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簡概:1857年5月,英屬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爆發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民族獨立的印度民族大起義。期間,無數印度教徒、穆斯林和錫克教徒放下之間的宗教仇恨,團結一致,共同將外敵英國驅逐出去。軍官由東印度公司專門設立的一所學校接受訓練後的英國人擔任。
到1857年時,孟買、馬德拉斯和加爾各答3個英國殖民地各有自己的部隊,一共維持的軍隊已超過英國的正規軍。其中5萬是英國士兵,30萬是印度僱傭兵,也就是印度士兵。印度士兵主要由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組成。因為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英國極力把印度變成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這激起農民和手工業者的極大仇恨。除此之外,英國還在印度實行兼併封建主領地的政策,這又引起王公貴族們的不滿。
1857年,東印度公司在解決印度士兵與英國軍官矛盾時,並沒有有效的解決問題,印度士兵召起義,事後被判處絞刑。而東印度公司接下來將其他的印度士兵關進了監獄,最終,清真怒火席捲整個印度次大陸,印度民族大起義正式爆發。起義被英軍鎮壓後,英國政府撤銷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特權,成立英屬印度殖民地。印度從此開始受英國政府直接管轄。
一、 衣食無憂的殖民生活自1850年起,東印度公司開始在印度推行西方化管理,但在強制推行的過程中激發與當地原住民之間的矛盾,這種不信任感使得東印度公司建立了僱傭軍制度。到1857年,東印度公司的僱傭軍一度超過英國正規軍隊的人數,然而公司給予的待遇卻不公平,尤其是前往緬甸的遠征軍,按照傳統出發去緬甸會喪失種姓,並且會被逐出部落。
這使得僱傭兵中產生了大量的不滿。同時英國的士兵有舒適的住所,但印度士兵只能住簡陋的帳篷,到了1856年,隨著印度境內的奧達王國被吞併,英國的殖民地區域抵達了喜馬拉雅山附近,完全控制了整個印度。
小小的英國商人冒險公司已經變成了一股很強大的勢力,權勢滔天,富甲一方英國的殖民對印度而言就是行善施捨,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沒有人對殖民有任何不滿情緒。而那些被廢黜的王公貴族,他們瞬間從貴族變成了平民,告別了衣食無憂的日子,過得非常艱辛。控制如此大的區域需要大量軍隊,而這些軍人主要是從當地人中挑選出來的,他們被稱作“西帕依”(舊時英國軍隊中的印度士兵)。
1857年,奧達國王和本地的一些王公貴族祕密策劃推翻英國統治,而當時正好有這樣一個不可錯過的好機會來實施,他們英國軍隊開始使用新的步槍,新的恩菲爾德式步槍,使用它時要求用牙咬掉子彈一端的塗油包裝紙。據說,所用的潤滑油是由牛脂和豬油製成的。而印度士兵使用子彈時,先要用牙把包裝紙咬開,接著還要用牙齒咬破米涅子彈的彈殼。
眾所周知,穆斯林則禁食豬肉製品,用嘴接觸禁忌動物的脂肪,就會身陷無可想的境地。印度教原本崇拜牛,做出衝撞的行為也會變成罪無可恕之人。這些英國軍隊不僅毀了他們今生的生活,還試圖摧毀他們對重生的期許。
二、 坎普爾大屠殺印度士兵們恐慌不已,他們成為了魔的化身,22個兵營同時發生了叛亂,軍官和歐洲人慘遭屠戮。印度北部城市坎普爾的暴動是這次叛亂行動的巔峰。
圍攻多日之後,英軍衛戍部隊向那那·薩西伯及其率領的“西帕依”部隊投降。英國軍官們被殺掉了,他們的妻女、姐妹和小孩子,一共206人,都被關在了一個大公寓裡,這間公寓曾經是女士們的舞廳。
這些人一共被囚禁了18天,她們所遭遇的恐怖經歷我們現在已經無從得知了,18天之後的黃昏,5個帶著軍刀的人進入了房間並關上了門。然後,房間裡傳出了哭喊、尖叫和呻吟聲。房間的窗口裡遞出來過三次破損的軍刀,要求換更鋒利的。最後,呻吟和尖叫聲逐漸平息了,一切恢復了安靜。第二天早晨,一堆殘缺的肢體被扔進了一個空井裡。
叛亂的印度人犯罪的賬證被永遠埋在了坎普爾的那口井裡,印度士兵們冷靜的開槍。他們擊斃了英國軍官,屠殺歐洲人和土著基督教徒,大行燒殺,這次事件轟動了英國,也成為了印度近代史上的轉折點,英國人稱之為“大叛亂”,獨立後的印度則稱之為“印度民族大起義”。
三、血腥鎮壓、屠殺殆盡兩天後,英國人開始了反擊。由於身陷重圍和被叛軍的暴行所激怒,英軍的情緒上升到了十足的嗜血程度。雙方在戰後都不敢自豪地回顧他們發動的那場戰爭,印度人在坎普爾對英國婦女和兒童實施了大屠殺,英軍也以殘忍的暴行報復印度人,無論無辜還是有罪,一時間地獄的力量似乎被釋放出來。
最終,勝利的天平向英國人傾斜,雙方在德里附近反覆交鋒。最後英軍炮兵轟開了德里城牆,並且擊敗了起義者的炮兵。在經歷一週的血腥巷戰之後,英軍攻佔堡,起義大勢已去。隨著英軍源源不斷地開進整個印度,這場聲勢浩大的起義最終被鎮壓了下去。
這場短暫的戰爭中,起義者大量殺戮了西方平民,而英軍掠奪,包含無數文化,藝術,文學和經濟財富的古城被摧毀。為了報復起事者屠殺歐洲人的舉動,大量印度人被英軍殺害。
例如英軍收復北部重鎮勒克瑙之後,即將城內印度人無差別屠殺殆盡。遭到殖民者報復與清算的人數難以統計。殖民者犯下遠比起義者大得多的罪惡。
四、章西女王1858年3月,英軍集中二萬兵力和一百八十門大炮攻佔勒克瑙,入城後冼劫兩星期後,英軍開始進攻章西。領導章西土邦起義的是拉克西米芭伊女王。她原是章西土邦國王的王后,1853年土邦王去世,年僅18歲的她成了寡婦。
而在此時,英國東印度公司以她的養子沒有繼承權為由,吞併了章西的領土。拉克西米芭伊抗議英國人的吞併,深得土邦人民的同情和支援。
1857年德里光復後,她聯絡舊部攻佔了章西城,隨後她以養子監護人的身份登上章西王座,屢次擊敗英軍反撲。1858年3月,英軍在攻陷勒克瑙後開始集中兵力進攻章西。女王親自指揮作戰。
女王在城堡牆上穿起男裝,將年幼的養子君主綁在腰間,跨上白馬,隨帶十多名騎兵衝出城向西馳奔。英軍一中尉率騎緊追不放。英勇的女王掉轉馬頭,手起刀落將英軍頭目砍下。拉克西米芭伊女王在加比爾聯合唐提亞託比等各路義軍,繼續抗擊英軍兩個多月。
6月18日,瓜遼爾城陷。女王率十餘騎經過一場惡戰再次突圍而出。正當她飛馳而去時,突然前面出現一條寬溝,馬跳不過去,在溝邊徘徊不前。這時,趕上來的英國追兵把她團團圍住。奮戰了許久的女王漸漸動作緩慢,體力不支,鮮血開始從傷口流出,但她仍然與敵人搏鬥著。
激戰中,一名英軍砍中了女王的胸部,頓時血流如注,但她憤怒地使出最後一點力氣,一刀把砍她的那個英兵砍下馬來,正當女王轉身時,被英軍近距離向著腹部開了一槍,子彈直接貫入腹腔,女王倒下了。
雖然兵變後種族之間的裂痕與之前的情況相比可能被誇大了,但毫無疑問,兵變給種族間關係留下了幾乎難以撫平的傷痕。外來的英國統治與以往有所不同,也不容易擺脫。在隨後的歲月裡,隨著英屬印度殖民地的增加和更多英國婦女的出現,形成了一種新的等級制度,在宗教、文化和感情傾向方面統治者都是陌生的。
此外,英國人也改變了態度。1858年,過去曾發揮了重要作用的舊東印度公司被降級為擺設機構,由英國政府掌管。
結語這場運動雖然打擊了英國當局,給印度獨立帶來了希望的曙光,提高了印度在國際上的地位,但是印度資產階級並沒有很好地把握住這次機會。
由於起義軍未能形成統一的領導,各自為戰,加之英國殖包者採用軍事鎮壓和收買分化封建王公的兩手政策,使印度民族起義在經過近兩年的英勇奮戰後失敗了。
參考資料:
《印度民族起義》
《歷史人物》
《英國簡史》
《印度近代史》