在尋找建文帝的下落。這個人就是胡濙。

他接受了朱棣的祕密使命,就是尋找建文帝的下落。胡濙十分清楚,他知道自他接受這個任務起,自己的命運就只剩下了兩種結局,要麼找到朱允炆,要麼繼續尋找,直到自己死去,另一個人來接替他。沒有同伴,沒有朋友,不能傾訴也無法傾訴,這期間他沒有回過家,連母親去世他也無法回家探望,因為在使命完成之前他沒有回家的權力。胡濙就這樣苦苦尋找了十幾年,始終沒有朱允炆的下落。

後來朱棣的身體一直不如一天,就在朱棣以為他將帶著這個遺憾離開的時候,事情出現的轉機。這個長達二十年的懸疑問題終於將要得到解答。

胡濙和朱棣

在永樂二十一年(1423)的一個深夜裡,遠征途中的朱棣正在他的行在內睡覺(帝已就寐),忽然內侍前來通報,說有人前來進見。這個人正是胡濙。胡濙深夜來見只有一個原因,一定是得到了建文帝朱允炆的行蹤,不然他不可能太晚上冒著被皇帝次責的風險來找朱棣談心吧。

(聞濙至,急起召入)朱棣當時的心中充滿了興奮、期待、和恐懼,因為他清楚,如果沒有他的命令,胡濙是絕不可能私自回來的。具體他們談了什麼我們不知道,史書上也沒有記載。

但我們可以分析下他們談話的可能性:

第一,沒有找到建文帝,也沒有他的任何訊息,之所以這麼晚過來就是找你談心的。——不可能

第二,找到了建文帝,但他已經死了——可能性小。因為其實在史書上有一句至關重要的話可以證明,那就是:“悉以所聞對,漏下四鼓乃出”;意思就是如果一個人已經死掉了,就算你是驗屍,也不可能講這麼長時間,而且胡濙為人本來就沉默寡言。

第三,找到了建文帝,並與他交談過。——可能性比較大。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其實可以斷定,建文帝朱允炆並沒有死。至於後來朱棣如何處置了建文帝,我們無從知曉,但對朱棣而言他肯定是解脫的,藏了二十多年的祕密終於在最後化上了一個句號。叔侄之間的鬥爭和恩怨也終於結束了。

參考文獻:《明史》、《明太宗實錄》、《明朝那些事兒》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失蹤的大明皇帝:仁慈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