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對《三國演義》十分熟悉了,而對於劉備這樣一個德才兼備的人物,歷史上的評價有所不一。劉備作為《三國演義》裡面花了大篇幅去正面描寫的人物,他從一個小小的平民百姓成為一國之君的偉大壯舉,令很多人讚賞。在他的君王之路,關羽張飛對他的幫助可不少,這一路來受到過諸多困難,在這期間都是互相幫助,很多人都佩服他們之間的兄弟情誼。
當初的關羽為了劉備張飛拒絕了曹操的邀約,亦可以為劉備獻身赴死,張飛在後期因為指揮失誤而丟掉了整個徐州。這件事也並沒有影響到他們之間的兄弟情,在劉備晚年的時候,為了給關羽報仇,自己還發動了夷陵之戰。只是,很多時候顧及到自身利益得失,劉備真的可以做到不顧一切的原諒張飛的失誤嗎?事實並非如此,劉備本是善用賢才之人,並且為人也是溫和,可無奈作為一國之君,總得要顧全大局。為何劉備至死都對兩兄弟心懷怨恨呢?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1、關羽擅自作戰,丟掉劉備半邊江山其實,這件事還得從關羽張飛隨劉備生死作戰之後說起,此時的劉備與其關飛二人的關係正要好。劉備在創業初期實為不易,經歷了重重關卡,不僅顛沛流離,被人打的東奔西跑,而且還寄人籬下,受盡了委屈。後來幸得諸葛亮的幫助,劉備獲得荊州之後,諸葛亮本是想讓劉備拿下荊州再拿益州,此時的劉備亦在為入蜀做準備。經過幾番篩選,劉備決定將這荊州交給了關羽,關羽是其出生入死的兄弟,這一點讓他十分放心。只是後來出師不利,關羽後期遭到孫權偷襲,兵敗而亡,荊州也因此丟失。
如果說劉備心裡對關羽只是君臣關係,那麼他為何要將荊州交付於關羽手中。那他完全可以拋卻私人情感,將荊州交給更加有能力的人看守,只是他自己心裡還是當關羽為出生入死的兄弟。縱觀歷史上有多少的君王是平民出身,而擁有如此高的地位,劉備自然是不敢忘卻曾經與他一起打天下的關張二人。再者,劉備在去攻打益州的這次出征,也是凱旋而歸。只是不幸得知此訊息,劉備內心十分悲痛,不知是因為痛失兄弟還是丟失荊州。
其實,關羽在看守荊州這件事上,得付出主要責任,畢竟他是看守荊州的首將。而他卻沒有謹記劉備教誨,在此期間,不僅沒有做到聯合孫權抵禦曹操,還侮辱孫權。關羽這一行為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本就是五虎上將之首卻自己也因此喪命。都說人不可以自負,驕兵必敗說的即是關羽,他要不是目中無人沒有策略,或許荊州也不會就此丟失,遭到暗算。而劉備也會在攻下益州之後,設宴而慶,這是何等的功勳。
後來劉備想要為關羽報仇,很多人都說他是想要真心為關羽討回一命,以告慰其在天之靈。可是他自己心裡也是明白,孰輕孰重哪個最為重要。作為君王,丟失這天下的江山和痛失自己兄弟這兩個之間,他無法做出選擇。但是,後來他還是帶著張飛和一群人馬奔向荊州,只是沒想到張飛也因此而死,行軍途中張飛因自己傷心過度而被偷襲,士卒將人頭送給了東吳。而劉備也缺少士兵援助,大敗夷陵。
這次事件深深打擊了劉備,可以說關羽張飛是他的心腹,一路走來的相伴,現在卻一個個離去。都說劉備想要去為關羽報仇,其實想想,劉備完全可以不用這麼慌張,只需要等待時機,荊州沒了可以再打。可能荊州的丟失實在是戳傷了他的內心,發動這次夷陵之戰,一是可以為關羽討回面子,二可以收回荊州。
2、劉備生前只給了法正追封諡號其實,歷史上的君王會給自己的功臣追封諡號,這是代表著君王對其的一種尊重。按理來說,關羽張飛對劉備如此之重,應該會他們去世後加以追封。可劉備至死都沒有,就連身邊的親信都沒有受到如此待遇。其實劉備對法正追封諡號也是有原因的,一個君王想要對自己的臣子賜予很高的榮耀,便可以靠諡號來體現。
法正也是深的劉備寵愛,諸葛亮在他身邊也只是參與謀劃,為其謀權規劃。而法正在幫助劉備拿下益州之後,卻因為個人原因變得瑕疵必報,劉備也沒有加以管制。畢竟他作為軍師幫助劉備拿下漢中,此人的謀略極高,付出了很大的貢獻。所以法正的功勞大,貢獻大,在他去世之時,劉備對其加以追封為翼侯,來紀念他的功勞,取“如虎添翼”的意思。看得出,連關羽張飛都沒有諡號,其實,要說功勞,關張二人的功勞應算是最大。畢竟在劉備初期陪伴得人是他們,度過了一段實為艱難時期,劉備卻沒有紀念他們的功勞。可又可以說得通,畢竟丟失荊州這樣一個要害,蜀國從此一落千丈,劉備也是因此一蹶不振。這個失敗劉備實在是不能接受,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要說劉備對他們二人沒有一點感情那也是不太可能的,一路上的風風雨雨,是個人都會記得當初陪自己征戰沙場的兄弟。但是主要就是此刻的劉備是個君王,為的是天下百姓,需要顧全大局。從此他的心態變了,他最關心的就是怎樣奪得天下,自身利益再也無法滿足需要了,而關羽張飛兩人的功勞也抵不過丟失荊州這一說。
總結都說自古無情帝王家,作為君王需要的是鐵石心腸,需要變得強大,才可以保護國民,需要強大,才可以捍衛疆土。但其實劉備自己的己任,或許關羽張飛二人永遠是他心中初升的一道光,但也是日落的一道痛。他們之間的鴻溝,註定如此,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也是遺留在了歷史的滄桑中。但我們依舊要相信世間總有真情,需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